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十常侍之乱”是什么?十常侍之乱过程是怎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三国演义》“十常侍之乱”是什么

十常侍指中国古代东汉公元25年—220年 灵帝时操纵政权的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个宦官。他们都任职中常侍。    汉灵帝时的宦官集团,人称“十常侍”,其首领是张让和赵忠。他们玩小皇帝于股掌之上,以至灵帝称“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十常侍自己横征暴敛,卖官鬻爵,他们的父兄子弟遍布天下,横行乡里,祸害百姓,无官敢管。人民不堪剥削、压迫,纷纷起来反抗。当时一些比较清醒的官吏,已看出宦官集团的黑暗腐败,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形势。郎中张钧在给皇帝的奏章中明白指出,黄巾起义是外戚宦官专权逼出来的,他说:“张角所以能兴兵作乱,万人所以乐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宗、宾客典据州郡,辜确财利,侵略百姓,百姓之怨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
   史称“十常侍之乱”。

十常侍之乱过程是怎样

十常侍之乱是发生在东汉末年时期的一场祸事,在当时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宦官集团将整个朝政玩弄于鼓掌之间,外戚同宦官的争斗日益激烈,而这场祸乱也造成了日后三国纷争的一个起点,董卓在这场祸乱中挟天子以令诸侯,十常侍为何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呢?

十常侍之乱介绍:

东汉末年,汉灵帝尊信张让等十常侍,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中平六年汉灵帝死,长子刘辩继立为帝,其生母何太后临朝听政,于是外戚同宦官的斗争又重新激烈起来。

太后兄大将军何进为了一举杀尽宦官,召并州牧董卓带兵入京,董卓还没有赶到,何进已为宦官所诱杀,官僚世族袁绍等又大杀宦宫。持续百年的外戚同宦官的斗争至此最终结束。但身拥强兵、骄纵跋扈的董卓也已到京,从此,皇帝被挟制于强臣之手,东汉王朝也就名存实亡了。

十常侍之乱的过程:

十常侍是汉灵帝时的宦官集团,首领是张让和赵忠。他们玩弄皇帝于股掌之中,以至灵帝称“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十常侍横征暴敛,卖官鬻爵,他们的父兄子弟遍布天下,横行乡里,祸害百姓,无官敢管。

当时一些比较清醒的官吏已看出宦官的腐败。郎中张钧在给皇帝的奏章中指出,黄巾起义是外戚宦官专权逼出来的,他说:“张角所以能兴兵作乱,万人所以乐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宗、宾客典据州郡,辜确财利,侵略百姓,百姓之怨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

在《三国演义》里,十常侍指的是指张让、赵忠、封?、段?、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帝尊信张让,呼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十常侍推动了汉朝灭亡,也算是加快了历史进步,引起了新的政局和革新。

十常侍为何能够得宠?

1.歌功颂德,隐瞒真相

刘陶说:“四方盗贼并起,侵略州郡。其祸皆由十常侍卖官害民,欺君罔上。朝廷正人皆去,祸在目前矣!”刘陶虽然耿直,但是不笨,立刻意识到自己的语言可能冲撞了汉灵帝,急忙明确自己矛头所刺的方向:其祸皆由十常侍卖官害民,欺君罔上。既然是十常侍的问题,那吾皇依旧圣明!

而朝廷正人皆去,是告诉汉灵帝,有这种看法的并非一人,而是众臣的公议。十常侍和朝中大臣关系一向很僵,从汉桓帝时期开始,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就想铲除十常侍,而现在的皇甫嵩、朱隽等人对十常侍意见都很大。

一旦汉灵帝询问一些宰辅大臣的意见,马上可以得到验证。

于是十常侍不等汉灵帝询问,首先跪下来,但并非请罪,而是倒打一耙,以攻为守:“大臣不相容,臣等不能活矣!愿乞性命归田里,尽将家产以助军资。”言罢痛哭。

面对朝廷大臣的攻击,十常侍表示这些不过是朝廷大臣和他们之间的政治斗争,一向强势的十常侍,在汉灵帝的面前却总是扮演着弱者的角色。

并且官员们最看重的无非是官位和财富,既然大臣抨击十常侍卖官害民,那我们情愿辞官归乡,捐出所有财产!十常侍很高明,历来天子最讨厌党争,一旦大臣抱成团,就可能架空皇帝。而表示无意于官爵财富,更是技高一筹,让汉灵帝心中的天平立刻倾向于十常侍。

