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宓怎么读音?吴宓怎么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吴宓怎么读音

按照现在的说法应该读作wú    mì
吴宓(1894-1978),陕西省泾阳县人。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国立东南大学(49年更名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1926-1928)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教授,1941年当选教育部部聘教授。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学贯中西,融通古今,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著作有《吴宓诗集》、《文学与人生》、《吴宓日记》等。

读音:
部首:宀
释义::古同“伏”,“伏羲”亦作“宓羲”。
 关于近现代学人名字读音的类似情况,还有一例,就是陈寅恪的挚友吴宓,他这个“宓”字,按照现代汉语应该读如“mi”四声(还有“fu”的音,李商隐有诗:“宓妃留枕魏王才”),但是他的很多学生,如季羡林先生等都肯定地说,读如“bi”四声,这也是所谓“约定俗成”吧,因为毕竟当时是民国时期,现代汉语读音尚未规范化,某些方言或古代读音滞留到今天,成为特例(其中也因为陈先生吴先生的名望),情有可原,但在今天已经初步实现规范化的时代,这样的“特例”以后恐怕很难再产生,当然也不应该再产生了。
关于陈寅恪先生名字的读音,以陈先生治学之严谨,他在正式场合自拼为“ke”,可见在他心中这是所谓“标准读音”。但是很多情况下,因为方言或约定俗成的客观实际,即便自己知道所谓“标准读音”,但在实际中也还得按照习惯来读。比如我们老家的好几位五十年代执教的老语文教师(其中的几位都曾教过我父亲,十几年后来又教过我),都管毛主席叫“mao zhai dong”,但是考试的时候,我们如果把“泽”字拼成“zhai”,他们肯定要扣分的。陈寅恪先生名字“恪”字读如“que”,这首先是因为地方方言(陈先生原是江西义宁人)的缘故,他的家人、师长、朋友、学生也这样叫他,经年日久,遂成为学界一种约定俗成的读法,由此也折射出陈先生作为一代宗师对学界的影响。

吴宓怎么读

1,“宓”在这里读作“mì ”,他是一个多音字,另一个读音是“fú”。

2,宓:

1)mì 

释义:

  • 安静。 

  • 姓。

  • 水疾流的。

2)fú 

释义:

  • 古同“伏“,“伏羲“亦作“宓羲“。

3,组词:

甯宓、宓琴、宓穆、宓羲、秦宓、宓戏、甄宓、宓羲氏、宓子贱、宓戏氏、宓机绢

4,造句:

  • 宓琴是中国古代一种乐器,也就是现在的古琴。

  • 虚空甯宓,浑然无物。无有相生,难易相成。 份与物忘,同乎浑涅。

  • 甄宓作为一个女人,最后成了男人斗争之间的牺牲品。

  • 宓戏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

  • 宓机绢的质地匀净厚密。

雨僧的读音

雨僧的读音:yǔ sēng
吴宓(Mì),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陕西省泾阳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

《洛神赋》里的“宓妃”,现代著名学者吴宓,“宓”字读音是什么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问题描述:

如题。我查了字典,发现“宓”字,既可以读“服”,也可以读“密”,而且这两个读音都有当姓氏讲的意思,那么“宓妃”怎么读呢?如果见了一个人的名字是“宓××”,又该读哪个音?现代著名学者吴宓,怎么读这个“宓”字?

解析:

宓妃的“宓”应读为fú,新的普通字典上已经查不到这个音了。

“宓”字之所以读fú,是和伏羲有关。“伏羲”古文中有多种写法:如宓牺、包牺……这里的“包”一样读fú。

古文中的异读音通常用于人名和地名。下面是一些最常见的异读音:
地名:大宛(Yuan第一声)

龟(qiu第一声)兹(ci第二声)

身(juan第一声)毒(古印度)

阳夏(jia第三声)

……

人名:妹(mo第四声)喜

郦食(yi第四声)其(ji第一声)还有一个审食其一样读音

金日(mi第一声)殚

李阳冰(ning第二声)

……

文学家吴宓的名字怎么读

您查询的是:吴宓
查询结果:共包含 2 个汉字,总笔画数 15 画。
去除重复汉字后:共包含 2 个汉字,总笔画数 15 画。
以下为单个汉字笔画数:
7 画wú吴
8 画mì宓

“吴宓”的“宓”读音是什么

“吴宓”的“宓”读音是mì。

吴宓本名吴玉衡,乳名秃子。“玉衡”取自《书经》“陈璇玑之玉衡”之义,是北斗七星之一。1901年,祖母决定为孙子改名,以破除不祥,增强体质。

于是,请玉衡的姑丈,诗人陈伯澜另取新名。这是吴家的大事,好酒好肉使主客如在节日之中,醉眼蒙眬的姑丈在一张破纸片上写出“陀曼”二字,吴玉衡也就变成了吴陀曼。吴宓之名是吴宓在1910年报考清华学校时自己所取。

扩展资料

吴宓在中国开创了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的研究,把比较文学引入中国学术领域,曾发表了《新文化运动》和《中国之新旧事物》等多篇重要的比较文学论文,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吴宓还是我国比较文学的先驱,他不仅是我国第一个系统学习比较文学的学者,而且是在高等学校开设比较文学课程和运用其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国文学的第一人。

早在1920年,吴宓先生就在《留美学生季报》上发表了《记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新旧说》两篇文章,首次向国内知识界介绍了比较文学这个概念。吴宓通晓世界多种语言和在外国语言文学方面的精深造诣,奠定了他对世界文学对比研究的坚实基础。

吴宓1921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开设了“中西诗之比较研究”,使比较文学才开始进入中国高等学府的课堂。吴宓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研究《红楼梦》,为我国“比较文学”学科之首创。吴宓还用这种方法向学生讲授西欧文学,为我国培养了第一代比较文学的研究人才。

吴宓的学识,从他开设的课程门类之庞杂可窥见一斑:英语、翻译术、修辞原理、英文作文、希腊罗马文学、西方文学概论、英诗选读、英国散文选、英国小说、英国浪漫诗人、欧洲名著选读、英国文学史、西洋文学史、世界文学史……,如此这般,丰富得惊人。

慕瑭书札丨人名读音考证——吴宓

吴宓的“宓”字怎么读?

吴宓(Mì):字雨僧。现代学者。陕西泾阳人。吴宓(Mì)本名玉衡,以生于阴历七月,取《书》“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