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太和养老网
热词老年艺术  助老机构  养老系统  

中心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全国城市养老院目录 全国县市养老院汇总目录 太和AI作品展 太和养老艺术网AI作品展示

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哪个朝代是历史最富裕的朝代

 

2023/7/7 21:16:11 ('互联网')

本文目录

中国哪个朝代是历史最富裕的朝代

说起古代哪个朝代最富有,大多数人认为是唐朝。不可否认的是,在王国维的诗中,“南海商船来大食,西京祆寺建波斯,远人尽有如归乐,此是唐家全盛时”,将大唐强盛时期的繁荣景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当时的长安,不仅是最繁华的都城,也是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中心,开放程度都达到了顶尖,街头随处可见的外国面孔,丰富的产品种类,都堪称世界一流的特大城市。不少外国人长久居住在长安,并娶妻生子,以此为家。直到现在,“唐人街”的存在仍告知我们唐朝在当时的开放程度之广,影响至深。因此,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开放的国家,那是有理有据、毫无疑问的。

最富有的如果不是唐朝,还能是谁呢?也有人说宋朝,到底对不对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说明:

著名历史学家漆侠先生曾指出:“在两宋统治的三百年中,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居于世界的最前列,是当时最为先进、最为文明的国家。”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也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曾说:“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宋朝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日本宋史学家宫崎市定认定:“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

1、看到以上顶级专家的评价,内心有没有一种自豪然油然而生,尤其是当时的宋朝“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爽炸天有没有!

2、从数据上看,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麦迪森以1990美元的基准进行测算,宋朝从赵匡胤时期(公元960年),人均GDP从450美元到600美元,远超当时欧洲国家的422美元,不论是经济技术、外贸还是对疆域的管理,都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并且一直持续到15世纪。

3、大家都知道,我国是农业大省,国家税收也以农业为主,但在宋朝时期,虽然有战乱导致陆地上的丝绸之路受到了限制,但条条大路通罗马,宋朝政府又开发的海上丝绸之路,将瓷器、丝绸、茶叶、纺织品、五金等出口国外,在当时受到了欧洲等国的热切追捧。政府光是设立的市舶司就多达十几个,税收达到了200万贯,占全国税收的6%,但值得关注的是,这个只是官方数据,你懂得。

4、说到这里,有一个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宋朝的军事能力较弱——打仗不行,政治上也不那么清明——朝政混乱,摆在它面前的路,貌似只有两条,要么在自己的这点土地上苟且偷生,要么跟金结盟。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宋朝的顺其自然反而让商人的地位得到了提高,经济得到了发展。此外,国家没有太多的军队要供养,战乱减少,税收不多,政府又秉承中庸之道,高压政策少,对百姓而言,这是休养生息和国泰民安的保证。

5、不同于其他君主的雄心壮志,宋朝对地盘大小其实并没有那么介意,占有的土地多了一定好吗?前提是好地,种什么都有好收成,把沙漠给它,地方倒是大了,但管理上增加了难度,并不一定是好事。

总之,按照以上方面来看,宋朝的确是我国历史上最富有的国家,百姓的幸福满意度算是最高的。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历史断层

历史断层:在所知历史中有些时间段没有历史记载或记载很模糊。

许多人说的三国、五胡乱华、元朝这些时期叫做历史断层,我认为是不对的,虽然这些时期汉族文化被摧残,人口也大幅减少,但是却有非常丰富详细的历史记载,因此不能叫历史断层。

要说中国上下五千年,哪一时期可以被称为历史断层,那也只能是夏商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于文字记载极为匮乏,导致流传下来的史料少之又少。国家从1996年就开始进行夏商周断代工程,就是想填补这段历史的空缺,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是收效甚微。

夏商历史断层对后代还是影响很大的。正因为这段历史的不准确不清楚,后世才会塑造出三皇五帝、尧舜禹等英伟光明的形象,才会有女娲造人,夸父最日,神农尝百草等传说。

中国古代历史是怎样发展的

历史需要解读,才能为我所用,欢迎关注凌烟阁边看历史。

教科书上说,中国历史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等等,今天我从另一个角度,为大家简述一下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

中国古代历史主要围绕以下三条主线发展前进:
1、在社会阶层变迁方面,有一条贵族下降平民上升的主线;
2、在地区与民族方面,胡族与中原汉族互相促进,最终达到融合的主线;
3、政治制度日趋完善,古代社会的顽疾逐渐被治愈的主线。

