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干部个人工作总结(社区一般干部,没编制,退休后工资怎么算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社区一般干部,没编制,退休后工资怎么算

我是一个二十多年的老乡镇,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通俗来说,社区和村委会其实是一个级别,不同的是社区所在辖区都是城镇居民,村委会辖区下都是农村居民。

社区和村委会是同一个级别,本质上来说都是一个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一般来说社区干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两委人员,一部分是专职人员。下面我以我们当地的情况分别说明一下。

社区(村)两委成员退休后工资

近几年许多地方都在搞小村并大村,在合并的过程中有些原来的村就变成了社区。就像我们镇,原来有十个村一个社区,现在合并为两个村一个社区。这个社区的名称没变,只是比原来多了三个村。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明一点,社区(村)两委成员,包括书记(村支书)主任在内都是由居民(村民)选举产生,除非换届连任,任期都只有三年。所以两委会成员不是体制内成员,没有退休一说,也就不存在退休后工资多少的问题。

在我们当地,组织部对社区包括村正职,也就是支书、主任有一个特殊的政策:对村(社区)正职连续任职15—20年的,年满六十周岁以后每月给予100元补贴,任职20年以上的每月给予150补贴。

在只是针对支书主任正职,一般村干部不能享受。小村并大村后,对于村、社区两委成员,任期内每年给予缴纳居民养老保险补贴1000元。这也算是对村、社区一般干部养老的一个特殊优惠吧。

社区专职工作人员

除了社区两委成员外,社区还有专职工作人员。

这些专职工作人员全省统一招录,但不属公务员和事业编制,工资由民政部门发放,并负责缴纳五险一金。这些社区专职工作人员退休金有保障,至于退休金多少和其学历、社会工作者证书、工作年限等相关。

总体来说,村、社区的两委成员因为没有编制,由群众选举产生,三年届任期,没有退休金一说。社区的专职工作人员由全省统一招录,并缴纳有五险一金,这些专职工作人员有退休金。

我是一直专注三农,服务农村农民的基层微课堂,欢迎评论区交流探讨,也可以私信,我会尽心回复。

在市机关里当科员好,还是去社区当个书记的进步空间大

到底是在市直机关工作好,还是任社区书记进步空间大,先对比一下就明白了。

市直机关,说实话,市直机关工作环境好,工作清闲,事业身份干部提拔比较慢,但是工资待遇要比县区好很多。

社区书记,社区书记都是事业身份干部,由所在街道党工委发文任命,然后报组织部备案即可,一般都是科员。如果有特殊情况,组织部考核之后,区委可以任命为副科级干部。

社区书记提拔的渠道是街道五个中心的主任,副科级事业身份。要想有更大的进步空间,就得任街道党建办主任,转变为副科级行政身份,这一步非常重要。当然,并非都按照这一步走,事业副科级中心主任或者社区书记提拔重用为街道副主任,区直部分副职的比比皆是。

在工作强度上,社区就几名正式干部,还有几名公益性岗位人员,总共十人左右,却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加班是常态化,受苦受累是必须的,在“属地管理”要求下,部门的大量工作下移到社区,工作量可想而知,如果是身体素质欠佳的,可能抗不下来。

在提拔任用方面,可能社区书记占优势,但是在工作强度和舒适度方面,还是市直部门好。如何取舍,看自己在乎什么了。

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由县级拔款,没有编制,属于事业人员吗

我来简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街道社区,实际上是只在城市的市区范围内设立的机构。从严格的法律意义上讲:

1、街道。所谓的街道,全称是街道办事处,一般简称为街道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六十八条明确规定:“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个街道,管理机构为街道办事处,作为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派出机关。”也就是说:街道办事处是我国的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其辖区为街道,负责辖区范围内的基层行政管理工作,是城区相当于农村乡镇人民政府层次的最低一级行政机关。

在实际工作中,街道办事处与乡镇政府的职权大同小异,是城市区域中最低一级的党政机关。绝大多数街道办事处的机构规格是科级建制,但在一些大城市,尤其是在省级直辖市的市辖区为地厅级,或者副省级城市的市辖区为副地厅级时,有一些城市的街道办事处的机构规格为正县级或副县级。总之,街道办事处还是有一些特殊性的,但都是正正规规的城市基层党政机关或行政机关。街道办事处的正式下属机构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

因此,和乡镇人民政府一样,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中,有公务员,有事业编制人员,他们都有公务员编制和事业编制,也都由城市下属的区政府或直接由市政府负担工资福利待遇,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另外,做为乡镇一级的政府机关,也会根据工作需要,招聘一些临时工、合同工甚至是劳务招聘工,负责一些相关的工作。这些人员肯定是都没有正规的机关、事业编制,本质上都属于计划内用工

说到底:判断一个在党政机关工作的人员的身份属性,最为核心和关键的,就是有没有正式编制。有编制的,都是体制内工作人员;没有编制的,一律都是敲边鼓、打杂的计划外用工。至于说其工资福利待遇由哪里拨付或者负担,其实是次要问题,一点儿都不重要,更不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换个角度讲:在党政机关上班挣工资的人,并不见得都是具有正式编制的体制内工作人员。在各种非正式的编制外用工形式大行其道的当下,这一点尤其关键。

2、社区。所谓的社区,正式的官方称呼是居民委员会,一般简称为居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对城市居民委员会的法律定位是: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必须接受市或市辖区政府及其派出机关街道办事处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与此同时,居民委员会要协助市、市辖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开展工作。通俗地说:居民委员会仅仅只是街道办事处下属的相当于村委会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因此,居民委员会根本不在正式的党政机关范围之内。

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定位,从根本上决定了居民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和村民委员会成员一样,必须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依法通过选举产生。也就是说:居民委员会的组成人员,肯定既没有公务员编制,又没有事业人员编制,根本就不属体制内工作人员的范围,仅仅只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而已。因此,居民委员会成员当然不可能享受编制内人员正常的工资福利待遇,但可以按照本地区政府的具体政策规定,由市或者市辖区政府拨付适当的生活补贴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