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真的是汉室后裔还是打着旗号夺天下?没有李世民,薛、李、窦、王、刘谁能夺天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刘备真的是汉室后裔还是打着旗号夺天下

标准的汉室后裔,是中山靖王之后。在当时那样的社会纷围中,不会有人会冒充我是皇室之后。如果冒充,像玄德这样的人,就没有办法混了。

没有李世民,薛、李、窦、王、刘谁能夺天下

隋唐本是一家,李渊七岁就封了唐国公,有权有势,吃喝不愁。

要不是李世民与裴寂、刘文静三人设计下套,李渊是绝不会造他表弟的反的。

正是担心被诛九族,所以才孤注一掷起兵。

没有李世民,李渊不会起兵,坐拥江山更无从谈起;没有李世民,就没有大唐,这是毋容置疑的。

终其一生,李密领导的瓦岗军与大唐集团并没有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甚至在邙山大败后,李密走投无路,还投奔了大唐。

作为农民起义的绝对龙头,原本他是最有机会问鼎天下的。可惜他一手好牌打得稀:

一,杀翟让,使瓦岗军内部分裂,大大削弱了瓦岗军的势力。

二,以粮草换锦帛,给了王世充最紧缺的粮食,自己要没用的布匹。

三,占据了东都,不思进取关中,随后又弃洛阳而走。(李密先前曾进言杨玄感夺取长安、一争天下,轮到自己头上,却同样以起义军都是关东人、居关中恐生变为由,错失良机。)

四,与宇文化及死磕,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使瓦岗军元气大伤,以至邙山一战,被王世充大败,强盛一时的瓦岗集团瞬间溃灭。

李密这一系列的骚操作,白白断送了瓦岗集团的大好局面;与其说是被李渊设计害死的,不如说是他自己作死的。

就算没有李世民,江山也绝对不是他的。

刘武周之所以能实现“入图太原,南向以争天下”,完全是依仗了突厥人的势力;即使让他侥幸夺了关中,最多也是像石敬瑭一样,做突厥扶持的“儿皇帝”;一旦与突厥产生利益冲突,或者突厥与其他势力结盟,那他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可见,有没有李世民,江山都与他没有多大关系,最多是让宋金刚领着自己,在山西的地界上多蹦达几天而已。

薛举自称西秦霸王,武力值爆表,是第一个让我们的“天之骄子”吃了大亏的主;他雄心万丈不假,却注定与这锦绣江山无缘;进取长安的誓师大会刚过,他就在行军路上突然暴病而亡。

阎王让人三更死,他绝活不到天明;他的死,跟李世民没关系,属于自然死亡;没有李世民,他也得不到江山,天不予寿,找谁说理去?

王世充绝不是泛泛之辈,他以平乱起家,江南不少起义军都被他灭掉,手底下的江淮兵也是一支精锐;尤其在邙山大败李密以后,尽得瓦岗河南地盘,坐拥天下之中,一时手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可谓人才济济,实力雄厚。

他上无靠山、下无抬举,从草根胡人到一步步称王、雄霸一方,绝对称得上古代屌丝逆袭的典范。

奈何,他志大才疏,“器度浅狭而多妄语”,(程知节语),“性猜忌,喜信谗言”(秦叔宝语)。甚至他还十分迷信,以为是靠着占卜之术打败了李密。

结果,丧失民意,人心惶惶,被他收拢的瓦岗人才都尽数投入大唐怀抱,甚至连自己的女婿单雄信都反叛了。

王世充虽称得上一代枭雄,却也是个十足奸人。

“上则谀佞诡俗以取荣名,下则强辩饰非以制群论。”

《旧唐书》能给他这样的评价算是比较仁慈的,不像《贞观之治》一般苛刻:

“或躬为戎首,或亲行鸩毒,衅深指鹿,事切食蹯,天地所不容,人神所同愤。故枭獍凶魁,相寻菹戮,蛇豕丑类,继踵诛夷,快忠义于当年,垂炯戒于来叶。”

总之一句话:罪恶滔天,罄竹难书,蛇形异类,猪狗不如!

