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重水复疑无路的作者是谁(山重水复疑无路说的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山重水复疑无路说的是什么意思

山重水复疑无路说的是什么意思?


前言

山重水复疑无路,出自陆游的七律《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大意是,走过了很多路,似乎找不到出路,但是坚持走下去,命运就会转折。其寓意可以和王国维的三种境界一起来欣赏。

一、三种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了三种境界之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正是山重水复疑无路。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恰似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诗,通过写景,寄托人生感慨。晏殊、柳永、辛弃疾,虽然未必有此意,但是王国维通过这三首词,所悟出来的人生事业的三种境界,与陆游的这两句却是有些契合。

不过,陆游的这两句诗,其实也是化用了前人的作品而来。

二、北宋类似诗意的作品

清朝学者翁方纲在《石洲诗话》中,提到了王安石与秦观的诗作:

王半山〔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秦少游〔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 人家笑语声〕所祖也。陆放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乃又变作对 句耳。

秦观(1049年-1100年)这首《秋日》是一首七言绝句: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王安石(1021年 -1086年 )《江上》也是同样的诗意: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回。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北宋铁面御史赵抃(1008年-1084年)有五绝《和范御史过陈州》:

湾尽疑无路,堤回忽见桥。

冬空仍水后,物物称萧条。

比王安石早几十年的宰相吕夷简(978年-1044年 ),也有五律《重游雁山》 诗云:

往年游海峤,上彻最高层。

云外疑无路,山中忽见僧。

虎蹲临涧石,猿挂半岩藤。

何日抛龟纽,孤峰上再登。

摘选出这几首诗中,类似的诗句: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湾尽疑无路,堤回忽见桥。

云外疑无路,山中忽见僧。

三、唐朝类似诗意的作品

在唐朝,也有类似的作品。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其《出境游山》写道:

源水终无路,山阿若有人。

驱羊先动石,走兔欲投巾。

洞晚秋泉冷,岩朝古树新。

........略

源水终无路,山阿若有人。这一句更像吕夷简和秦观的那两句的出处:云外疑无路,山中忽见僧;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结束语

我个人觉得,理解陆游这两句诗的含义,最好就是和王国维的三种境界一起来欣赏。

至于陆游是不是有此意无所谓,晚清谭献的《复堂词录序》说到:

甚且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向之未有得于诗者,今遂有得于词。

王国维关于三种境界的解释,他自己也说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注:蝶恋花作者有欧阳修、柳永两说)

@老街味道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时作者写作时的人生状况是怎样的

这两句诗出自南宋陆游的诗歌《游山西村》,因收录入小学课本,被绝大多数中国人所熟知,特别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诗写于1210年,我们知道陆游还有一首知名度非常高的诗,那就是他人生中写的最后一首诗《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写于陆游临终时的病塌前,表达了他渴望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思想。从时间上来看,《游山西村》写于1167年,而陆游生于1125年,算起来写作《游山西村》时陆游42岁,写作《示儿》时85岁。两首诗写作的时间相隔43年。

1167年,42岁的陆游正走在人生的壮年。那么这期间他的人生处于怎样的状态呢?陆游通过参加礼部考试进入仕途,屡受秦桧的排斥。1165年,陆游调任隆兴府通判, 因有人进言陆游“结交谏官、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官职遭到了朝廷罢免。陆游回到故里,赋闲在家四年的光阴。1167年,恰是他回到家乡,不问政事的时间。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家乡到处闲走,走过了一山又一山,渡过了一条又一条的溪流,遇到农家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热情款待。他们拿出了”腊酒“、”鸡肉“等食物来招待陆游。陆游对此充满了感激和赞赏的情绪,大赞当地衣装简朴、民风淳朴。他并没有为自己的遭遇愤愤不平、悲观失望。他坚信人生的逆境、国家的动荡只是暂时的,因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说明陆游对于当时秉国者目光短浅,并无深谋长策的状态并没有丧失信心,以乐观主义精神期待着否极泰来的那一天。

对于陆游的仕途而言,或许可以说的确很快到了否极泰来的时候。1169年,朝廷征召陆游任为夔州通判,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事。陆游携家眷由山阴逆流而上,重新履新。但是其后的道路并不顺利 。1171年,陆游亲临抗金前线,但是十个月后即因朝廷的昏庸而让北伐计划毁于一旦。1172年,陆游被任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陆游骑驴入川 ,因为官职属于闲职,也是颇不得志。再之后,南宋偏安一隅。1190年,朝廷还以“嘲咏风月”为名将其削职罢官。陆游不得不怀着悲愤的心情,第二次离开京师。

对于其深爱的国家,陆游至死也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可以想见他的心境一直是愤慨而悲痛的。《示儿》一诗,留给今人太多的感叹。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