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严查的三大案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发生三大案呢?朱元璋为何于明洪武十三年正月十一,借胡案废除已存千年的宰相制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明太祖朱元璋严查的三大案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发生三大案呢

明初洪武年间实际上是有四大案。称为洪武四大案,分别是指: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和蓝玉案。而其中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常常被成为“胡蓝之狱”。

我们知道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最恨两件事:官员的特权和贪污受贿。而这四大案就是为了整治上述两件事情的。

郭桓案和空印案,就是对涉嫌贪污的官吏进行大规模的镇压,这是为了惩治贪污;

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则是对官员欺压百姓,作威作福的特权阶层进行大规模的镇压,这是为了整顿吏治。

1.空印案与郭桓案都与贪污有关。

空印案:按简单的来说就是在空白文书上先盖上公章,事情结束后再填上数字。而我们都知道,正常的流程应该是先核实完数字再盖公章的。这里面就存在着一个造假。此案杀了1000多位官员。

郭桓案:更是明目张胆的贪污。户部侍郎郭桓与他人合谋,一共贪污了2400万担粮食。此案杀了30000多名官员。

这两个案件,我们不敢说,没有杀错一个人。但我们敢说的,大部分的官员都参与了这些贪污受贿。洪武大帝的手段虽然激烈了,但不失为一番慈悲心,这慈悲心是对老百姓的。

2.胡惟庸案与蓝玉案。

这两个案件,有很多人说朱元璋是为了诛杀功臣。嘲笑个人的看法是:一个开国皇帝的心胸是很大的。如果真的不是忍无可忍,他绝对不会采用如此极端的手段。

胡惟庸当时的宰相,甚至准备阴谋暗杀朱元璋。蓝玉当时的统军大帅,虽然私自带兵袭击大明关隘。

这两人的做法都是谋反。如果他们只是单纯的徇私枉法。可能株连的范围不会那么大。最终他们选择了最大逆不道的谋反。

这两个案件诛杀的官员成千上万。依然不否认有很多是被冤杀的。但通过这两件事情,大明初期的吏治极为清明。这在整个封建王朝中也是极为不多见的。还是那句话,洪武大帝的手段虽然太激烈,但不失为一番慈悲心,这慈悲心是对老百姓的。

朱元璋为何于明洪武十三年正月十一,借胡案废除已存千年的宰相制度

一统天下当了皇帝后的朱元璋似乎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快乐,除了每天处理朝堂上那些无休无止的政事儿外,还要时刻担心来源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威胁,整日里提心吊胆的朱元璋在那一天终于受不了,于是爆发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胡蓝党案。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的这帮出生入死几十载的穷兄弟们(主要指淮西农民武装集团)也算是熬出来了,文臣武将一个个的都晋升成为了新朝的公侯伯和地主阶级中的一员,拥有大量的土地、金银和奴仆。可惜金钱权力的诱惑是无休止的,淮西集团人的野心也从最初的大富大贵光宗耀祖上升到统治阶层内部权力的争夺上来。
朱元璋把淮西勋贵的所作所为看在眼里同时又心存焦虑,毕竟自个儿就源于淮西集团,这坐天下多是靠着这帮淮西子弟的功劳,刚建朝就对功臣下手,恐怕会遭天下子民非议呀。但是自己又怕淮西集团过于强大而直接影响到了皇帝自己的权威,所以他又费尽心思的提拔了浙东集团作为调节统治阶级内部权力的平衡板,但遗憾的是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反而让势力弱小的浙东党承受了不小的压力。

看着这帮毫无政治原则肆意妄为的淮西勋贵一步步的坐大,朱元璋的心里越发慌张,最为典型的就是凉国公蓝玉。蓝玉本是名将常遇春的妻弟,因爆表的战斗力和非同凡响的军事本领屡建奇功,开国后被封为国公和大将军,随着个人欲望的膨胀,蓝玉也开始了他的不臣之举,先是兼并大量的土地,贩卖私盐,接着还广收义子达千人,甚至还把前来调查情况的纪委(御史)给打了回去,这不是让朱元璋下不来台面吗,照这样下去朱元璋这个皇帝还有什么权威呢?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任丞相胡惟庸,最终也是在权力中迷失了自己。通过李善长这颗大树有机会攀爬到了上层权力中来,不过胡惟庸这个人的内政水平的确是可以的,而且口齿伶俐讨人喜欢,在获得朱元璋的宠幸之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光环的笼罩之下,各级官员的随声附和中他开始了自己圈子的经营,慢慢地都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了,连官员的生杀废黜都不上呈皇帝,还自己替朱元璋做主,甚至产生了悖逆君主的念头,后来落得了个极惨的下场也是咎由自取。
无论是蓝玉还是胡惟庸,他们做出来有损皇威的事情其实也都是有朱元璋故意纵容的意味在里面。这也是在为杀掉这群功臣们找一个由头,通过核心人物把淮西集团贵族地主们一网打尽,消除掉皇权道路上的种种威胁,并收回皇帝曾经所赋予他们的财富与地位,甚至是在为废除自秦而创立的宰相制度做铺垫,使得皇帝个人来实现中央权力的集中调度,恐怕是朱皇帝早已打好的算盘。

参考文献:《明史》、《明通鉴》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