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句格言(最喜欢《论语》里的哪句话
发布时间: 2023-07-06

最喜欢《论语》里的哪句话

感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中国经典故事《论语》中,你最喜欢的是那一句话,为什么?

就分享这句出自孔子的话吧。这个过程是任何人的必经之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夫子说,“我十五岁立志潜心做学问,三十岁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自立于社会,立身处世有了自己的思想,四十岁明达世道人情而不至于被外物迷惑心性,五十岁参悟命运,顺应天道因循之理,六十岁对于听到的人和事都能平静地容纳,明辨其旨意真伪,七十岁顺乎本心天性,不勉而中,合乎法度,自成规矩。

人啊!高尚的品德修养助你挥洒人生。《诗》曰:“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也就是说:每天有所成就,每月有所收获,日积月累地学习,就会达到光明的境界。伟大其实是具体而平凡的,其事迹业绩更是琐碎的,是岁月的积累,并不总是突然地表现为惊天动地的事迹。立业德为主,修身德为先。引用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正在人生路上拼博的人优为重要。

世事洞明真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

不管是从政的人,还是我们普通百姓,或是做事,首要的是做人。做人在于“厚积德义”,在于修养自己的人品。德义的养成,在于勤学。学为主旨,天下万事皆在于学。学问的真谛是对人生的体悟,只有在饱尝了生活真实的滋味后,才能达到“知命”而“自立“的境界。




有人说人们对优秀国学文化《论语》、《道德经》等的传承方面存在“少读”现象,你怎么看

从小读《论语》,《道德经》等这类国学书籍有助于熏陶传统文化基因,增强孩子对古汉语的学习兴趣和提高阅读审美能力,对日后语文学习有很大帮助!

人在儿童时期记忆力最好,先多诵读古诗词及经典,不要急着去弄明白意思,待到一定年龄后再去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义。这样才能累积足够多的诗词,在大脑里形成语感,对写作和理解能力有很大帮助。

现代语大白话固然表达清楚但和古汉语相比不够凝炼,美感欠缺,古人寥寥数语便可说出许多事物及抒发情感,唐诗宋词堪称文化瑰宝离不开语言文字展现的神韵和审美情趣。从小多读国学文化,对一个人的理解能力,审美情趣甚至气质的形成都有积极深远的意义!

国学传统文化是古代流传至今的,有一些内容已成糟粕,封建社会的腐朽思想暴露无遗,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及文化,书籍出版工作者,把有代表性和积极向上内容的国学文化产品提供给广大少年儿童。

学校和家庭也应该多给孩子讲解这方面的知识,让孩子明白该学什么,该抛弃什么,让他们从小受到国学文化的滋养,明礼知理,思想深远,将中华传统文化更加传承好,发扬好!

小学生要学《论语》,读哪个版本的最合适

小学生要学《论语》,我觉得杨逢彬先生译注的简体字版《论语新注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10月版)比较合适(《论语》和孔子以及历代《论语》研究史的问题就不谈了,这里单说说这本《论语新注新译》的特点)。

理由如下:

一、注解人学养好。杨逢彬先生是国学大师杨树达的嫡孙,文史名家杨伯峻的堂侄。有学者评价他们“一家三代治论语”。此外,杨先生曾师从北京大学教授郭锡良治学,而郭教授则是著名语言学大师王力先生的弟子。可以说,杨逢彬先生继承了家学,但又不局限于家学。

二、方法科学,吸收最新成果。本书是作者呕心沥血十一载,继承清代高邮王氏父子(王念孙、王引之)释读古书疑难词句的方法(大致相当于杨树达先生之“ 审句例” 、王力先生所说要注重语言的社会性的方法) 来解决《论语》中某些词句“多种解读,仁智互见,聚讼纷纭”问题的结晶。此外,他还善于运用现代语言学方法考释先秦汉语疑难词句。

三、不断修订。本书2015年的时候出过繁体横排版,在学术界影响不小。此次又加以修订,郭锡良先生称赞“在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基础上,无疑又跨进了一大步”。

四、简化字。适合小朋友。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