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太和养老网
热词老年艺术  助老机构  养老系统  

中心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全国城市养老院目录 全国县市养老院汇总目录 太和AI作品展 太和养老艺术网AI作品展示

杜牧、白居易、陆游都是怎样记录清明心境的?杜牧的清明诗里说路上行人欲断魂,为什么会断魂

 

2023/7/19 0:17:45 ('互联网')

本文目录

杜牧、白居易、陆游都是怎样记录清明心境的

杜牧、白居易、陆游都是怎样记录清明心景的?

唐代诗人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代诗人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南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项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细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唐朝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明诗是一首著名的清明诗。本来清明应该是春天的一个好的节日,应该有一个好的心情,可是杜牧确写得如此凄风苦雨,心情低落不堪,将当天的清明节的春雨天气,行走在路途的苦闷心情跃然纸上,有心写的雨天行人路上无奈心情,无心写的“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确将“杏花村”的酒一下写出了名。

白居易的诗的心情就好多了,晴朗的夜里在月光下散?,围绕豪华的官府,独绕回廊慢?,听着远方管乐演奏音乐,心情舒畅地迈步看着春花。

南宋陆游的诗所表露的心情也是不舒服的,写出了人世间世态炎凉,客住京城的无奈,蹉跎不顺的,夜晚难以入眠闻雨声,百无聊赖,幸好还有几天清明时节可以到家了,聊以自慰。

总之,“存在决定意识”这句话早已说得十分清楚了。无论是哪位著名的诗人写的诗,都与当时的环境和心情是一至的,“诗言志”就是表达当时内心深处的真实意思的。

杜牧的清明诗里说路上行人欲断魂,为什么会断魂呢

杜牧的清明诗里说路上行人欲断魂,为什么会断魂呢?

现在的很多人清明节不都过得很快乐吗?潇洒了全国几日游,哪儿来的断魂呀?到底是时代的变化,还是杜牧的诗有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挺简单的,那就是因为清明节是一个用来祭祀先祖的日子,古代人在追思先祖方面比现代人更加慎重其事,更加讲究礼仪。

因为“百善孝为先”,而且在汉代的时候还有“举孝廉”,也就是说你如果足够孝顺,是可以去做官的。一是出于真心悲痛,二是习俗使然,大家都很悲痛,所以清明祭祀是庄重、悲伤的。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杜牧说的“路上行人欲断魂”了呢?清明时节本来天气就不好,雨纷纷,就好像老天流泪一样,配合大家对先人的思念。既有原因,又有环境,既有条件,又有风俗,路上的行人如何不断魂?

有朋友说,这里的“路上行人”是指没能赶回家祭祖的羁旅之人,因为没办法祭祖,感觉很悲伤,很对不起祖宗,这样说也行,但是大的基础是建立在祭祀的悲情之上的。

这位题主,难道不知道清明节的祭祖、扫墓、上坟的习俗吗?提出这样的问题。

一般来说这个问题,到这里就解答完毕了。因为清明节要上坟,要给祖宗上香,思念先人,所以悲伤,才“路上行人欲断魂”。

不过就我个人理解,这个大众答案并不贴切。

有朋友就会说,不贴切,那你说个毛线啊?

那是因为这种理解是一种通俗化的错误常识,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这种错误的常识都没有,当然有必要先交代一下——然后我再说说这种常识错在哪里。

其实,清明节真的是个欢乐的日子。

而我们祭祖、扫墓、上坟原本应该是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也就是韩翃那首著名的《寒食》所写的日子: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个寒食节始自介子推被烧死,这里就不细说了,我们只要清楚一点,寒食节是禁火的,而且周期还比较长。

