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死狗烹”是刘邦的典故,为何朱元璋给大臣吃兔肉、狗肉,只有刘伯温看出了朱元璋的杀机?传统文化中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怎么解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兔死狗烹”是刘邦的典故,为何朱元璋给大臣吃兔肉、狗肉,只有刘伯温看出了朱元璋的杀机

朱元璋,虽然是为了维护皇权这样做,但此毒策太过损,也给后世皇帝留下了坏的先例,实乃不收阴功!

传统文化中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怎么解读

借指某些君王,过河拆桥,只要重臣尽忠,一旦自己目的达到,为巩固自己地位、为太子登基铺路,防止重臣能高震主、功高盖世甚至谋权纂位,斩杀功臣、能臣、权臣。当然历史上功臣、能臣、权臣纂位的也不少。

历史上有哪些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事例

陈立夫被蒋介石排挤出台湾并流亡美国十八年,靠养鸡卖辣酱度日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时,陈诚已经为他铺平道路。蒋介石如果想在台湾稳住局面就必须继续倚重陈诚。但是陈诚与国民党内掌握最大派系的陈立夫是水火不容,蒋介石必须做出取舍。陈立夫与哥哥陈果夫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掌握绝对控制权,这对败退台湾后想让蒋经国接班的蒋介石来说无疑是个障碍。

因此蒋介石在1950年让陈立夫和他的家人限时离台,理由是让陈立夫去瑞士参加世界道德重组会。陈立夫带着妻子和一双儿女乘飞机去了瑞士,会议结束后他们乘坐轮船去了美国。这一年陈立夫五十岁,在人生地不熟的美国开始了全新的人生。

陈立夫早年毕业于天津大学采矿系,曾经到美国匹兹堡大学攻读采矿学硕士学位。五十岁的他原本打算依靠采矿学硕士学位担任教职,但是从他毕业以后就被蒋介石招致麾下从事和采矿毫无关系的政府工作。因此教书的梦想在现实面前化为泡影。

陈立夫来到美国后没多久家底就花去一大半,他曾筹钱买下在华人地区政治影响力很大的《华美日报》鼓吹思想。这期间他哥哥陈果夫去世,蒋介石通知他丧事已经办妥,暗示陈立夫不要回台湾。这就等于告诉陈立夫在美国必须做长期定居的打算。

为了维持生活开销,陈立夫开始放下身段干起了养鸡场。在官场许多年的陈立夫原本连斗鸡都不曾见过,看见鸡群打架都害怕。但他虚心向专业养鸡人求教,从怎么伸手掏鸡蛋学起。就这样陈立夫磕磕绊绊把养鸡场开了起来,挣了点小钱。但是没几年祸不单行,一场森林大火烧掉了养鸡场。陈立夫不得不改行,这时候他已经六十多岁。陈立夫把善做辣椒酱的妻子所制的辣酱拿到华人街去卖,这种家乡产品很受华人欢迎。后来发展到卖粽子、松花蛋等副食。捉襟见肘的时候,陈立夫多次收到蒋介石的接济。

1965年陈诚去世,蒋经国羽翼渐丰。终于蒋经国在父亲授意下邀请陈立夫夫妇返台定居。陈立夫回国只带了随身衣物、自己的打字机和妻子的缝纫机,其他家具钢琴类都卖掉或送人。阔别台湾十八年的陈立夫结束美国流亡生活回到台湾,这时年过七十。陈立夫不想再回政坛,拒绝了蒋介石给他安排的职务,只是潜心研究医学和传统文化,撰写回忆录,钟情于书法。

陈立夫2001年去世,享年一百零一岁,活过了他所有的政敌和朋友。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

欢迎点赞和评论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话有道理吗从什么样角度必须这么做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这句话所言是,当一个东西的作用用尽,它就会失去价值,就会被处理掉,这是一个很正常的规律。

古人常用此警示我们自身,尤其是为皇家效力,那些开国之臣,他们对于一国的建立可谓是功不可没,有的甚至功高震主,但是一旦国家建立,他们的用处就用尽了,他们的处境就很危险;

因为他们的巨大功劳,会成为国君以及后人治理国家的障碍,甚至他们的能力,会使得国君时时忧虑他们会不会造反,因此国君为了给后人一个稳定的统治环境,一定会清除这些障碍,常常会借故将他们杀掉,只有少数聪明的人,像范蠡、张良等,明白“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道理,便功成身退,早早离去,保全了性命。

因此,在“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种必然规律下,我们要注意形势,以更好的保护自己,所以,功成身退可谓是一种智慧。

领导最喜欢什么样的下属,那么问题来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又是怎么回事呢

领导肯定是喜欢用着安全的,用着顺手,听话的,

这也是为什么喜欢用太监和秘 书了,因为用着安全,不会反噬自己,不会威胁自己的位子,

而且,他们本身不具备权力,他们的权力是领导过渡给他的,只要你不信任他了,他什么都没有了,所以他为了权力,只能拥护你,维护你的权力。

而如果用体 制 内的官僚,他们一步步爬上来的,有根基,关系盘根错节,只要你给权力他,他就可能反噬,架空你。

领导为什么喜欢卸磨杀驴?原因很简单,

用着不安全了,不听话了,因为有功,功劳会带来极强的个人威望,会有大批拥护他的人,就会形成党争,

比如司马懿,他当时是个闲职,不具备权力了,但是呢?拥护他的人很多,他的权力就有了,就可以政变了。

比如周勃,个人威望很高,发动政变时是太尉,不得进入军营,而本身不具备兵权的他,依然调动军队发动兵变。

再比如李世民,他的实权在玄武门之变前被剥夺了,但是个人威望很高,还是发动政变了。

而如果他的威望比皇帝大,拥护他的人比拥护皇帝的人多,那他的权力岂不比皇帝还大?

而且,功劳大了人就居功自傲,这无关人品,只要功劳大了,居功自傲嚣张跋扈就随之而来,人性使然,谁都一样,

功劳太大,地位太高的人,皇帝怎么用他?用他他也不听话,喜欢怼皇帝,比如周亚夫,

所以,皇帝喜欢“使过不使功”,有功劳的人不好驾驭,有错的人才最听话。

皇帝最看重的是权力安全,只要是触碰了皇帝的底线,危及他的权力安全,就必须清理出局。

而功臣,是最无视皇帝权力安全的,而且因为功劳大而不听话,嚣张跋扈,无视法律,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