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的近义词成语(与狐假虎威相近的词语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与狐假虎威相近的词语

和狐假虎威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仗势欺人、欺人太甚、狗仗人势、攀高结贵、巴高望上。

1、仗势欺人:zhànɡ shì qī rén。依仗某种权势欺压人。含贬义。仗:凭借,依靠。依仗某种权势欺压人。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他学师友,君子务本;你倚父兄,仗势欺人。”

2、欺人太甚:拼音是qī rén tài shèn,指做事作的太过火,让人无法忍受,比喻做事极端,别人都没法接受。出自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

3、狗仗人势:gǒu zhàng rén shì。比喻坏人依靠某种势力欺侮人或物。:仗:倚仗、仗势。出处:明·李开元《宝剑记》第五出:“(丑白)他怕怎的?(净白)他怕我狗仗人势。”

4、攀高结贵:pān gāo jié guì。指攀附结交高贵的人。同“攀高接贵”。【出处】:《儒林外史》第十七回:“我死之后,你一满了服,就急急的要寻一头亲事,总要穷人家的儿女,万不可贪图富贵,攀高结贵。”

5、巴高望上:读音是bā gāo wàng shàng,意思是指与社会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结交或联姻。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六回:“别说是鸳鸯,凭他是谁,那一个不想巴高望上、不想出头的?

成语“狐假虎威”一词出自哪里

小成语,大道理。“狐假虎威”要不得,为什么呢?

现代的社会,竞争太激烈了,你假借“虎威”,或许能蒙混过关、胡弄一时,但终究是纸包不住火,最终会被淘汰的。

我们没理由去学狐狸的狡猾,也不希望自己傻逼到成老虎那般的凄美,还真以为狐狸为百兽之王呢?对不对?!

既然如此怪怪的,又如何被狐狸践行成为了事实呢?

历史上的“狐假虎威”,就是现实中的真人真事。

战国年代,在楚国最昌盛的时候,北方的各个小国将领都惧怕楚宣王手下的一员大将昭奚恤。楚王不知原由,心生疑惑,便请问朝中大臣们。当时,有一位叫忆乙的大臣向他讲了一故事:

从前在深山老林里有一只虎,它饿急了,正寻食游走着。忽然发现一只狐狸很悠闲,心想:“这下好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一定要抓住它。”

果不其然,老虎纵身扑去,抓住了那只狐狸。而当它张开大口欲食时,略显惊恐的狐狸睁眼说起话来:”虎子,你敢吃我?”

“为啥不能吃呀?”老虎很奇怪。于是,那狐狸又接口道:”我是天帝派使下来做百兽之王的?”

“哟呵,你大王呀,是真的么?”老虎疑惑不信。这一下,问题来了,想不到机警的狐狸又发话了:“不信?我让你瞧瞧。我在前面走,你在后面跟,看一看哪个兽兽见到我有不害怕的?”

听其言,观其行。老虎跟着狐狸走向深林里,半道上,兔子、野猪和狼等,乍一看见狐狸很惊喜,像久违的朋友,没什么顾忌、也不避让。但不多时,都脸色惊变,快速地落荒而逃,因为它们窥视到了狐狸身后的老虎。

由此可见,“狐假虎威”是狐狸太狡辩,连老虎都不明就里地上了当,但从客观原因上来分析的话,为保命就假借一下。这就是小国人怕楚大将昭奚恤的原因有楚宣王的兵权在他手里。

历史上的典故有了,那这个“狐假虎威”一词又岀自于哪里呢?

出处原文《战国策.楚策一》: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这个历史记载,很明确地告诉人们:依仗着别人的威势来欺压或吓唬别人的人,其实自己就真没有什么本事,徒具华丽的皮毛。

总之,成语“狐假虎威”一词的内含丰富、哲理性很强,既讽刺了借别人之威势行招摇撞骗的人,也嘲讽了那些被别人利用又不自知的昏庸之人。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