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季羡林原文及赏析(求季羡林《听雨》阅读理解答案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求季羡林《听雨》阅读理解答案

14.听雨时的喜悦感受--联想古人听雨有不同的境界--点出听雨喜悦的原因--表现自己的人生境界。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文章思路是作者内在的思考,段落层次是思路的外在表现形式,通过对段落层次的分析,就可推导出作者的思路。
15.不矛盾。因为作者认为自己也是个文人,也能感受到雨中的诗意,所以不是完全的俗人;而现在听到雨声想到的是麦子获救之类的世俗现实民生问题,所以说是俗人。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关键是要抓住文中相关文段来思考。分析这两个句子,可以看出两个句子的含意分别是从不同角度阐述的,这样就能得出二者并不矛盾的答案。
16.(1)印证“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2)用古人听雨的境界反衬自己听雨的境界;(3)增加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学色彩。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引用“的作用时,考生要从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是引用的材料对表现文章局部思想内容的作用,二是对表现全文中心思想的作用,三是有什么样的阅读效果。
17.(1)执着于个人悲喜;(2)超越了人生的悲欢离合;(3)关注民生。
【解析】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所提问题,即“文中主要写到了哪些人生境界“;其次,要根据所提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对段落内容进行归纳概括;最后,要用精炼的语言对概括的内容进行恰当的表述。
该文章转自:http://www.oldq.com.cn/gaokao/gkst/200906/107385.html

季羡林的听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分析

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悬殊。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