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苏联给了中国共产党什么援助
发布时间: 2023-07-11

文/黄伟民

在前一篇文章《抗战期间苏联给了中国政府多少援助》中,说的是苏联给予国民党政府的援助,这种援助是通过政府间协议公开进行的。但有一种援助却只能秘密进行,这就是苏联和共产国际给予中共的援助。

一、财政援助

中央红军好不容易到达陕北,有了落脚点,但部队的军需供给随即成为大问题。

瓦窑堡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这也意味着红军不能像以往那样,在苏区“打土豪”了。

为了渡过难关,1936年3月,毛泽东想到了宋庆龄,希望通过她向时任中国银行董事长宋子文借一笔钱。然而,此时的宋庆龄与宋子文早已分道扬镳。宋庆龄只好将孙中山逝世抚恤金全部取出,又将自己唯一的一处寓所—莫利爱路寓所典押出去,这才凑够了5万美元寄给中共中央。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陕甘会师后,军队人数猛增了两倍,吃饭、穿衣问题更加突出。面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不得不再请张学良和宋庆龄帮忙。这样虽然解决了一时的粮食需求,得到几万双鞋子和1万套冬装,却仍然有一半以上的部队缺衣少食。当宁夏战役失利,又得知苏联方面不能从定远营提供援助之后,中共中央立即电请共产国际紧急寄送款项。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之前,4月9日,周恩来应张学良邀请,在肤施(延安)举行会谈,张学良对会谈很满意,拿出2万银元,说是他私人的钱,用以支持红军抗日。会谈后,他又送给红军20万元法币。

10月5日,张学良在西安会见叶剑英、潘汉年。叶剑英根据中央的交代,向张学良提出借款5万元,另解决一万套棉衣的要求。张学良均表同意,并落实了钱和棉衣事项(到12月西安事变止,张学良共接济红军76万元)。

展开全文

东北军时期的张学良

10月31日,中共中央将蒋介石到西安大谈“匪不剿灭绝不抗日”的情况上报共产国际的同时,也告诉他们,鉴于陕甘生存状态恶劣,红军主力将不得不进行第二次长征,“转向四川、湖北或山西方向寻求发展。”“惟目前还要坚决同蒋介石在现地区作战,但物资方面万分困难,特别是已经分文没有,又不能发票子,张学良那里也没钱借了。”

连续的军事失利,加上严冬的来临,被数十万国民党军围困在黄河以西的几万红军,每日所需大量粮食、弹药和药品的消耗外,仅棉衣一项,即需耗费甚巨。张闻天心急如焚地再三致电共产国际,声称:“不论五万十万都要快”,“多推迟一天,红军的冻死饿毙即多增加一人,此非革命之福。”由此可见中共中央和红军情况之严重。

在中共中央的一再催促下,12月初,来自共产国际55万美元中的第一批款项——25万美元到达上海,很快即转送到甘北苏区。

西安事变后,从1937年2月开始,国民党政府每月向中共和红军拨款30万元,缓解了困难,但仍入不敷出,只能继续向莫斯科要钱。

1936年至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苏联和共产国际向中共提供了近200万美元的财政资助。这虽然没有达到中共中央的预期,但也是十分重要的援助了。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财政支出随之增加,国民党政府的拨款远远不能平衡开支;加之陕北的自然环境严酷,资源贫乏,不利于工农业生产,税收很少,因此,中共的财政仍然十分紧张。

抗战初期,中共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下面几个渠道:

一是对控制地区的征发。陕甘宁边区经过长期内战,地主经济大部被摧毁了,虽然农民分得土地,但农村经济已破产,需要一定时间的休养生息。而其它敌后抗日根据地战斗频繁,不像陕甘宁边区处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党中央确定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战争,即不断粉碎敌人残酷的“扫荡”和“蚕食”,财政基本上靠中央支持。

由于抗战初期中共为争取民心,采取轻徭薄赋政策,税收等征收相当有限。以税收收入为例,陕甘宁边区1939年仅有658213元,占财政收入8847427元的7.4%。因此,这几年边区人民的负担是很轻的,边区政府所征捐税只有进出口贸易累进税、皮毛税、盐税和救国公粮4种。以公粮来说,1938年至1940年全边区分别只有1.7万石、5万石、9万石,分别占当年细粮(小米)产量的1.4%、2.8%、7.6%。另外,由于抗战初期边区政府对领导农民发展生产未引起大的注意,对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精神在思想上也不太明确。因此,边区和各根据地的生产自给率很低。

