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长两短的拼音(三长两短成语是怎么来的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三长两短成语是怎么来的

【成语名字】三长两短

【汉语拼音】sān cháng liǎng duǎn

【成语解释】

原指说长道短。语或出元.无名氏〈蓦山溪.不如归去〉词。后用“三长两短”比喻意外的变故。

【成语典故】

元.无名氏〈蓦山溪.不如归去〉词(据《全金元词》引)

不如归去,作个清闲汉。着甚来由,惹别人、三长两短。天公许大,何处不容身,且谩着,有生涯,试待寻思看。 鉴湖里面,浅山林畔。住个小庵儿,且随分、粗衣淡饭。嘲风咏月,萧散过平生,尘世事,尽如麻,我也谁能管。

【成语注解】

1、着甚来由:不知道为什么缘故。着甚,为何、凭甚么。

【成语出处】

1、《平妖传.第五回》:“万一此后再有三长两短,终不然靠着太医活命。”

2、明.范文若《鸳鸯棒.第二三出》:“我还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儿,须一路寻上去,万一有三长两短,定要讨个明白。”

3、《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倘若不容,且住在那里,看个下落。倘有三长两短,你取出道袍穿了,竟自走回,那个扯得你住!”

4、《隋唐演义.第一一回》:“你如今星夜回去,寒天大雪,贵恙新愈,倘途中复病,元气不能接济,万一三长两短,绝了秦氏之后,失了令堂老伯母终身之望,虽出至情,不合孝道。”

5、《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六回》:“你伯父常时说起,都说侄少爷是很明白能干的人,将来我有个甚么三长两短,侄少爷又是独子,不便出继,只好请侄少爷照应我的后事,兼祧过来。”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比喻意外的变故,一般多指意外死亡。

使用类别 用在“灾祸变故”的表述上。

【三长两短造句】

1、万一他有个三长两短,我该怎么办呢?

2、我把人交给你了,以后他有什么三长两短都与我无关。

3、你如此地莽撞,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你的家人要如何活下去?

4、你把整个家交给我,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对得起大家?

5、大家都不愿照顾老母亲,万一她有个三长两短,你们可以心安吗?

6、只身在外要注意自己的安全,若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对得起父母呢?

7、自从丈夫出远门后,她每天提心吊胆,就怕听到什么三长两短的消息。

为什么人死要叫“有个三长两短”三长两短到底代表着什么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你听谁说过人死是三长两短了,只听人说死了,走了。三长两短就是遇上抗拒不了的生死大事了,害怕遇上不惻,不能笼统地说人死就是三长两短。

那三长两短是指什么呢,是指没盖的棺材。连盖加起来就成了四长两短了。这四块长的上下为天地,两梆为日月,前挡板是彩头,后挡头为彩尾。人没入殓是不能盖盖的,所谓的三长两短就是这么来的,盖了盖子,就是入棺定论了。

但我觉得说服力不大,应该是另一种说法比较有说服力:说的是春秋时期,越国有个铸剑鼻祖,叫欧冶子,他铸出的宝剑,削铁如泥。他为越王允常铸了五把剑,大刑三,小刑二,就是三柄长剑,曰湛卢,纯钩,胜邪。两柄短剑,曰鱼肠,巨阙。这才谓三长两短,对手一旦遇上,九死一生。著名的龙泉剑,就是欧冶子用纯精铁铸造,开创了铸铁先河。青铜器时代即将过去。

为什么人出现意外时,要说三长两短,是哪三长两短

“三长两短”一说是和棺木有关的。棺木是由六片木材拼凑而成,棺盖及棺底分别俗称天与地,左右两片叫日月,这四片是长木材,前后两块分别叫彩头彩尾,是四方形的短料所以合计共是四长两短。但棺盖是人死后才盖上的,所以只称“三长两短”作为死的别称,后来再加入意外、灾祸等意思。

