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作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谁写的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谁写的

无题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闺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相见的时候难,分离的时候一样难舍难离.
早春分别,就像东风力尽百花凋残一样.
春蚕直到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吐尽.
红烛燃烧殆尽,满腔热泪才会流干.
早起对镜梳妆,惟恐如云双鬓改变颜色.
夜晚吟诗,也会觉得月光比较寒冷.
蓬莱仙境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
殷勤的青鸟信使啊,麻烦您为我探看道路.
注释: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李清照简介:李清照 (1084.2.5.1155.4.10.)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二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其父李格非,北宋齐州历城县人,齐鲁著名学者、散文家.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明诚病死,境遇孤苦.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枝)女儿花.” 形容的便是李清照.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沈去矜)
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四库提要》)
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可谓奇矣.(《白雨斋词话》)
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同上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哪首诗

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释义:
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 会结束。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原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赏析: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
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
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
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
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
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哪里

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原文如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如下: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

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年代不明,有说作于开成三年(838)婚王氏之前。就内容而言,吴、冯、张、汪诸家皆以为寓意令狐氏之作。或谓进士方及第后,调弘农尉时,寓意君王之作。然皆属猜度而无实证。从明显描写的内容看,似是一首爱情诗。

作品赏析

此诗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颔联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颈联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出对方的相思之苦;尾联表明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

全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

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从这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作者是谁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作者是李商隐。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的爱情诗。以句中的“别”字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极写凄怨之深、哀婉之痛,并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深切思念。诗中融入了诗人切身的人生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