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而好古是什么意思?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什么意
发布时间: 2023-07-06

信而好古是什么意思

成语:信而好古
发音:xìn
ér
hào

释义:信:相信;好:爱好。相信并爱好古代的东西。
出处:《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示例:
这样,我们的信而好古的态度,便发生了新意义。(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读《伊索寓言》》)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什么意思

孔子只是复述而不创作,他复述的是天地自然的规律,而不是自己创立的学说和思想。信而好古就是说他坚信而且热爱比他还要古老的上古的圣人们传下来的教导。

这是当代儒佛大家李炳南老居士的著作。李炳南老居士将佛法的修学体悟融入《论语》,帮助世人重新认识儒家经典,走出了两千多年来对夫子的狭隘理解,应该更符合夫子之本来面目。

扩展资料

【原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译文】

孔子说:“只复述而不篡改,相信古人云而且保护古人遗留下来的奇谈怪论,我把自己私下比做老彭。”

在这一章里,孔子提出了“述而不作”的原则,这反映了孔子思想上保守的一面。完全遵从“述而不作”的原则,那么对古代的东西只能陈陈相因,就不再会有思想的创新和发展。这种思想在汉代以后开始形成古文经学派,“述而不作”的治学方式,对于中国人的思想有一定程度的局限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述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讲要: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什么意思

意思是:转述先哲的思想而不创立自己的思想,相信且喜好古人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李耳和彭祖。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述而篇》,选自《论语》第七章。

这是孔子的一种治学方式,及完全遵从“述而不作”的原则,只将古代好的东西做陈陈相因,而不创立自己的思想。

《述而篇》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共包含六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扩展资料

孔子说自己“述而不作”,只是自谦的说法而已,孔子也并非真的只是述而不作,他这么说,只是表现出了自己对于传统文化及历史经验的重视,这也是他做学问的态度。

孔子一生致力于古籍的整理,也正因如此,他才有机会接触到博大深邃的古代理论。他从中汲取到了前人留下的经验和教训,并对他们的智慧作出了全面总结。不仅如此,在向先贤们学习的时候,他还产生了许多新的感悟,提出了许多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我国古时的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不管是政治学说,还是社会理论,乃至人生哲学都不乏深刻的洞见。这是先贤们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

常言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只有尊重自己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才能继往开来。

孔子曾在《八佾》中说过:“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礼汲取了夏礼和殷礼的长处,并在夏礼和殷礼的基础上经过演化和发展,而变得更为完善。这就是从历史中汲取的经验,孔子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反复强调传统的重要跬。

关于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孔子提出了两点建议:首先,要珍惜并乐于学习,这是学习的态度问题。学问之道,关键就在于是否愿意虚心受教。其次,则对所学应当有着发自内心的喜爱,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信而好古”。

一个人只有真心喜欢先人的智慧,才能领略到先贤之学的精妙。而且,古人的智慧之所以能够长久流传下来,就足以证明这种智慧是真正的精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述而篇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