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古诗词千古名句集锦(唐诗中最美的送别诗千古名篇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3-07-06

唐诗中最美的送别诗千古名篇有哪些

1.千古送别第一诗•渭城曲——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山中送别——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7.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8.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扬子州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有哪些好听的粤语歌最好是林夕黄伟文作词

太多太多了

怎么说呢,因为他俩写的歌实在太多太多,可以说覆盖整个娱乐圈,首首都经典。问题是想要粤语歌,那就都安利10首他俩写的粤语歌。

  • 林夕作词

1、杨千嬅《处处吻》

2、陈小春《我不是伟人》

3、苏永康/JW《性情中人》

4、张国荣《怪你过分美丽》

5、陈奕迅《富士山下》

6、古巨基《爱与诚》

7、郑秀文《唉声叹气》

8、陈柏宇《你瞒我瞒》

9、谢安琪《钟无艳》

10、杨千嬅《烈女》

排名不分先后

  • 黄伟文作词

1、陈小春《相依为命》

2、麦浚龙《没有人》

3、卢巧音《垃圾》

4、杨千嬅《野孩子》

5、侧田《命硬》

6、麦浚龙、《有人》

7、杨千嬅《可惜我是水瓶座》

8、容祖儿《心淡》

9、卢巧音《好心分手》

10、陈奕迅《浮夸》

排名不分先后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6点,为大家整理如下:

1.重视教育的作用

孔子是第一个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上论述教育的作用的思想家。在人性论上,孔子还把人性分为三等,一等是“生而知之者”,属于上智;二等是“学而知之者”,属于中人;三等是“困而不学”,属于下愚。“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指的是中人这部分,中人是有条件接受教育,可以对它们谈高深的学问。

2.“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

孔子认为教育对象应当“有教无类”。“有教无类”的本意是在教育对象上,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都可以入学。

3.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孔子主张德政,对君子强调三方面额修养要求,“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可见孔子教育的目的是仕途,要培养的是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

4.以“六艺”为教学内容

以“六艺”为教学内容,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诗》是中国最早的诗歌选集。诗有风、雅、颂三种类型。

《书》又称《尚书》,古代历史文献汇编。是根据一些历史文献编撰而成。

《礼》又称《士礼》,传于后世称为《仪礼》。孔子认为,礼是立国之本,在社会生活中有重大的作用。

《乐》:“乐”是各种美育教育形式的总称,内容广泛,与诗、歌、舞、曲密切结合在一起。在社会生活中,乐与礼经常配合发挥作用而为政治服务,所以礼乐常常并提。

《易》又称《周易》,是一部卜筮之书。

《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5.教学方法

孔子认识到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教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学的过程,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1)教学三个过程:学—思—行

孔子主张“学而时习之”,对学习过的知识要时常复习才能牢固掌握。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另外,还强调“学以致用”。

(2)启发诱导

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比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早几十年。

(3)因材施教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首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实现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是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并了解学生的特点。孔丘了解学生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谈话,二是个别观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4)好学与实事求是的态度

要有好学、乐学的态度;要有不耻下问的态度;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6.主张自觉修养德行

孔子主张以“礼”为道德规范,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其道德教育思想体系大体是以“孝悌”为本,以“礼”为规范,以“忠恕”为一贯,以“中庸”为准则。此外还提倡智、勇、信、义等道德。

以上介绍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希望对各位考生能够有所帮助。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