2.表示无意官位财富

汉灵帝大怒,斥责刘陶:“你们家也有服侍你的人,为什么唯独不能容忍服侍我的人呢?”这句话体现了灵帝作为帝王的寂寞和无奈。

虽然贵为天子,但是却事事要以天下为重。尤其是大臣们经常打着大义和道德的旗号,约束皇帝,让皇帝无法享受到做自己的快乐,一旦什么都要为他人,为苍生,确实也是件很累的事。

就像乾隆帝晚年怎么会不知道和?贪污,只是多年眷顾之下,和?也能倾心讨好,给了乾隆别人无法给予的快乐和享受。汉代的皇帝大都幼年登基,从小陪伴他的太监,就是他唯一能够信任的人。

3.对十常侍的依赖和信任

刘陶被士兵拖出去,遇上了司徒陈耽,陈耽一看火大,截下刘陶,跑去质问汉灵帝:“天下人民,欲食十常侍之肉,陛下敬之如父母,身无寸功,皆封列侯;况封?等结连黄巾,欲为内乱:陛下今不自省,社稷立见崩摧矣!”陈耽作为司徒,是三公的身份,语气比刘陶更加强硬,用鲜明的对比,直斥灵帝昏聩!

但汉灵帝也见惯风波,马上避重就轻,抓住刘陶语句中的一个破绽进行猛烈攻击:“封?作乱,其事不明。十常侍中,岂无一二忠臣?”汉灵帝以为,封?只是有造反嫌疑,都已经被抓,大臣们还要再牵扯到其他人就实在有些过分了。

这里,汉灵帝把自己的位置已经坚定的和十常侍捆绑在一起,对陈耽等朝廷大臣已经变成了敌对态势。陈耽知道再说只能招祸,于是拼死磕头,血溅台阶。汉灵帝大怒,吩咐将刘陶陈耽一并下狱。

4.以十常侍为私人财物

十常侍就命人将二位大臣在狱中杀害,同时矫诏命令孙坚担任长沙太守,去剿灭区星;命令刘虞为幽州牧,去剿灭渔洋张举张纯。孙坚精通谋略,不出五十天就平定长沙,而刘虞得刘备帮助,数日大战就击溃张举主力,渔阳尽平。

十常侍代表朝廷封赏孙坚为乌程侯,拜刘虞为太尉,连逃犯刘备也被免除当日鞭打督邮的罪过,任命为平原县令,平原县广有钱粮,刘备的日子舒服了很多,怨气自然也淡了很多。

​十常侍之乱是怎么回事,十常侍之乱到底是怎么引起的

十常侍之乱实际上就是当时的宦官集团与外戚之间的权力之争,从本质上来说,十常侍之乱的形成就在于权力分配的不合理,为了争取更多的权力,两波人马之间才会发生冲突。首先需要明白的是,所谓的“十常侍”就是被册封为中常侍的十二位宦官。在东汉时期,由于汉灵帝的昏庸,当时的宦官实际上掌握了大权,在这种情况下,汉灵帝只顾着自己享乐,甚至在宦官的教唆之下做出了卖官鬻爵之事。

在汉灵帝驾崩以后,何皇后所生的嫡子刘辨继位,其背后的靠山就是何皇后的哥哥何进。但是此前执掌大权的宦官集团们所看中的继承人是次子刘协,而且在刘辨还是储君之时,为了改立太子,宦官集团就曾暗杀过何进,虽然暗杀最后失败了,但是双方因为此事结下了梁子。在刘辨继位后,何进就将谋划暗杀一事的宦官除掉了。

本以为在除掉这个宦官之后何氏外戚能够执掌大权,但没想到这个时候又跳出了一个袁绍,袁绍向何进进言,声称国家之所以如此混乱都是宦官造成的,因此大将军应该趁着这个时机将那些宦官们一网打尽,觉得很有道理的何进就决定首先从十常侍下手。但对于哥哥的决定,何皇后却是极力反对,而十常侍们也不是省油的灯,居然以何皇后的名义将何进骗入宫中,然后将其杀死。

袁绍对于何进的死亡很是愤怒,在得知消息后直接带领着大军前往皇宫,大肆屠杀那些无辜的宦官。而此前一直都虎视眈眈的董卓也借着这次机会接管了朝政,至此,十常侍之乱就这样结束了。

简述十常侍之乱

十常侍指中国古代东汉(公元25年—220年)灵帝时操纵政权的张让、赵忠、夏恽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