苏格拉底哲理名言(有哪些简洁有深度的哲学名言
发布时间: 2023-07-06

有哪些简洁有深度的哲学名言

这个世界没有偶然,有的只是必然。

人从来不曾经历过死亡,所以这一刻活着即是永恒。

人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愿意的人,被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被命运拖着走。

黑格尔哲学思想与叔本华哲学思想本质区别是什么

在18世纪至19世纪年代里,德国哲学界群星闪耀,竞相出现了如康德、黑格尔、叔本华这样的哲学泰斗。

要回答黑格尔与叔本华哲学思想的本质区别,则需要从他们的哲学思想源头——康德哲学体系出发。

康德在哲学史上好比一个蓄水池,在此之前的一切哲学流派皆流向康德,而在此之后的哲学流派又都由康德这个蓄水池流出。

黑格尔和叔本华对康德的批判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的方向。

其中黑格尔通过发展康德成为了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标志着传统的形而上学的完成。

而叔本华在时间上几乎与黑格尔是同时代的人,然而,他的哲学是属于未来的。正是他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一个转折,为现代西方哲学的出场揭开了序幕。

可以说,他俩的哲学思想核心本质不同之处在于:

黑格尔哲学思想标志着传统理性主义的完成,而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则是非理性主义的开端。

这篇文章,我将从他们对康德哲学体系的批判和继承发展,具体说说他们的哲学思想区别。

黑格尔建立了辩证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黑格尔从康德出发,但并没有在康德面前停却下来,他一方面吸收了康德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另一方面又去掉了康德哲学中的唯物论成份,从而建立了庞大的辩证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黑格尔对于康德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尤其是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思想表示特别的赞许。

长期以来,有不少哲学家总是把时间、空间的有限与无限,世界的简单和复杂,必然和自由等等截然分割开来,视为毫无联系或水火不相容的东西。

康德却独具慧眼,看到了它们的“二律背反”,即矛盾的关系。

他认为康德的二律背反是把无条件者的理性理念,应用到世界上而引起的矛盾,即把世界看成一切有条件者的总和,或把世界本身认作无条件者、无限者而引起的矛盾。

他对康德的二律背反的矛盾思维给予很高的评价;但是,康德的二律背反有两点使黑格尔感到不满意。

一点是黑格尔认为世界充满着矛盾,不仅仅是四个二律背反,有多少概念发生,就是可以提出多少二律背反。

二是康德哲学中(包括二律背反)还存在着自在之物、质、时间、空间等等的唯物论的成份,还没有建立起纯粹理性王国的哲学、逻辑学。

在黑格尔看来:

“康德对这些二律背反不是从概念本身去把握,而是从宇宙论规定的已经具体的形式去把握。为了使二律背反纯粹,并用它们的单纯概念加以讨论,所采用的思维规定,就必须不是从应用方面去看,也不混杂着世界、空间、时间、物质等表象,必须除去这些具体质料,纯粹就其自身去考察。”

黑格尔在批判康德哲学的基础上,建立了纯理性的哲学体系,这种哲学体系是彻底的辩证唯心主义体系,它有两个特点:

第一,纯思辨的理性体系

这种纯思辨的体系,就是以理性概念为本原的体系。它以绝对概念为出发点,以绝对精神为归宿点,整个哲学体系就是概念运动的体系。

在黑格尔看来,对思想王国,作哲学的阐述,即是说从思维本身的内在活动去阐述它,或说从它的必然发展去阐述它。

纯概念就是对象的核心和命脉,正如它是主观思维本身的核心与命脉那样。这个逻辑的本性,鼓舞精神,推动精神,并在精神中起作用,任务就在于使其自觉。

第二,矛盾运动的体系

黑格尔哲学体系,有个显著的特点也是突出的优点,就是通篇贯串了矛盾的辞证法,在矛盾中把握思维和事物的本质。

他认为:

“思辨的思维唯在于思维把握住矛盾并在矛盾中把握住自身。在于从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或者说乡在否定的东西中把握肯定的东西。”

黑格尔这种矛盾辩证法的思想,贯串于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批判了抽象同一的思维方法,建立了具体同一即对立统一为核心的辩证逻辑的体系。

