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战群儒原文(大家读《三国演义》,觉得哪段描述的最精彩,为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大家读《三国演义》,觉得哪段描述的最精彩,为什么

《三国演义》中的精彩段落:首先关云长挂印封金,干里走单骑。接着张飞单枪匹马,吓退百万曹军。最后刘备在明知无力回天的情况下为关张二人报仇雪恨而大败而归。这三回震憾人心,感动至极。通过桃园三结义,充分诠释了重信守义,旷世难逢的兄弟之谊;更应了天下为轻,义为重者的英雄本色,古往今来让世人为之传颂敬仰。

诸葛亮舌战群儒时,提到的历史人物杨雄是何人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十分精彩,其中说到了很多历史人物,有管仲、乐毅、苏秦、张仪、姜子牙、张良、陈平、邓禹、耿弇等,这些人物我们很熟悉了,后来在与程秉舌战时,诸葛亮又提到了杨雄,这个人物是谁呢?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吧!

我们先来看看《三国演义》原文吧:

忽又一人大声曰:“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孔明视其人,乃汝阳程德枢也。孔明答曰:“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程德枢不能对!

诸葛亮为了说服程秉,提到了扬雄,杨雄字子云,蜀郡郫县人。西汉末期辞赋家、思想家,扬季五世孙,名士严君平弟子。看履历杨雄没有诸葛亮说的那么不堪,那么他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扬雄家族世代以耕种养蚕为业,从小好学,博览群书,不喜富贵,不忧贫贱,家中没有一石余粮,却很安然,他胸怀博大,喜欢辞赋。蜀人杨庄推荐给汉成帝,之后随侍左右。前往甘泉宫时,作《甘泉赋》,讽刺汉成帝铺张,作《羽猎赋》劝谏帝王,作《长杨赋》,批评成帝铺张奢侈。

诸葛亮说:“杨雄是小人之儒,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可是看了杨雄履历,感觉更像君子之儒啊,我们接下来再来看一看。

汉哀帝时,政治腐败,扬雄非常失望,无力无计扭转朝局,便发奋遂闭门著书,汉哀帝去世,汉平帝用王莽为大司马,权倾天下。王莽欣赏扬雄的文采,有意拉拢杨雄,但扬雄并没把王莽放在眼里,而是著述学问。

结语

所以看杨雄一生,我们了解杨雄并非诸葛亮所说的小人之儒,他有他自己的不得已,他无力改变别人,就只能做好自己,他的很多作品影响了后世,被誉为“汉代的孔子”。当然诸葛亮舌战群儒只出现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正史并未提及此事,是小说情节的需要,也不必细说。

诸葛亮为什么被称为武侯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武乡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死后被刘禅追谥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来尊称诸葛亮。


蜀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备兵败白帝城,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托负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若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泣不成声地说“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表示诸葛亮的忠贞不二。刘备死后,刘禅继位,蜀汉秉承汉室,尊汉制,异姓不得为王,所以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候,领益州牧。


蜀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刘禅下诏称其对内匡扶政事,对外讨伐曹贼,神武赫然,于是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最早纪念诸葛亮的武侯祠在陕西汉中的勉县。


根据《逸周书.谥法解》中所说:危身奉上曰‘忠’,威强睿德曰“武”;而“侯”在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为王、侯,可见“侯”的爵位相当高,刘禅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是对诸葛亮军事成就的推崇和评价,赞扬诸葛亮忠心伺奉主上处理政事,并且对外征伐有功。忠武侯就是对诸葛亮的最大肯定和褒奖。
谥号军事古代朝廷对大臣死后对其一生的评价,古代人认为刚强直理曰武,威强睿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帅众以顺曰武,保大定功曰武,辟土斥境曰武,除奸靖难曰武,拓地开封曰武,恒民除害曰武,赴敌无避曰武等等,这些理由是比较符合诸葛亮一生的光辉功绩,如辟土斥境是指诸葛亮曾经击退司马懿郭淮等人的进攻并且为蜀汉夺下了武都和阴平两个郡,而除奸靖难是诸葛亮一生都梦想兴复汉室;

对比诸葛亮一生的所作所为都配得上这个“武”字,而且汉代规定丞相是应该封侯的,因此说诸葛亮当丞相其实就已经是被封侯了。


诸葛亮虽为文臣,但他一生戎马,他文可治国,武可抵御强敌,诸葛亮在蜀汉晚期的军事和治国都有重要作用 ,为蜀汉奠定了势力范围,忠武是武将中的最高谥号,诸葛亮为忠武侯名正言顺,名副其实。

三国演义中郭嘉与诸葛亮谁的谋略强

我是四为堂主人解疙瘩,我来试解一下这个难解的大疙瘩!

不得不说,题主真高明,这个问题难度不小!是啊!针尖和麦芒哪个更尖呢?这是赶着鸭子上架,叫我们这些局外人当裁判哪!

三国之中,两个连照面都没打过的顶级智囊却要让我们这些晚生后辈来给他们评比高低,真有点受宠若惊却又无从说起。但又别无选择,只得当仁不让瞎评一番,至于能不能服众,另当别论!

裁判长:四为堂主人解疙瘩

裁判对象:郭嘉VS诸葛亮

先来看一下百度给出对手的人物简历: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享年53岁。世人誉为“智慧化身”、“忠臣楷模”!

二人的比赛且分作上下两场。

上半场,诸葛亮空场,郭嘉完胜。

不遑多论!郭嘉的本事我们都知道,特别是官渡之战可以说是出尽了风头,跟随曹操十年间,不唯改写了中国北方的政治格局,为曹操挣下了一片江山,也为自己赢得了不二的功名!也因此得到了这场智慧巅峰对决的入场券!

然而正当此时,历史让诸葛空场,伏龙尚伏,若就此判郭嘉完胜,郭嘉也并不光彩。对吧?你打了一拳之后发现,对面没有人,这算胜了谁呢?若判孔明输孔明也必不认!对吧?我没有在场,你怎么打赢的?这本身没有可比性嘛!但是,要搞清楚,这是上半场较量!只能以诸葛缺席而判郭嘉完胜!

我们再来看下半场——

下半场,郭嘉空场,诸葛亮完胜。

半场比上半场精彩得太多了!什么隆中对高论定乾坤,烧博望,烧新野,舌战群儒,联刘抗曹,骂死王朗,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火烧赤壁大败曹魏,略施小计三气周瑜,定鼎荆益,三分天下,六出祁山,智取三城,空城计,八阵图,七擒孟获,收姜维,斩马谡,木牛流马,诸葛连弩,孔明灯,死诸葛吓走生仲达,……这等等等等俯拾即是,哗哗哗!尽是诸葛孔明的智慧光环。

武侯祠一幅对联系统而高位地概括了诸葛亮的谋略成就和智慧化身形象——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头点四十九盏星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