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第一款制式反器材枪:性能算是够用的12.7毫米QBU10狙击
发布时间: 2023-07-11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解放军第一款制式反器材枪:性能算是够用的12.7毫米QBU10狙击枪

它是中国第一款合格的制式反器材枪,弥补了军方这个领域的空白。不过,它的性能平平,同几十年前研发的巴雷特还有一定的差距。听萨沙说一说吧。

QBU10式狙击步枪是一种反器材枪,它的出现弥补了我军这方面的空白。

早在二战时期,国军就装备过一批英国博伊斯13.9毫米反坦克枪。

这种是英国人淘汰下来的武器,性能同德国、苏联的反坦克枪差不多,主要用来对付轻型坦克和装甲车。博伊斯在100米距离上,能够击穿16毫米垂直钢装甲。

显然,这种枪对于二战各国中型坦克是无用的,打打日军的轻型坦克倒是没什么问题。

国军并不喜欢博伊斯,一是它重达16公斤,子弹也非常重,导致狙击手负重太大,苦不堪言;二是它的穿甲能力不高,远不如巴祖卡火箭筒或者反坦克无坐力炮;三是它的后坐力太大,士兵训练这种武器会有很大的畏惧心理。

展开全文

后来志愿军在朝鲜也用过苏制反坦克枪,战果却很难。美国的中型坦克正面和侧面装甲都很厚,不是反坦克枪可以对付的。

朝鲜战争以后,反坦克枪就彻底退出解放军现役武器名单了。

有意思的是,80年代反坦克枪却又重出江湖,不过名字变为了反器材枪。80年代,战争的模式有很大改变。

以美军为例,测算过步兵班的负重能力。他们认为目前美军步兵班,只有反坦克导弹属于真正的远程武器,可以射出数公里距离。其余的机枪、普通狙击枪、自动步枪等射击类枪械,射程都不超过1000米。

这些枪械的威力不够,即便是7.62毫米机枪也难以执行打击坚固目标和装甲目标的能力。

当时美军看到了美国民间很流行的大口径竞赛猎枪,认为这种类似于反坦克步枪的东西很实用。

以80年代的巴雷特M82为例,它发射12.7×99毫米北约口径弹药(原本是勃朗宁M2重机枪的专用弹药),有效射程高达1500米以上。它可以发射多种弹药,比如穿甲燃烧弹,可以有效摧毁雷达站、卡车、轻型装甲车辆、雷达天线、堆放的弹药、停放的战斗机、悬停的直升机等战略物资。在1500米距离,巴雷特M82可以射穿5毫米钢板,500米可以射穿15毫米钢板。

也就是说,士兵配备巴雷特M82,就为步兵提供了一个可以对付轻型装甲武器和坚固工事的枪支,不需要使用火炮、火箭筒甚至导弹等武器了,所以叫做反器材枪。

萨沙玩的枪战游戏中,比如《三角洲特种部队》,只有一种枪械可以对付敌人的汽车、装甲车,就是12.7毫米的巴雷特。

简而言之,以往解放军92式步兵战车的车体前部正面和两侧可防7.62毫米穿甲弹,步兵枪械对它是无效的。

你只要有了巴雷特M82,就可以在远距离射穿92式的正面装甲,造成严重损伤。

在美国,海岸警卫队经常用巴雷特M82对付毒贩的走私快艇,一发子弹就可以射穿发动机。

美国的特警也会使用巴雷特M82,射击歹徒乘坐的车辆,一发子弹可以迫使其瘫痪。

自然,巴雷特M82原则上也可以用来射杀士兵,却一般不会这么做,毕竟是大材小用了。

用巴雷特M82射击敌人,即便敌人穿着重型防弹衣也没用。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防弹衣,能够防住12.7毫米子弹的直射。

有人说巴雷特M82没什么了不起,在1500米只能射穿5毫米钢板。解放军09式步兵战车的侧面装甲,在100米也能抵抗12.7毫米穿甲燃烧弹。

你要知道,09式可是现代化步兵战车,是重达21吨的重型武器,可不是巴雷特M82可以对付的。

根据对士兵身体的测算,空枪14公斤重量的巴雷特M82,已经是步兵承受的极限了。

如果搞成二战苏联14.5毫米口径的PTRD-41反坦克步枪,以现在技术来说也不困难。

枪的重量就会提高到20公斤左右,士兵会不堪重负的。

由于是反器材枪,巴雷特M82的精度不是很高。在1000米距离,巴雷特子弹会散布在29厘米的圆形内。而人体的宽度大概是40到50厘米,也就是可以保证一枪击中敌人。

而12.7毫米子弹威力巨大,中弹后不死也残废了。

在1500米的精度就较差,好在这个距离一般不会用来射击敌人。

毕竟子弹飞行1500米,需要2秒时间。如果敌人是在运动中,2秒可以走1米到2米距离,想要用巴雷特M82击中是非常困难的。

美国陆军对大口径狙击枪的用处,说的很清楚:巴雷特使得我们能够对2000米外的人员和器材目标进行精确打击,是一件可怕的武器。我们原计划能对付1500米外的人员目标,而对于车辆目标则延伸至2000米。但我们有一些有趣的数据表明这件武器实际上有能力射击2000米外的目标。”