此外,地方党组织弄来一定数量的黄金,支持了中央财政。这方面山东的胶东特委贡献很大。地处胶东的招远盛产黄金,是中国第一个年产万两黄金的县。侵华日军小川支队1939年2月武装占领招远县城后,成立北支那开发公司,开始了对黄金资源的疯狂掠夺。为防止八路军渗入,日军对成品金实行全面管制。为了虎口夺金,中共胶东特委成立了一个绝无仅有的常设机构——胶东黄金工作委员会。在这个组织领导下,矿工们和日本鬼子及伪军进行机智灵活的斗争,矿工们有时用烂石头换下高品位金矿石,有时干脆在矿井将金矿石砸碎带出来,甚至出现同一座矿山,日本人在南边掘进,中共在北边挖洞的状况。中共胶东特委还通过创办秘密金矿,组织地方武装伏击日军的运矿车、运金车等方式,把矿石秘密运到共产党控制的炼金厂,再将成品金通过地下交通站运往延安。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招远人民贡献黄金多达数万两。

招远黄金通过秘密渠道运送到延安

二是国民党政府发放的经费。关于国民党政府的拨款,国共两党记载差别很大。根据《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中共活动真相》统计,1937年2月至1941年1月国民党政府总共发给中共军队薪饷2733.5万元;根据《陕甘宁边区九年来财政收支报告》,则为1640.7万元。之所以如此,或和中共对经费的处理有关。据时任抗战初期边区银行行长曹菊如回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国民党政府按月拨付一定数额的军饷,此款由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领取,一半送交延安,一半买成商品,作为光华商店进货,由光华商店供应给机关、部队和群众。”也就是说,这笔经费中的40%很可能没有进入延安的财政账目,而是留在西安办事处,用于采购物资。

三是国内外爱国进步人士的捐助。全面抗战初期,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等一系列胜利,为中共领导的抗日部队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国内外各阶层及一些海外华人、华侨纷纷解囊捐助。据陕甘宁边区统计,全面抗战最初几年,国内外爱国进步人士的捐助总共约811.4万元。

当时,各部队(包括一些敌后抗日武工队、县大队、区小队)的经费不但要自己解决,有条件的还要上缴支援中央。据八路军供给部的统计,1937年至1941年,各部队上缴的捐款有账可查的共计892.4万元。

四是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援款。刚刚进入抗日战争时的中共军队,无论人数,还是装备都处于困难阶段。陕甘宁边区和中共武装要在中日全面战争的对抗中生存下来,仅仅靠国民党政府提供的每月几十万元的经费是不够的。苏联援款就成为了中共经费的重要来源。而且这种援助不同于给国民党政府的有偿援助,它是无偿的。

1937年11月,王明回国时,带回了国际革命战士救济会提供的3万美元。

1938年2月27日,经斯大林批准,决定向中共提供50万美元的财政援助。中共中央于4月28日收到这笔款项中的30万美元,毛泽东还为此开了一张收条。在此之后,王稼祥6月份回国时,除了带回共产国际的指示外,还带回了莫斯科提供的33万美元(含国际互济会给的3万美元)。

与此同时,1939年6月至8月,共产国际组织了专门的工作组对中共的情况进行研究。工作组通过研究认为,中共在对日作战中发挥的作用实际上并不大。但他们仍提出应该给予中共援助,除了军事方面的援助措施外,还必须紧急给予八路军资金援助以获得粮食。

基于中共的实际困难,7月25日和9月20日,共产国际分别寄出两笔钱,通过驻西安的林伯渠将钱转给中共中央。两笔汇款的具体数额不明,但应该也是财政援助的一部分。

1940年初,中共中央向共产国际递交了358280美元的年度财政预算,其中军队经费为30万美元。2月23日,季米特洛夫向斯大林作了汇报。两天后,斯大林回复季米特洛夫,同意向中共提供30万美元的援助。

是年,中共中央实

际收到35.31万美元和8200英镑,超出了年初向共产国际

递交的

预算,这可能包括此前拨款尚未到位的款项。

坐落在莫斯科马涅日广场上的共产国际办公大楼

1940年和1941年是中共抗战期间最艰难的两年。由于日寇的残酷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严密封锁,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困难。雪上加霜的是,从1940年11月起,国民党政府彻底停发了八路军军饷;1941年2月起停发新四军军饷。他们还阻截国内外给边区的捐助。同时,边区内遭受了严重的旱、病、水、雹、风5大灾害的侵袭,灾情几乎涉及每一个县。

关于当时的困难情形,毛泽东曾说过:“最大的一次困难是在1940年和1941年,国民党的两次反共摩擦,都在这一时期。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待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

1941年2月17日,中共中央收到莫斯科的2.45万美元;此外,周恩来3月从苏联回国时,随身带回6万美元和7500英镑;同一个月,苏联驻华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