因此,我们可以说黑格尔的哲学是从康德的哲学出发的,同时又扬弃后者,发展了后者的理性思维,建立了庞大的辩证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但我们必须注意的是:

黑格尔的理性哲学体系,抛弃了康德哲学体系中的唯物论成分,这是一种倒退;但他大大推进了以对立统一为核心的辩证法,建立了完备而系统的辩证法体系,这又比康德的哲学前进了一步

叔本华建立了反理性的哲学体系

对于康德,叔本华虽然奉之为“人类的伟大导师”,但他还是在对康德在继承的同时进行了深入的批判。

与黑格尔不同,叔本华着重强化康德的反理性成份,抛弃或改造了康德的理性辩证法,从而建立了以主观意志为本原的反理性的哲学体系。

叔本华对康德哲学的继承和批判,与黑格尔走着不同的道路。

他不仅在柏林大学讲台上要与黑格尔比个高低,而且在学术上也要与黑格尔决一雌雄。

他极端厌恶黑格尔的理性辩证法,认为:

“在黑格尔派谈康德哲学的文章中,竟遇到一些真是难以相信的神话。如何教那些从才茁芽的青年时代起就被黑格尔的胡扯扭伤了,损坏了的头脑,还能够追随康德那种意味深长的探讨呢?他们早就习惯于把空洞的废话当作哲学思想,把最可怜的诡辩当作机智,把愚昧的妄谈当作辩证法。”

可以说,叔本华这是把黑格尔列为“一生之敌”了。

叔本华的思想是一个典型的反理性的哲学体系。

虽然他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看到理性在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作用。但从整体来看,他贬低、抹煞理性的作用,夸大主观的直观、意志的作用,建立一种唯意志论的反理性的哲体系,其具体内容和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世界是我的表象”

在叔本华看来世界有两面:一面是表象;一面是意志。

人们认识客观世界,不是认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而是通过感官去认识世界的表象。他毫不含糊地说:

“‘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一个真理,是对于任何一个生活着和认识着的生物都有效的真理;不过只有人能够将它纳入反省的,抽象的意识罢了。”

叔本华认为所有一切表象中可以分为直观表象和抽象表象(概念)。他非常强调感

性直观的作用,认为:

“只要我们一直是纯直观地行事,那么,一切都是清晰的、固定的和明确的。我们既已确信直观是一切证据的最高源泉,只有直接或间接以直观为依据才有绝对真理”。

“在这里是如此,在任何地方也是如此,直观总是一切真理的源泉和最后根据。”

叔本华无限夸大表象和直观的作用,从根本上来说是不科学的,因为他颠倒了客观与主观、客体与主体的关系,否认了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和标准。

第二,“世界是我的意志”

叔本华认为:仅仅从表象去考察世界还是片面的,还只是停留在现象上,而必须通过更深入的探讨,达到意志第一的境界,才算说出了问题的本质,因此必须说:

“世界是我的意志,意志是第一性的,最原始的。”

叔本华这种唯意志论或意志第一论,包括如下一些主要论点:

“意志是谜底”,世界上的现象(表象)纷纭复杂,变化万千,它们的“谜底”、“本质”是什么呢?

叔本华斩钉截铁地说:

“这个谜底叫做意志,这,也唯有这,才给了这主体理解自己这现象的那把钥匙,才分别对它揭露和指出了它的本质,它的作为和行动的意义和内在动力。”

“意志这个词儿,好像一道符咒似的要为我们揭露自然界中任何事物的最内在本质”。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和意志本原论由此昭然若揭了。

万物是“意志的客体化”,叔本华从唯意志论和意志体论出发,进一步阐述了人的意志与世界万物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世界上各种事物的现象虽不可数计,无限杂多。但它们有个统一基础,这就是意志。

他不同意机械论把意志这概念囊括在力这概念之下,而且恰好反其道而行之,把自然界中每一种力设想为意志。

叔本华公开主张意志是万物的本原,万物是“意志的客体化”。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低等生物到高等动物,“意志的客体化一级比一级明显。”

第三,宇宙“皆备于我”

叔本华以“世界是我的表象”、“世界是我的意志”为前提,必然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