巴雷特在战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90年代,爱尔兰共和军使用这种狙击枪,远距离射击穿着防弹衣的英军。

一次突袭中,一名英军士兵被12.7毫米子弹远距离射穿了钢盔,好在子弹没有击中脑部要害。

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陆军的狙击手史蒂夫·里希特,在1613米距离开枪。12.7毫米子弹射穿了土墙,击毙了躲在后面的伊拉克武装分子,一枪射死3人。

阿富汗战争期间,有过无数巴雷特执行的狙击任务。比如一名塔利班高级军官的坐车,首先被巴雷特在1600米距离一枪打瘫。随后又被一发子弹射穿汽车的钢制车门,将军官击毙。

最近的几次战争中,它创造了很多狙击纪录:2008年在阿富汗的2091米纪录,2004年在伊拉克创下的2299米的纪录,用的都是巴雷特M82A1。

反器材枪如此成功,我军却一直没有类似武器。

在90年代,解放军研究AMR2狙击枪,这是第一款12.7毫米狙击枪。

由于研究难度较大,一直拖到2000年才研究成功,装备解放军特种部队。

官媒对AMR2大肆赞扬,其实它的设计技术落后,性能平平,只有少量装备部队救急。

进入2000年以后,先是在2003年出现了W03型12.7毫米狙击枪。W03型主要是技术积累,加上用于外贸出口创汇。该枪在2001年开始研制,到2003年研究成功。

W03型是一种无托步枪,该枪采用机头回转式刚性闭锁机构和旋转后拉式包络枪机,大部分零件采用轻合金材料,并配备8倍率白光瞄准镜。

它没有专业的狙击弹,使用54式12.7毫米重机枪弹。对于它的精度不太清楚,一说500米的精度还不错。

W03型使用的技术较为落后,不能满足军方的需要。

在2004年,又出现了JS型12.7毫米狙击枪。JS型早在多年前就开始研究,当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成果。

到了2003年军方下达设计任务后,将这些技术都拿出来用在JS型。

JS型使用的技术比较先进,也有很多有趣的设计。JS型的性能大体达到了够用的水平,但军方仍然不满意。

此时,M99半自动狙击步枪也出现了,这是用于出口的外贸产品,外形很像英国AI公司的AS50狙击枪。

以上这些狙击枪可以说各有所长,其中M99装备了部分军警,比如解放军海军陆战队,警方的特警队等。

以上这些狙击枪的性能顶多是够用,在世界上绝对不算一流水平。

不过,它们都为QBU10式大口径狙击步枪提供了重要的技术积累。

2006年,中国为了争夺巴基斯坦的一项大口径狙击枪的合同,曾经带着当时我们最好的M99半自动狙击步枪参加了竞争。

对手是英国兰奇一蒙斯塔公司的RM50、精密国际公司的AW50FT,美国麦克米兰公司的TAC50这三种世界水平的狙击枪。

在这次竞争之前,国内设计师对西方大口径狙击枪的精度,多持怀疑态度,认为有很大的水分,是为了商业宣传。

这次却挨到了现实的毒打。

巴基斯坦陆军的考核简单粗暴,在900米、1070米、1500米分别设置人形靶子和1.2米长短的大号靶子,检查射击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射手全部是巴基斯坦陆军的士兵,以保证测试的公平性。

结果是,西方性能最差的的英国RM50,在900米距离打出了散布圆形直径6.4厘米的好成绩,差不多是一个鸡蛋大小。

我方则为32厘米,也就是勉强能够保证击中一个人。

即便是美军80年代研究的巴雷特,可以在900米打出10厘米的精度,也就是可以击中一个人的头部,比M99高的不知道哪里去了。

所以,解放军新一代狙击枪是有迫切的需要。

新枪从2006年开始研究,2010年开始量产,花费了4年时间,所以得名QBU10。

QBU10一直比较秘密,直到2011年才通过官媒曝光了外形。

该枪性能,萨沙之前写文章说过的很清楚,还是够用的。

它主要采用两种子弹,一种是DBT10式12.7毫米专业狙击弹,弹头重达46克。

该枪精度如何?在1000米距离散布为直径31厘米的圆形,也就是大体可以射中一个敌人。

就这个精度来说,是同M99差不多,同世界其他一流狙击枪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