“三长两短”另一说与欧冶子所铸的五把剑有关。《越绝书.外传记宝剑》:“欧冶子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磐郢),四曰鱼肠,五曰巨阙。”其中胜邪和鱼肠乃短剑,另三把乃长剑。这三长两短五把剑,锋利无比,一般人遭遇到这五把剑就有性命之忧,所以后世把各种危及人生命的风险称为三长两短。不过都有些牵强。最可信的是“三长“指三柱香,“两短“指两支蜡烛,活人是不受这些东西的。需要用到香烛的八成是死了。

《礼记·檀弓上》有如下记载:“棺束,缩二,衡三;衽,每束一。”记述如此简约,只好认真读孔颖达疏:“棺束者,古棺木无钉,故用皮束合之。缩二者,缩纵也。纵束者二行也。衡三者,横束者三行也。衽,每束一者。衽,小要也,其形两头广,中央小也。既不用钉棺,但先凿棺边及两头合际处作坎形,则以小要连之令固,并相对每束之处以一行之衽连之,若竖束之处则竖著其衽以连棺盖及底之木,使与棺头尾之材相固。汉时呼衽为小要也。” 用现代话作一简要复述:古时棺木不用钉子,用皮条把棺材底与盖捆合在一起。横的方向捆三道,纵的方向捆两道。横的方向木板长,纵的方向木板短,“三长两短”即源于此。衽原本指衣服的缝合处,此指连接棺盖与棺底的木楔,两头宽中间窄,插入棺口两旁的坎中,使盖与棺身密合。衽与皮条联用,就是为了紧固棺盖。发展到后来用钉子钉棺盖,既方便又快捷,衽也就逐渐被淘汰。三长两短的捆棺材皮条也随之消失,但这个词语却一直流传下来,在现代汉语中也经常使用。

“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是人们从坏处预想时常说的话,到底是哪“三长”、哪“两短”呢

汉语文化博大精深。一种相同的意思可以用若干个词汇来表达。所表达的词汇,往往根据场合等因素而确定,有的用于书面,有的用于口语,比如死亡,可以用去世、离世、辞世等词汇来表达,视情而定。书面上,幼年死亡称“夭折”,青壮年死亡称“英年早逝”……如此等等。

历史朝代上,有的词汇甚至被忌口,或者其他原因,出现了行业上的隐语、术语、行话或者江湖黑话。

“三长”和“两短”,其本意指棺木。棺材代表着死亡,是不吉利的字眼,古时候往往被人忌口,把棺材常常以“寿木”呼之,为讨口彩。

那时,尤其是经营丧事用品的行业,比如棺材铺,尤其忌口。棺材的形状是六个面的长方体,底面和两边是三块长木板,匠人统称为“三长”,前后两面是短木板,称“两短”,棺材盖另有叫法,现在还有古稀老人延续那个吉称——“官帽儿”。

“三长”和“两短”,没戴“官帽儿”,寓意何在?

读者一定能想象到,“三长两短”,其意延伸为不可预测的危险。

由此可见古人造词的智慧。

为什么人们把意外叫做有个三长两短

【棺材,棺材,见棺财必来!】

三长两短这句话,是常用来指人的意外灾祸或者人的死亡。,但是却很少有人考究它的来历。那么这句话到底有什么来历那?有三种说法。

说法自是来自棺材:

这句话是来自装殓死人用的棺材。现在都实行火葬采用骨灰盒。在过去埋葬死者是必须用棺材的。

棺材是一个长方体,一共是由六块板子组成。有棺材盖,棺材底,两块棺材帮,还有前后两个堵头。加在一起一共是六块板。

过去民间家里有年纪大的老人,都提前把棺材预备好了。做好的棺材放在家里,不到用时是绝不允许盖上盖子的,民间认为空棺材不到用时,盖上盖是非常不吉祥的,会招来灾祸的。这样不算盖就是是五块板子组成的了。

其中这五块板子有三块是长的,两块是短的。

(1)两块棺材帮是长的。

(2)一块棺材底是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