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油诗的由来和发展是怎么样的?诗词都源于民间,但为什么先有诗的繁荣后有词的兴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打油诗的由来和发展是怎么样的

打油诗都很上口,

男女老少齐喜欢。

相传唐朝张打油,

写的诗句都听懂。

你传他传我也传,

大家倍感很方便。

简单几句道理明,

随口说出听的清。

前传后教几千年,

继承发扬广流传。

而今网络快如电,

互相学习分秒间。

诗句越来越打油,

各个行业都涉遍。

头条里面老师多,

虚心请教提高快。


诗词都源于民间,但为什么先有诗的繁荣后有词的兴盛

谢谢邀请!由诗发展到词,是诗歌发展的必然,纵观我国诗词的发展史,从远古的狩猎歌谣,如“断竹,续竹。飞土,逐鹿。”,到发展成为传唱宫廷的音乐;由两字发展到多字,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再到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有章有节的古体诗,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进而发展到格律诗,反映了我国诗词发展的进步。“词”又名长短句,又叫诗余。在人们写诗的过程中,发现突破格律的局限,用长短句表情达意有许多优点,又出现了“词”的创作,这是诗歌创作的一大进步。由“诗”到“词”的桥梁人物是南唐后主李煜,对词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进入宋代,词的发展到了高峰。

中国古诗词的由来是什么

诗者,歌也!

从目前可以查到的资料来看,《断竹》应当是大声喝斥,以赶早乌鸦;《击壤歌》里的歌词已经成形,应当是后人伪作。《南风歌》更是如此,明显带有知识分子的痕迹。如果《卿云歌》所载无误,那么显然在卿云歌之间就已经存在诗歌了。

显然,歌的出现应当比语言还要早,一开始是声音,而且应当是拟声,所拟的自然是飞鸟、飞兽、溪山,春风等大自然的景色。

悲伤的哭泣,愤怒的喊叫,细声的安慰,这种生物与之俱来的声音本身就是抑扬顿挫。

所以,歌比语言还要早!

当语言出现的时候,歌自然也有丰富的语言发音做为填充。而部落的首领在祭祀,战争期间,自然也需要这种充满情感的表达方式。

诗一开始,不分高低贵践。

凡为人者,皆可歌也!

《易》离卦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可见,在商朝就已经有了乐器。

《易》明夷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这已经脱离了歌的范畴,明显是民谣,而用是“谣占”,演变成诗了。

《易》中孚九二:“鹤鸣在阴,其子和之。”还有六三“或鼓或罢,或泣或歌。”还有完全可以证明,在商周期间,诗歌已经成为了主流。甚至有了“和”

《尚书》里也有:“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这已是为诗歌量身订做了,按保守算法,如果这种成型的诗歌理论产生的时期是周朝,按时代向前推,商朝时期肯定已经有诗歌了。

我们现存在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显然在诗经里,绝大多数的诗歌,已经开始系统地押韵,而且在字数上也规整发一。按标准解释,《诗经》是西周之的作品,西周之前就是商,商之前是夏。

商有文字,多为甲骨文,更多为卜辞,可以在《易》中得见。《易》中有民歌,比如“渐”卦里有“鸿渐于干”、“鸿渐于磐”、“鸿渐于陆”、“鸿渐于木”已经接近于押韵了。

更重要的是,这明显用了诗歌中的“兴”手法。

而这一切,是在商周时期。

所以,诗词的起源不是文字,而是商朝以前(夏朝)的歌,商周时期变成谣,又变成民歌,然后是《诗经》!

经过孔子推广之中,诗成为主流。然后是楚辞离骚,从现在来看,离骚不像诗,更像歌。刘邦有《大风歌》,项羽有《垓下歌》,从体裁和文字来看,和离骚大体相同。

也就是说,当时的诗,和夏,商,周,春秋一样,都是唱的。后来的乐府也是唱的。

诗从歌中脱离了开来,变成了吟,而吟也是唱的一种!所以当时有许多诗后面要加上一个“吟”字,比如《节妇吟》、《白头吟》,刘备顾顾茅芦孔明不是在吟么,曹操《短歌行》不也是在吟么,这个吟就是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从唱中脱离开来。

一直到魏晋南北朝,诗一直是主流,而吟也是一直是主流。民歌却演变成了另一种形式——词!

诗还是诗,民歌的一部分变成了词。

南梁时期,诗分化成了三种

诗,词,歌。

可是他们的祖先却永远都是歌。

诗是怎样产生的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诗歌的历史,应该从原始社会就出现了,只是那时的诗歌表现形式和艺术力极其简单、原始。可能就是几个简单的音节发声,但它为什么不再是普通的语言,而是诗歌呢,那就是因为它虽然简单,却有韵律,富于节奏,这正是诗歌与日常用语最大的区别之一。

由此可见,诗歌最初是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之中。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所以《尚书.虞书》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也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也就是说,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诗歌的起源,最先应该诞生于两种方式:一是宗教,二是劳动。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如风、电、雷、雨等无法理解,于是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明。出于敬畏,原始人类就用唱歌跳舞来表对神明的敬意和他们的虔诚之心,表达了人们的期望——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等等。这便是诗的起源之一,即原始的宗教。

最初的诗歌起源,还有一另种形式,即发生于劳动。例如有文字记载的中国最古老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这首远古民歌,反映的就是原始社会狩猎的生活。

在先民的劳动生活中,他们一面发出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以忘却劳动带来暂时的痛苦和振奋精神,协调动作。渐渐这种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声,发展成为模仿劳动本身的声音和表达劳动者本身感情诗歌。

鲁迅先生就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

以上就是诗歌产生的大致过程。

中国的现代诗起源于何人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的含义:

1.形式是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古典诗”与“现代诗”的比较:

“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古典诗”以“思无邪”的诗观,表达温柔敦厚、哀而不怨,强调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现代诗”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的特点

* 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谁能说说诗的来源,什么样的文字叫诗,什么样的文字不是诗

诗起源与文字形成形不成的时代,古时候人们一起劳动生活,有些重体力的活相互鼓劲的发力声音,漫长的劳动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夯歌。

有了文字记载,由浅入深的演变而来。

诗有一千种写法,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