下面分别展开简述一下。

第一,社会阶层变迁,贵族下降平民上升的主线。

古代最早都是部落首领等军事贵族把持着国家政治。你看三代的分封制,国王分封各个大贵族,大贵族再分封小贵族,各个封地里面最基层的是平民。那时平民阶层是没有什么政治地位和权力的。

随着春秋末期两大生产力要素的广泛使用---铁器与牛耕,平民逐渐从贵族的井田里解放出来,有了独立自主生存发展的能力,随之而来的就是平民的政治权力被逐渐认可。战国时期,各国由平民出身的政治家和官员越来越多。

秦国为什么综合国力那么强,就是因为变法彻底,更适应平民普遍独立的社会现状,秦国国家政治中贵族的掣肘也最小。等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时,秦朝的官僚多半是平民出身。

随后,阶层之间力量对比,贵族下降平民上升的趋势一直在发展。

当然,历史是波浪式前进,不是一帆风顺。比如东汉,就是世家大族的政治,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更是呼风唤雨。当然,这其中平民的力量也在上升,比如南朝宋齐梁陈,基本都是平民出身的军人夺取了政权。

还有另一个因素---胡族与中原的互动---发挥出较大作用力,使贵族的力量有所抬头。

隋唐一统天下,依靠的还是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直到经过唐末五代十国的近二百年战乱,才彻底把世家大族都粉碎了。从宋代以后,治国的官僚基本都是平民出身。当然,像元朝是例外。清朝早期依然由草原部落贵族主导政治,但经过康熙的努力,国家治理完全由平民出身的官僚集团掌握。

这就是贵族阶层下降平民阶层上升的主线。

(平民出身的朱元璋)

第二、在地区与民族方面,胡族与中原汉族互动,最终达到了民族融合。

西戎灭了西周,然后秦人又消灭了西戎。早期的互动就是简单的对抗。后来秦汉帝国在与匈奴的互动之中成长,匈奴教会了秦汉骑兵战术与战法。这时胡汉的互动还停留在浅层的互相学习过程中。

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胡汉的第一次大融合,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大发展。一个鲜卑部落创建的北魏政权,进行了全面的汉化,虽然最终失败,但是为北周和隋朝唐朝奠定了基础。唐朝打败了突厥,部分时间统治着西域,朝中的胡人官员比例相当高。那时看大唐,的确有世界帝国的范,中原汉人、塞外胡人、西域胡人遍布首都、朝堂和军队。

后来的宋辽金夏,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碰撞,形成了灿烂的文明火花。经过元的广大、明的刚烈和清的多民族大地域的统一,中华民族终于融合奠基成了一个主体。

胡汉的融合,胡人为中华民族注入了尚武的精神,中原汉人为中华民族提供了精神文化支撑。

第三、政治制度发展日趋完善,古代社会的顽疾逐渐被治愈。

三代时期的改朝换代,是一个部落联盟推翻另一个不得人心的部落联盟。到了秦朝,贵族分封制被郡县制代替,之后分封制虽然还有反复,但是主流还是平民为主的郡县制。郡县制大一统国家有一个政治上的顽疾---权臣或军阀总想把当前的皇帝取而代之,而且经常能做到。

在宋朝之前,除了开国及之后的两三代皇帝能力强之外,其他时期都是长在深宫不谙世事的人当皇帝,大权因此旁落到权臣或军事首领之手。如从汉到魏,到晋宋齐梁陈,一路是权臣或军阀逼迫的禅代;北朝也基本如此,西魏、北周到隋唐。

后来五代时期的军阀政权更替,真是城头变幻大王旗。一直到北宋建立,这个局面才被彻底改变。

赵匡胤在制度上把军事指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版权声明:

---------------------------------------------------------------


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814804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养老资讯
助老机构介绍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推荐养老院

您希望养老院位于
  • 不限
  • 东城
  • 西城
  • 崇文
  • 宣武
  • 朝阳
  • 丰台
  • 石景山
  • 海淀
  • 门头沟
  • 房山
  • 通州
  • 顺义
  • 昌平
  • 大兴
  • 怀柔
  • 平谷
  • 延庆
  • 密云
您希望的价格范围
  • 不限
  • 500以下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3000
  • 3000-5000
  • 5000以上
老人的情况是
  • 不限
  • 自理
  • 半自理
  • 全护理
  • 特护

姓名

年龄

电话

全国城市养老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22 京ICP备18035644号-3 北京太和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