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菊梅:47岁拔光所有牙齿,当兵61年,正军级享受上将待
发布时间: 2023-07-11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陈菊梅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传染病专家,在她的心中,没有什么比患者更重要。

为了工作,陈菊梅曾毅然拔掉全部牙齿。当兵61年,正军级的她却享受的是上将待遇。

那么,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陈菊梅需要拔光所有牙齿?纪律严明的部队,又为何会给陈菊梅如此高的待遇呢?

选择医学

陈菊梅是浙江天台县人。

小时候,陈菊梅家里很穷,看到身边的亲人们生了病都不愿意去救治,而是自己默默扛着,陈菊梅就心痛不已。

幼小的陈菊梅心中已经埋下了一颗治病救人的种子。

陈菊梅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倔强又坚韧。

她读起书来十分刻苦,常常废寝忘食,只专心在书本上。

等不学习的时候,懂事的陈菊梅就会帮着家人们一起干活。

幼时的经历对陈菊梅来说是一种历练,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

展开全文

凭借着自己的努力,陈菊梅在1945年时成功考上了浙江医学院,就读于医疗系。

大学期间,陈菊梅学习起来更加用功,只想让自己的知识扎实一点、再扎实一点儿。

陈菊梅在上学期间的成绩向来优异,1950年,她顺利在浙江医学院毕业。

但陈菊梅并未就此停止自己求知的步伐。

到了1954年,陈菊梅已经开始攻读传染病学博士学位,她去到了列宁格勒儿科医学院继续学习。

虽然到了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但不变的始终是陈菊梅那颗热爱学习的心。

陈菊梅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交出了一张张漂亮的答卷。

最后,陈菊梅成功提前一年毕业,回到了祖国,开始从事医疗行业的工作。

当时“肝炎大国”的帽子被牢牢地扣在我国头上,因为我国的人口基数大,而且对传染病尚没有什么深入研究,所以那时我国得肝炎的人很多,因为肝炎死亡的人也不在少数。

陈菊梅在列宁格勒那么拼命地学习亦有这方面的原因。

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更快地去救治病人。

回国之后,陈菊梅一开始在西安医学院传染病担任研室讲师、主治医师。

后来被调到了解放军302医院。

在当时,很多人都不愿意去解放军302医院。

因为他们觉得那是一个被“病毒”包围着的危险地方,是一个“传染世界”。

当听到陈菊梅被调过去时,许多人都为陈菊梅感到惋惜。

因为陈菊梅无论是学历还是其他方面都很优秀,大家觉得陈菊梅应该有更好的发展。

与旁人的惋惜不同,陈菊梅倒是对这份工作分外喜欢。

因为她在列宁格勒时攻读的就是这一领域,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为我国传染病防治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不过对那时的陈菊梅来说几乎什么都要从头开始,去一点点创新、一步步探索。

面对层层困难,陈菊梅从没有退缩,亦没有畏惧,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

那时候,陈菊梅几乎昼夜不停地待在医院。

累了,她就在地上铺张席子凑合一下。

饿了,她就草草扒两口饭,让自己不至于饿到影响工作就行。

正是在陈菊梅的带领下,我国第一个传染病病毒细胞学诊断实验室在解放军302医院成立了。

到1960年9月时,陈菊梅正式入伍,成为了一名军医。

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陈菊梅始终将工作放在第一位。

在陈菊梅开始工作之后,她见到的因为重型肝炎、肝衰竭而死亡的病人有很多。

每一次看到病人们在痛苦和挣扎中离去,陈菊梅的心都像被针扎了一样疼。

可那时由于技术、药物等各方面的限制,重型肝炎、肝衰竭在世界上都称得上是一个极为棘手的难题。

但陈菊梅下定决心,不能眼睁睁看着那么多患者去世,而自己却无能为力。

所以她表示:自己一定要攻克下这一难题,来救治那些被病痛折磨的人。

于是陈菊梅开始了长期的探索。

她一次次地仿佛见到了希望的曙光,又一次次地被现实打击。

可陈菊梅始终不放弃,最后陈菊梅真的在肝病问题上有了重大突破。

“复方鳖甲软肝片”、 “赤丹退黄颗粒”、 “五味子降酶”,这些都是陈菊梅和团队一起研究的治疗肝病的药物。

不仅如此,陈菊梅她们还将中医和西医结合起来治疗肝病,引进了外国许多进行肝脏治疗的设备和技术。

在陈菊梅的努力下,许多患者的生命被成功挽救。

在这些病人眼中,陈菊梅就是“华佗再世”。

在从业生涯中,陈菊梅不仅一颗心全都放在了患者身上,更是为了更好地治病救人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

