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氏的起源及主要来源(我国的姓氏都有什么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我国的姓氏都有什么来源

我国姓氏不断演变,不过“万变不离其宗”,粗略划分一下千百姓氏的来源,大致有下列几大类:
以祖先的族号或谥号为姓氏——例如“唐”是尧的号,尧的一部分后代便姓唐。类似的族有虞、夏、商、殷、周等。古代帝王死后,在祭祀仪式中要追谥庙号,如周朝有文王、武王等谥号,他们的某些子孙就分别姓“文”、姓“武”。来自族号、谥号的姓氏还有昭、穆、康、庄、襄等。
以居住地、国名或采邑为姓氏——传说上古伏羲氏居住在东方,他的后代便姓“东方”或“东”。商代在泾水渭水之间有个阮国,后代就姓阮。周武王封造父到赵城,他的子孙就姓赵。来自各种地名的姓氏还有:鲁、齐、卫、秦、晋、楚、燕、陈、魏、西门、南宫、欧阳等。
以爵位、官衔或职业为姓氏——王、侯、公孙,都以爵位得姓。古代有五官:司马、司空、司徒、司寇、司土,他们的子孙便以这些官衔为姓。相、宰、尉、上官、太史、少正等姓氏,都来自官衔。至于巫、卜、匠、陶、施、樊、索、漆等则是从职业或技艺得姓。
以动物、植物、季节和颜色为姓氏——如马、牛,杨、柳,夏、秋,白、黄等。
兄弟民族的姓氏译音——各兄弟民族不断交融汇合、相互影响。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八千多个姓氏中,有两千多个姓氏都来自兄弟民族的姓氏译音,占全部姓氏的三分之一以上。
兄弟民族借用的汉字单姓——例如,后魏鲜卑族拓跋氏改姓元,叱卢氏改姓祝------在唐代,原姓“阿史那”的突厥人改用汉字单姓“史”,原姓“突骑施”的改用汉字单姓“黄”与“黑”。此外,延边朝鲜族常见姓氏有朴、金、崔、李等,回族常见姓氏有白、马、石等。直到近代,满族人也往往改用汉字单姓,如爱新觉罗改姓罗

中国姓氏由来

中华古姓的最初来源,是基于“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原始图腾崇拜是中华古姓的根源。大量古代文献佐证了这一观点。

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比较稳定,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姓氏与人名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的姓名。“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秦汉以来,姓氏合为一体。

扩展资料

姓与氏的共同点

第一:皆是血缘亲属组织。

第二:以外婚制为正常属性。

第三:均是一种单系的继嗣群,即父系的继嗣群。

姓氏的来源和历史是什么

据研究,中华古姓来源于图腾崇拜,系氏族徽号或标志。

中华古姓的最初来源,是基于“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原始图腾崇拜是中华古姓的根源。大量古代文献佐证了这一观点。

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

因此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出自黄帝时创造文字的史皇仓颉。仓颉之后,衍生了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仓颉为史官,人称史皇氏,其后有一支以官为氏,称史氏。

出自周太史佚之后。历代他姓史官,亦多以官为氏。见于历史最早的史姓人物,当属西周初年的太史史佚。西周初年有太史史佚,为人严正,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由于他终生在周朝任太史,他的子孙便以官名为氏。春秋时期,列国史官多以官为氏。

姓氏从何而来根源来自何处有什么说法

据说中国人的姓氏是来自于图腾的崇拜,也是表示一个氏族的徽号或者标志。最初的时候,姓氏是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者是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特别简单,就是用来区分不同氏族,不同的后代,让人与人之间有了称呼,有了区别。

一、姓氏的来源

据说在上古时代,神农氏的母亲叫做女登,第1代男性姓始祖用女字旁来纪念生育自己的母亲,因此有很多姓是这样子的:姬,姜,姚这些姓是来自于上古时期。后来的姓氏跟人们的出生地有关系,比如春秋时期的齐国大夫分别住在东郭西郭,于是便以东郭西郭为姓。再后来有可能以自己国家的名字为姓,在周朝的时候,以自己的封地为姓。还有些人是以自己的官职为姓。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古人的信使推断一下,他们有可能是居住在哪里,或者是身处什么样的官位。

二、姓是一种符号

随着历史的发展性就成为了一种符号,并不是像封建宗法制度的维护者所宣传的那样神秘和神圣。可能有些人和皇帝同姓便觉得自己更加珍贵,但实际上姓氏只会发挥最初的作用,那就是区别人与人。尤其在现代社会,除了一些名人的后代,大家出名只会因为本身的能力,而不是因为自己特殊的姓名。

三、姓名寄托希望

对于现在的父母而言,姓名始终是寄托着希望的。给孩子取名字的时候,最好姓和名连起来有一个特殊的意思,最好是比较特别化。当然对于孩子来说,姓名通常是寄托了父母对自己的希望,健康快乐成长,亦或者将来有所成就。同时姓氏也是由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有些时候也代表了一个宗族的辉煌。

姓氏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中国姓氏的来源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14种:1.以母亲姓为姓;2.以地名为姓;3.以图腾为姓;4.以族号为姓;5.以国名为姓;6.以食邑为姓;7.以官职或职务为姓;8.以上辈的名、字或号为姓;9.以排行或辈分为姓;10.以天子赐姓和死后追谥庙号为性11.外来氏族引来的姓氏12.以避讳被贬斥或由某种原因被逼改姓13.以人类对自然物的迷信和崇拜为姓氏;14.以天干、地支、数词、量词、长幼、次第为姓氏;等等。目前,全国有姓氏约14600多个,但《百家姓》中的姓氏占总人口 90%以上。

姓氏的由来 姓氏的来历

1、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最早的姓氏都是女字旁或底,如姚姓。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2、传说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赐姓为姒。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

3、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

姓氏的由来简介

姓氏,是表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的起源是什么?
  起源主要有四:①源于周代。《考古图》有周朝文物“言肇鼎”,当为言姓之始。②出自春秋时言偃之后,以祖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孔子弟子言偃之后。”春秋时期,孔子得意弟子之一言偃,字子游,才华出众,曾任武城(今山东费县西南)宰。提倡以礼乐教民,名声很大,后代以其名为姓,称为言氏。②出自姬姓,为韩言复姓所改。据《潜夫论》、《姓氏寻源》等书载,战国时期,韩国公族桓叔后人中,有以韩言为姓氏者,后有的简为言姓,称言氏。④出自他族。蒙古等民族有言姓。著名京剧演员言慧珠、言菊朋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