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李三”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燕子李三的人物介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燕子李三”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燕子李三”是民国时期的一个传奇人物,可能也是中国最后一个旧时代的武林人物。

关于“燕子李三”的故事一直在河北、北京、天津及东北地区广为流传,根据献县籍作家柳溪《燕子李三传奇》改编的连环画《燕子李三》更陪伴许多人度过了童年。我是一直坚信“燕子李三”的存在的,不过长大了,研读历史文献,发现燕子李三身份成疑,真是读史毁童年啊!

传说中有很多燕子李三的犯罪记录,所以有这个人基本可以肯定。但是燕子李三故事的时间跨度很大,他或他们是何方神圣;又是谁首先使用燕子李三这个名号的呢?

燕子李三的真实身份其实有几个版本,据当年燕子李三的辩护律师蔡礼讲,燕子李三即李景华,又名李鸿,1894年生于河北涿县。幼时随叔父到沧州落户,艰苦度日。沧州习武之人众多,他也跟着学了点武艺,练得一身好轻功。

1934年,燕子李三被捕,次年1月,李三在监狱中患病身亡,时年40岁。当年审判李景华的案卷现收藏于北京档案馆,案卷上确实有李景华别名燕子李三的记载。

河北沧州献县也有燕子李三的传奇故事《献县志》和《四十八村乡土教材》中都有关于“镇上出了个燕子李”的记载。据燕子李三第六代孙李连洲讲,燕子李三本名李云龙,1837年生,乳名唤作“小龙儿”,当时李云龙有兄弟四人,他排行第三,他和他四弟都会武术,都有“燕子”的绰号,而他尤擅轻功并四处闯荡,所以燕子李三的名声较他四弟要大的多。这个是众多传说中,年纪最大的燕子李三,同时还要县志佐证。

天津蓟县的李芬,因为柳溪在《燕子李三传奇》中提到燕子李三的出生地在蓟县。据上仓镇政府的资料记载,李芬:号祥甫,生于清朝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因肝病卒于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时年65岁。上仓镇程家庄的碑文上也有义士李芬的记载。这位李三生前并未获得燕子李三的荣誉称号,只是凭一部文学作品在身后被追认为燕子李三。

山东的李圣武是离我们年代最近的一个燕子李三,山东“燕子李三”本名李圣武,生于1920年,由于其个人吃喝嫖赌的卑劣行径,于1949年6月24日在江苏徐州被捕,在济南市人民法院被依法判处死刑,并于1949年10月27日在济南“十二马路北卡子外”被执行枪决,结束了他臭名昭著恶贯满盈的一生。

资料显示,第一个用燕子李三这一称号的是1837年出生的沧州献县的李云龙,而1935年死亡的李景华则是《燕子李三传奇》里提到的燕子李三。其他的要么盗用燕子李三的名号,要么是后人附会。