不顾自身安危

陈菊梅是一个出了名的“拼命三娘”,不仅同事们会这么评价陈菊梅,认识陈菊梅的那些患者也会这么说。

为了能够救治更多的患者,陈菊梅从来不把自己的身体健康放在心上。

在她眼中,没有什么比患者痊愈更重要的事情。

1969年,陈菊梅和同事们去到陕北的黄龙县农村进行巡诊。

那是十分偏远的地方,大多数人们都比较贫穷,他们生病了会用“土方子”给自己治疗。

所以无论是医疗工具,还是相对应的药品,那些农村里都十分缺乏。

像麻醉师之类的专业人士村子里更是找都找不见。

但治病救人少不了需要麻醉,于是为了更好地帮助病人,陈菊梅所在的医疗队准备尝试一种麻醉方法:硬膜外麻醉法。

但是为了保险起见,她们医疗队的人万万不敢拿病人练手,所以她们要先自己试验,确保可以成功之后才敢用到病人身上。

此时就需要有人当“试验品”了。

面对这种情况,陈菊梅眼睛都没有眨一下,立刻挺身而出,说:“你们都还年轻,这种事情让我来吧!”

说罢,她对那个要进行麻醉的年轻医生说:“你不要害怕,放心大胆地动手就是。”

可那个医疗队中执行麻醉操作的年轻医生比较稚嫩,之前从来没有过麻醉方面的经验。

第一次上手,那名年轻医生心中十分没底,最后不慎将陈菊梅的“硬膜”给穿透了,陈菊梅因此昏了过去,还呕吐了好几天。

但陈菊梅却丝毫不在意,在身体有所好转后,陈菊梅立刻和同事们一块投入到了紧锣密鼓的研究中,最后成功完成了“硬膜外麻醉法”。

巡诊结束,陈菊梅一行人离开了黄龙县。

接着陈菊梅就一刻不停地投身到工作中,不让自己停歇下来。

然而此时陈菊梅的身体却向她发出各种信号,它们提醒陈菊梅:该休息了。

回去不久后,陈菊梅就患上了扁桃体炎,一痛起来就让她觉得分外难忍。

后来,陈菊梅在做手术的过程中又不慎感染了乙型链球菌,导致她全身上下都变得浮肿,行动都有些不便。

再后来,陈菊梅还得了肾小球肾炎,给她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身为一个医生,陈菊梅太知道自己的病症从何而来。

归根究底无非是四个字:积劳成疾。

就连302医院的政委都曾对陈菊梅有过这么一句评价:“为了给患者解决痛苦,陈教授她连命都可以豁出去。 ”

一个接一个病症向陈菊梅袭去,此时的陈菊梅明白:她最需要的就是休息。

但陈菊梅却一点儿都不想休息。

因为此刻的她正在攻克一个难题“乙肝患者转氨酶居高不下”。

陈菊梅到了一个关键时期,她说什么也不愿意放下手头的工作。

但是陈菊梅身上的各种病痛折磨得她食不下咽、夜不安寝,这样下去,陈菊梅的工作进度会被大大耽误。

然而陈菊梅接下来的操作几乎让身边人都惊掉了下巴。

只见陈菊梅摘掉了扁桃体,割掉了阑尾,还将满口牙都给拔掉了。

家人们都忍不住责备她太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但陈菊梅却不以为意。

她表示,能够为国家的医疗事业做出贡献,那么就算将她全身上下的器官都摘了去也值得。

正是有了陈菊梅的“执拗”,她才能在国内传染病、肝病防治领域取得一个又一个成果。

而陈菊梅不仅有精湛的医术,更有一颗将每一位患者都当作亲人的医者仁心。

医者仁心

很多人都对传染病患者避之不及,仿佛跟他们稍微挨得近一点儿自己就会被传染。

可陈菊梅却不怕,不仅不怕,她还会主动站起来,紧紧握住那些朝她伸过来的患者的手。

一个简单的动作,却往往能给患者们带去极大的力量。

虽然这样的举动无形之中给陈菊梅增加了很多被传染的风险,但是陈菊梅却说,自己身为一个医生,最不应该怕的就是被传染。

陈菊梅说,每一位患者都是她的亲人,她不会害怕自己的亲人,就不会害怕病人。

在为病人诊治的过程中,陈菊梅亦会将病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她会仔细看看门窗是否关好,听诊器等仪器是否过于冰凉。

还会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告知患者,让他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及时咨询自己。

在写药方时,陈菊梅更是会仔细嘱咐病人,确保每一个细节都没有忽略。

在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中,陈菊梅从来没有出现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