后来被李世民俘虏,押送长安;李渊在指摘完他滔天的罪行后,执意要将他斩首示众,他自己都承认死有余辜,却还能厚着脸皮说:“秦王允诺不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王世充最终落了个众叛亲离,死于仇敌之手。

得民心者得天下,王世充德不配位,即使打下江山也守不住。

虎牢关一战,十万大军被李世民三千多玄甲军大败,给人的感觉就是窦建德的人是乌合之众。

其实不然!在此之前,与李唐的数次交锋当中,窦建德都打得对方毫无还手之力:

一世名将李世勣被打得抱头鼠窜,结果还是没逃脱,乖乖投降。

大唐猛将丘孝刚被斩,淮安王李神通被俘,连李世民的姑姑同安公主都没能幸免。

后来南下救援王世充,顺带就收拾了孟海公和徐圆朗,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

而恰恰正是因为这样强势,所以才导致窦建德在虎牢关过于轻敌;很不幸的是李世民偏偏是一位任何人都不容轻视的绝世武神,小看他的人都无一例外地成为阶下囚或刀下鬼;窦建德除了感慨悔不当初,也只有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的份了。

要是窦建德不轻敌,要是他采取了凌敬的“围魏救赵”、绕道取关中,那该哭的人就是李世民了;退一步说,就算不能西进覆灭大唐,也足以与之分庭抗礼,也不至于自己千里“送人头”,成了李唐王朝一统天下的炮灰。

窦建德之所以能成隋末农民起义的翘楚,与他的仁义、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

应该说是他是一个起义反暴,又坚守道义的王。他的所作所为足矣彪炳千古,不是李密、王世充之流,甚至李渊所能比拟的。

击败宇文化及后,遣散数千妃嫔宫女,以诚待人,还其人身自由。

拜谒隋帝萧皇后,自称臣子,还派兵一路护送其北归。

对于那一杆的隋官旧臣,愿意留下的给予重用,不愿留下来的送盘缠护送出境。

对待俘虏礼遇有加,并且送回了同安公主;就连李世勣投降后又叛逃唐朝,手下人几番劝说杀其父,窦建德均不许,并视勣为忠臣,恕其父无罪。

而对那些杀主邀功的奸诈小人,他又毫不手软,杀之而后快,以儆效尤。

他推行仁政德政,治下更是“境内无盗,商旅野宿”,得到了司马光的高度赞赏。

他生活简朴,妻子穿破衣,粗茶淡饭,吃饱就行;曾有乡人丧亲、家贫无以为葬,窦建德二话不说、直接将自家的耕牛送过去;乃至“父卒,送葬者千馀人”。

所谓仁者无敌,得人心者得天下;窦建德的所作所为为他赢得了军心民心,是他南面称王、争夺天下最大资本。

而坐镇长安的李渊却不信这个邪,不顾李世民的极力反对而要将窦建德斩首;奈何李世民当时只是“秦王殿下”,一言九鼎的人是李渊,所以,谁也救不了他。

窦建德被斩首的消息很快传到河北,窦建德的旧部立即就拉起了反叛大旗,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刘黑闼就收复所有夏国失地,并抢占了李唐在河南的大片地盘。

一切都无可挽回,李渊悔之晚矣,只得又派遣秦王去河北镇压。

你来了,我就走;你走了,我又来。

刀枪打在棉花上,平了又反,反了又平,没完没了;李世民欲哭无泪,却也无可奈何。

在河北的地界上,不知有多少大唐的精兵猛都葬身于这万众齐心的复仇当中。

直到秦王殿下都不厌其烦了,李渊才终于幡然醒悟,原来用武力是解决不了的;于是,又只好派遣一个河北人魏征去平乱;为树立威信,太子李建成自请与魏征同往。

魏征曾被窦建德俘获,也曾在其帐下谋事,深受窦建德“以人为本”的思想启发,窦建德被斩时,魏征也曾冒死为其送行。

于是,二人在河北摈弃了先前以武力征服为主的战略方针,逐步开始推行了以攻心为上的怀柔政策,来安抚民众,收揽人心。果然,很快就平定了刘黑闼,唐朝基本实现了统一。

虽然河北暂时得以平定,但是每一个通观历史的人都明白:

李渊杀窦建德引发的恶果,并没有随着李建成的胜利而告终;可以说,河北动乱贯穿了整个唐朝的历史,只要大唐稍微有个风吹草动,河北马上就战火连天了。

庐江王李瑗谋反是如此,安史之乱是如此,而李惟岳更是打响了藩镇割据的第一枪。

天下已定,河北未定;天下未反,河北先反。

自从杀了窦建德,唐朝就从来没有完全收服河北人心,成了李唐家族的一大心病,直到大唐彻底覆灭才算完。

一个人的影响力如此恐怖,大概窦建德也是历史上的独一份吧?

但是,你应该还知道这么一句话:

唐朝以前,得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