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都是科学家造出来的吗有什么科学故事?适合小朋友的科普类故事书有哪些值得推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原子弹都是科学家造出来的吗有什么科学故事

原子弹当然都是科学家造出来的,而且要是原子能领域顶尖的科学家。科学故事的话给你讲一个我国“核能之父”故事吧。

1905年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质能方程式E=mc²。当有人开始预言这一发现可能制造出拥有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破坏力的杀伤性武器时,各个国家都开始了物理研究的科学竞赛,无数科学家终日埋头苦思,希望窥得这一等式背后的奥妙。这其中就有一名年轻的中国学者,后来被誉为“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卢鹤绂。

核能之父:卢鹤绂

说起卢鹤绂大家可能还有些陌生,但是在基础科学学术界卢鹤绂可以说早已是家喻户晓。1914年生于辽宁沈阳的他,自幼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数学天赋,其初中老师曾直言:这个学生的推导能力在我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实属罕见,以后堪成大器。果然日后卢鹤绂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燕京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毕业后又留美深造,专攻近代物理与原子物理。

卢鹤绂在燕京大学毕业时的留影

1939年,25岁的卢鹤绂获得了硕士学位。少年得志的卢鹤绂认为继续在学校读书未免太显“书生气”,便告别校园,投身科研第一线。华人当时在美国科学界几乎没有什么地位可言,许多人甚至学者都认为来自中国的科研人员太过死板,出不了什么成果。这一荒谬观点激怒了卢鹤绂,年轻的他决定赌一口气,这一赌就是整整三年。这三年卢鹤绂几乎足不出户,整天泡在实验室里面对着一个个对照组与数量庞大的数据。他的目标就是攻克当时物理界公认的难题:如何用特大的质谱仪长时间积累出足够数量的铀核。

核能之父:卢鹤绂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后,卢鹤绂写出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研究论文《新型高强度质谱仪在分离硼同位素上的应用》,更了不起的是他还凭一己之力制造出了新型60度聚焦的高强度质谱仪。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卢鹤绂成了美国学术界炙手可热的人物,可是美国当局却不顾他的反对将其发现列为机密,并直接运用到第一批原子弹与原子反应堆的设计中。卢鹤绂的论文一直到写出后的第八年才以摘要的形式发表在全球流通的学术期刊上。

核能之父:卢鹤绂

褪去了年少时的轻狂,也看清了国际社会的态势。1941年,卢鹤绂在寄给父母的信中写道:我要回国,与国民共患难,报效生我养我的祖国!就这样卢鹤绂毅然踏上了归国的旅程,他的同事们都为他感到惋惜,因为只要他再多呆两年,他就非常可能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是啊,一腔热血如果不能献给祖国,夺再多的诺贝尔奖又有何用?

核能之父:卢鹤绂

卢鹤绂归国时正值抗战期间,我国并不具备核物理研究条件。卢鹤绂便主动申请去各大高校教书育人,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科研接班人。战火连天,没有固定教学场所,中山大学、广西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先后都留下了卢鹤绂孜孜不倦的身影。教书期间,卢鹤绂也没有放下本行,利用这几年的时间写出了《关于原子弹的物理学》这一著作,书中不仅揭秘了原子弹的机理奥妙,而且还估算出了原子弹、原子反应堆的临界体积。这本书使卢鹤绂走上了学术巅峰,其风光在全球物理界一时无两,被誉为“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

卢鹤绂与同事们合影

1949年,新中国成立,卢鹤绂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的名字被当为绝对机密,受命任教于秘密开展的“546培训班”。这个培训班大家应该没听说过,但是我讲一下这里都是一些什么人,你们就知道这个班到底是什么性质了。“546培训班”在最初的90人中几乎全是我国高精尖科研领域的高级工程师与高级将领,而在卢鹤绂的教导下,仅仅他的学生中就出了7名“两弹元勋”。

核能之父:卢鹤绂

1997年,卢鹤绂在上海逝世,享年83岁。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老人昔日的学生问他:“以您的学术成就却没有获得诺贝尔奖,您遗憾吗?”老人豪迈的说道:“开天辟地,创出新领域,自然得之。模仿练习,细游旧山河,只能失之。”

卢鹤绂将一生都献给了祖国与自己热爱的科研事业。一腔报国志,半生求是情。

适合小朋友的科普类故事书有哪些值得推荐

1、《图说天下——国家地理系列》丛书共10册,以广阔的视角从不同方位展现出国家地理文化最全面的内容,带领读者对国家地理文化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接触。 本册《世界100文明奇迹》选取世界100处文明奇迹进行了全方位、深入浅出的介绍,发掘它们所蕴藏的文化和历史意义,真实地再现了人类在各个发展阶段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2、《昆虫记》(Souvenirs Entomologiques)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1879年第一卷首次出版,1907年全书首次出版。 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 3、《海底两万里》(Vingt mille lieues sous les mers)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全书共2卷47章。 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 4、《发现科学》是2005年10月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罗斯玛丽。本书主要讲述了从儿童的视野出发组织材料,具有大量灵活可行的真实性活动,揭示了任务型教学法的真谛等内容。 5、《阿基米德儿童科普绘本》是用艺术的眼光去学习科学。用故事、用图画,讲述一个科学知识、一个社会知识、一个做人的道理。法国人特有的艺术天分在这套书的插画中展现无遗,富有创造力的色彩搭配绝对会让孩子们爱不释手。 绘本中的故事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易懂,想象力丰富,寓意深刻,知识面广阔,可谓是面面俱到的童书。绘本中的扩展知识,严谨而细致的科学讲解,使这套绘本成为从低龄儿童到成人都适合阅读的百科全书。

别人家的小孩四五岁都会背诗词、讲故事,自己家的孩子每天只知道看动画片,有必要着急吗

有时候,跟别人家孩子比,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比来比去更焦虑。怎么感觉,人家孩子怎么这么优秀呢?

像电视台上,有一个小孩子,几岁认识多少字,几岁背多少诗,要我说,这根本不是在表扬这个孩子多聪明多能干,而是激起了家长们的焦虑不安,很多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爸爸妈妈能着急上火了。

人家怎么这么能干呢!自己孩子怎么就不如人家呢!人家都能吟诗作对念字了,都“挑战不可能”了,再回头看自己家那个只会看动画片的,是不是怒从胆边生,恨不得过去砸吧一顿自己孩?!

要我说,可以着急一点,但是真用不着这么上火。

要知道,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比赛,一时半会的落后不算啥,但是,要把握住人生的方向,不怕慢不怕站,但是要一直朝着既定方向奔跑!

要我说,大家完全不用焦虑,从古到今,“伤仲永”的事例也是层出不穷。当然咱们这样说,也不是诅咒那些早成才的孩子,只是咱们不要放弃自己的孩子,该努力就努力,该让孩子学点也就学点,既然嫌孩子掌握的不多,现在奋起直追还来得及。

慢跑也能到达终点,但是,如果停下,妄想着不劳而获,不努力就想让孩子达到优秀,估计是不可能的。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