燕子李三的人物介绍

河北沧州燕子李三
历史上真正的燕子李三是沧州人,系沧州献县城西临河乡东镇村人,其第五代李书振先生于2013年去世,其第六代李连洲、第七代孙、第八代孙都健在,李家可谓人丁兴旺,献县及周边所有老人都知道此事。由县志办公室编纂的《献县志》、
《四十八村乡土教材》也有“镇上出了个燕子李”的记载。在临河乡东镇上村更有许多关于燕子李三的奇闻异事。
燕子李本名李云龙,乳名唤作“小龙儿”。献县东镇上村人。大约1837年出生。擅长轻功飞檐走壁。“燕子李”李云龙就是最老版的燕子李三,也是就真正的燕子李三。  他当年活跃于京津冀及东北地区,侠名远播,在老家更是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流传不息。
下面我们把燕子李三(李云龙)的家族谱系进行梳理:
燕子李三(李云龙)  传子李聚坤
李聚坤子李少文、李少春
李少文、李少春传李德才李义刚
李德才李义刚传李书振
李书振传子李营州、李连州、李全州  李营州、李连州、李全州传李亚威、李海威、李高威、李兵威  李亚威、李海威、李高威、李兵威传李天霖、李佳昊、李仔帅、李仔奥、李子硕  至今已历八代,李家人丁兴旺。
献县地方志办公室出版的《农村乡土教材》等地方志书中都曾提及“镇上燕子李”  东镇上村位于河北省献县“四十八村”西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它是献县苦难和贫穷的代名词。   地处滹沱河北大堤以南,滏阳河以西,滏阳河与滹沱河汇流的夹角地带,关于“四十八村”的情况,有一首民谣作了概括地说明。 而这里面正提及了“燕子李”。
2013年5月沧州晚报对李二辉进行专题报道
2013年8月沧州日报对李二辉进行专题报道
2013年9月李二辉申报“献县轻功”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功备注
2013年10月李二辉在《中华武术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关于近代武林人物燕子李三的几个版本考》2014年11月李二辉个人专著《盗侠燕子李三及其轻功揭秘》一书由北京图书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4年12月献县”献县轻功“正式列入沧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要了解“燕子李三”,首先必须弄清一个
问题:燕子李三有不同的版本,各有各的传说。也就是说,在那个历史年代,曾经有好几个燕子李三,并非只是一人。而民间和官府又将各种无头盗案归结到其名号上,同时一些高来高去的飞贼也自夸是燕子李三,便于掩护自己的真实身份。因此,当一个燕子李三被官府擒杀后,往往在其他地区又出现了自称或被讹传的“李三犯案”。所以严格来说,燕子李三已经成了当时活跃在北方平津冀鲁地区的许多飞贼共用的代名词。
由于年代久远、未有记录、史料缺失等原因,如今已经很难把所有的“燕子李三”的事迹都告知世人。只能把最有名的,或留下可信的办案卷宗及民间传闻颇广的几个所谓的“燕子李三”的生平列出。
河北保定李景华
所谓真实李三,也就是史学界公认的燕子李三,即李景华。1895年,李景华生于河北涿州,幼时随叔父流落到沧州。沧州习武之人众多,他也跟着拜师习武,爬墙上树易如反掌,非一般人所能比。据其辩护律师蔡礼回忆:“沧州人练武的多,他在那儿学了点武艺。十八九岁时,跟着沧州一个走江湖的班子到河南洛阳卖艺。在洛阳时,班子住所里丢了东西,人家怀疑他,就把他赶出去了。他在洛阳人地两生,没有着落,便靠偷盗生活。”一次,他见洛阳警备司令白坚武横行霸道,非常气愤,便在夜里偷偷摸进白家,将其随身佩戴的左轮手枪偷走,用武装带把手枪吊在他家后花园,留下一张纸条,上书“‘燕子李三’到此一游”。这令白坚武十分恼恨,可又怕事情传出去有伤自己脸面,就没有大动干戈。之后,李景华又在当地偷窃过几家豪门,引起了当地上层社会名流的愤恨,当局到处抓捕他。李景华为了逃避追捕,隐姓埋名去了少林寺。
从少林寺出来后,李景华流窜到平津一带活动。他作案有两个特点:一是专偷豪门富户,从不骚扰贫苦百姓;二是作案后总要留点痕迹,如仿效小说中花蝴蝶、白菊花等大盗的做法,把一只用白纸叠成的“燕子”插在作案的地方,或留下写有“燕子李三”字样的纸条,以表明明人不做暗事,好汉做事好汉当。这更使得他声名大噪,“燕子李三”的绰号由此得来。
李景华偷盗的都是高门大户,就连当时临时执政段祺瑞在北平吉兆胡同东口的宅第、国务总理潘复以及大军阀张宗昌、褚玉璞等人的财物,他都偷盗过。其所偷财物有时会分给穷人,但绝大部分被他吃喝嫖赌吸大烟挥霍掉了。1934年,李景华再次被抓捕后关进北平感化所。见感化所的狱卒薪俸微薄,他就出了一个主意,让狱卒们晚上将他放出去,作案后他再返回来,所窃之物由他们分发。后来,他还和感化所巡官史海山成了拜把兄弟。于是,李景华白天回来睡觉,晚上出去行窃,有恃无恐地作了许多案子。但他信守诺言,作案后必定及时返回,给史海山等人带来不少的“好处”。8月的一个晚上,西单丽华绸缎庄的经理潘国英去哈尔飞剧场听戏,李景华在散场时,跟踪他坐的人力车到了西单二条的住宅内,偷了不少高档绸缎和衣物。不久,史海山拿着一件李景华给他的高档毛背心去洗染店,店主发现这是潘宅丢的,马上报告了潘国英。原来,潘国英失窃后除告知警方外,还通知了有关的各家商铺,请他们务必留心。侦缉队将史海山和其他一些接受赃物的人抓起来,关在前门外鹞儿胡同的侦缉队总部审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