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翃的《寒食》想表达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寒食韩翃中的汉宫是什么意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韩翃的《寒食》想表达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问题:韩翃的《寒食》想表达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前言

韩翃的这首七言绝句,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他还因此而获得晋升,成就了一番佳话。

一、皇帝说,与此韩翃

唐朝德宗皇帝在位时,缺少一个起草文书的人,中书省选的人皇帝却一个也没有看中。大臣们问皇帝自己有没有看好的人。皇帝说:这个职务给韩翃吧。

这下子,大臣们犯难了,因为当时有两个韩翃,于是把两位都报了上去。皇帝御笔批复到: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青烟散入五侯家”,与此韩翃。

韩翃当时已是迟暮之年,同僚们大多比他年轻,都不太尊重这个老头子,据《本事诗》记载:

时韩已迟暮,同职皆新进后生,不能知韩。共目为恶诗韩翃。翃殊不得意,多辞疾在家。唯末职韦巡官者,亦知名士,与韩独善。一日夜将半,韦扣门急。韩出见之,贺曰:员外除驾部郎中,知制诰。

当时只有一个韦巡官与其关系不错,他得知这个消息时,半夜赶来报喜,韩翃一开始还不相信。后来说到皇帝说给写《寒食》这首诗的韩翃时,他才半信半疑,结果,早晨就接到了通知。

韩翃因一首这首《寒食》而被皇帝赏识,后来他官至中书舍人,成为大历十才子中职位最高的人。

二、青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的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四句,前2句写景,同时说明的时令: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后2句,才是这首诗的主旨:

日暮汉宫传蜡烛,青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的时候,家家户户禁火。寒食后重新生火,被称为“新火”。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曾经写道: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时辰一到,皇帝赏赐新火给大臣,首先收到皇帝的赏赐之人,自然就是皇帝最为亲近、朝中最为显赫的人物了。

三、“五侯”寓讽

这首诗中的五侯,是一首诗中的关键形象。一般认为,这里的五侯,是指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东汉的梁冀以外戚身份专权近二十年,汉桓帝诛灭梁冀的行动中,宦官单超、左倌、徐璜、具瑗、唐衡五个人立下了大功,因此被同时被封侯。

从此,朝政大权落入宦官手中。

而唐朝的灭亡,很大的原因,是由于中唐以后的宦官作乱。因此这首诗中的“五侯”二字,很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

从整首诗来看,是一派祥和的面貌,但是五侯二字,却暗含讽喻。

四、宦官的利与弊

唐德宗李适(kuò)在位前期,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甚至在即位的当月,就将暗怀异图的宦官刘忠翼赐死。

但是“泾师之变“时,唐德宗信任的禁军武将却没有起到召集士兵守卫的作用,反而是身边的宦官保护了他。

后来,李适重返京师后月,就将禁军分为左右两厢,分别有宦官统领,从此开了宦官掌握禁军的先河。

结束语

建中(780年正月-783年十二月)是唐德宗的年号, 泾师之变发生在建中四年。

据说唐德宗欣赏韩翃时,大约也在建中年间,当时的唐德宗,应该还没有重用宦官。《围炉诗话》中说:

“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也。”

唐代宗是唐德宗的父亲,唐代宗被宦官李辅国等拥立为帝,在唐代宗时期,宦官开始掌握兵权,因此这首诗中的讽喻之意,唐德宗并不在意。

假如在泾师之变后,皇帝转变了对于宦官的态度,也许对于五侯与宦官的联系可能还更欣赏吧。

@老街味道

寒食韩翃中的汉宫是什么意思

寒食韩翃中的汉宫的意思是指唐朝的皇宫。

拓展资料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寒食》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翃最出名的作品之一。译文:在长安春天,柳絮随处可见,飘花不计其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中国传统节日寒食节是以饮食习俗来命名夏历冬至后105天,清明节前一两天。一天开始时,火被禁止,只吃冷食。在后代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牺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活动。

韩翃的《寒食》能让我们看到什么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外戚。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外戚。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外戚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资料来源:张在军,王彦安. 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六年级),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