在这个月份,因为天气好转,大家又还没有开始务农,以节日为借口的相亲、勾搭就比较多——所谓春心萌动。农历三月上旬,前后就有三个节。

第一个是上巳节,大家欢快相聚、一起下河沐浴、插柳辟邪的日子,也是元宵节之后男女相约最好的日子。过了这个欢快的节日,就进入了寒食节。

寒食节禁火,意味着什么?只能吃冷食。这对已经进入文明热食阶段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修苦行。因此才有“轻烟散入五侯家”,做什么?偷偷传火种给诸侯破忌呢。但是诸侯可以偷偷用火,老百姓是不行的。虽然这一规则从最开始的行政命令发展到后来成为习俗,并没有谁去强制执行,但是习俗的力量太强大了。

所以,寒食节是非常难熬的。天天吃冷食,过得人不人鬼不鬼,干脆就趁这个时节去扫扫墓,以表孝心。扫墓上坟的习俗是这么来的。

而清明,只是一个节气。一般是在寒食的最后一天或者第二天,那么终于开禁了,大家自然要出去踏青,要美酒佳肴,大快朵颐了。

一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地方都遵守着只能清明节前扫墓的规矩,其实就是寒食节上坟。清明是一个快乐的日子,清明之后就不要扫墓了,不要把那种悲悲切切再带进美好的春天。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巳节、寒食节都慢慢消失,但是老百姓的习俗保留下来了。踏青、插柳这些上巳节的欢快,寒食节祭祖招魂的悲伤、挂青,这些习俗行为就都被清明这个节气日子给挪用了过来。

大家要注意,清明原本只是一个节气,并不是节日,而清明节放假也是近几年才有的事情。

所以,大家伙清明出去玩,出去哈皮,其实暗合了古代正统的风物人情。

那么我们再来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行人不应该是开心嘛,为什么“欲断魂”?其实未必不是给寒食节冷食给憔悴的,“借问酒家何处有”,你以为杜牧是要借酒消愁吗?

不过是因为可以吃热食美酒了,他是要去海吃一顿。

感觉杜牧的《清明》就是流水账,其文学性体现在哪里

感觉杜牧的《清明》是流水账,其文学性体现在哪里?

(原创)题主说杜牧的《清明》是流水账,我觉得不妥。

先看这首诗的全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前两句,先从漫天纷飞的细雨着手,描写了在雨中赶路的行人。纷纷的细雨与欲断魂的行人相互呼应,是实写。纷纷细雨更加显得行人凄励的心情,清明时节,天气仍然微凉,加上纷纷飞扬的细雨,使得行人难勉显得“欲断魂“之感。

在第三句,是一个问句,由“借问“转笔,于是,转出了“牧童遥指杏花村”来,是答句。这个答句不是牧童在答,而是“遥指”作答。这句十分高妙!

高妙之处在于牧童并没有说出前面就是杏花村,而是“遥指”中的“指“,不用牧童开言,问者就知道,在濛濛细雨中隐约出现的杏花村。

这首诗的文学性在于从诗中出现了一幅生活中的图画:行人在濛濛细雨中,显现出微冷欲酒,这时遇见一个牧童,行人相问牧童,牧童用手指着前边隐约看得见的杏花村。这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道理。

全诗四句,明白如话,浅显易懂,读来朗朗上口,故而从唐代流传至今。

那里有流水账之感,只是按事情发生的顺序而写而已。

所以,我没有读出流水之感。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为什么杜牧《清明》是一首争议性比较大的古诗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版权声明:

---------------------------------------------------------------


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814804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养老资讯
助老机构介绍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推荐养老院

您希望养老院位于
  • 不限
  • 东城
  • 西城
  • 崇文
  • 宣武
  • 朝阳
  • 丰台
  • 石景山
  • 海淀
  • 门头沟
  • 房山
  • 通州
  • 顺义
  • 昌平
  • 大兴
  • 怀柔
  • 平谷
  • 延庆
  • 密云
您希望的价格范围
  • 不限
  • 500以下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3000
  • 3000-5000
  • 5000以上
老人的情况是
  • 不限
  • 自理
  • 半自理
  • 全护理
  • 特护

姓名

年龄

电话

全国城市养老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22 京ICP备18035644号-3 北京太和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