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了有点没有动力,有什么故事可以激励一下我?高三怎么在一次次崩溃中撑下
发布时间: 2023-07-06

高三了有点没有动力,有什么故事可以激励一下我

好故事很多,这里讲3个小故事:

1、郭老师的故事

郭老师,是我的高中物理老师。

当时,我读高二,一次历史测试不及格,感觉沮丧,就收拾书包预备回家做生意去,觉得读书读到这个水平真是丢脸——对不起父母的学费啊!结果,还没等我走到学校大门外,郭老师和几个同学过来拦住了我的去路,把我请回了办公室。

郭老师说了很多话,我如今只记得他讲的故事:

他说,第一次高考前,他就知道吃,妈妈炒菜的时候他就走上去夹一筷子放进嘴巴里,贪吃到这程度——他落榜了。走在家里的小路上,碰见了小学老师嘲笑他说,就你这幅样子还能考上大学?哈哈,如果你小子考上大学了,我家的毛驴都能认字了。说完背着手,离开了。他落榜后,本来没啥感觉,大不了不读书了将来在家里继承父亲的职业——开商店,可是小学老师的嘲笑使他恼火万丈。他决定报复小学老师——复读继续考大学。这次,他不再惦记着吃东西,而是凌晨4点起床看书、朗读、背诵,左手拿书,右手拿一把挂面去学校里吃饭——担心自己贪吃妈妈炒的菜所以强迫自己去学校里吃。后来,他考上了师范大学——小学老师说了什么,郭老师没讲。

2、同学小张的故事

小张同学,其貌不扬,恒心很大,一心想要考到全班第一。

或许是全班第二做久了,一直没有超越第一。

他很生气,决定退学。

退学后,他去了外地打工——饭店小厨师,做了半年,太辛苦了,就辞职回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埋头苦读,废寝忘食。

他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将课本知识掌握的透透的——倒背如流。

再次回到学校后,他像换了一个人,不再耿耿于怀去挣第一,而是积极地将每一个小的知识点都细心揣摩,烂熟于心。

后来,考上了他心仪的大学。

不与别人比较高低,只与自己争朝夕——多努力专注于自己的目标才是最真的努力。

3、表妹的故事

舅舅家的女儿,容貌姣好,因此,读书到高二就有点飘飘然了,有点迷茫于青春期里的情绪里。

和一个长相帅气的男生关系密切,这令家长很头痛。

可是,家长管是管不了,只能是好言相劝——赶紧回头好好读书,上了大学再谈恋爱也不迟。再说了,此男生除了长相白净成绩差的一塌糊涂——没前途。即使保持恋爱关系,将来也未必能够走到一起。

表妹不信,顶着压力努力学习——答应家长成绩第一名就可以不分手。

表妹果然努力,考上了留学名额。

可是,当她留学毕业后,早已经看不上当年的那个男生了——差距太大了。

当男生还在国内唉声叹气的时候,表妹已经硕博连读了。

当男生执拗地等表妹的时候,表妹已经结婚生子了。

男生不知道的是:差距不是痴情就能解决的现实问题。

高三不努力,未来即使努力也会留有遗憾,韩寒退学的时候很豪迈如今再听他提起此事已经不是当年的豪迈了而是遗憾了——他认为这是一种退缩和一种失败。

相信你懂得:人生来不是要被打败的,而是要战胜,这是《老人与海》告诉我们的。

努力吧,高三。

奋斗吧,高三,战胜吧,高三。

加油!

高三怎么在一次次崩溃中撑下去

考试好频繁,试卷天天做。一周一小考,两周一大考,尽管告诉自己不要太在意分数,但是当别人在我身边讨论分数时,当我看到排名时,就好难受。没有时间去补差补缺,一直在和试卷做斗争…求开导。

我是高中学校的老师,看到了你提出的问题,在这里和你交流一下。

无高考,不青春。

相信这句话对你来说,并不陌生。

或许你们学校高三楼上就挂着这样的标语,或许你们学校宣传橱窗里也张贴着这样的口号。有一种青春叫做高考,通过高中学习,你会发现,再没有一件事能让你如此专注。

为了高考,在教室里挥汗如雨;在餐厅里狼吞虎咽;在宿舍里烧灯续昼;课桌上的书籍蜿蜒如长城,老师布置的作业总也做不完,学校组织的考试一场接着一场……

高考就像一个熔炉,高中学子百炼成钢,斗志昂扬;高考就像一次战役,高中学子都是冲锋陷阵的无畏战士,勇往直前,永不言败!

高中生活,激情燃烧的岁月;高中生活,是人生之中刻骨铭心的记忆。没有经过高中生活的青春,是有缺憾的,因为缺少了这段煅烧的时光。

无高考不青春,无考试不高三。

高三是高考备考的最后一年,也是冲刺的关键阶段。

从高二下学期后半段开始,其实就已经进入了高三复习阶段。什么一轮复习、二轮复习、三轮复习;什么一模考试、二模考试、三模考试,高三这一年就是高考的实战演练阶段。

除了这些考试,各学校还会在高三年级组织开展月考、周考,任课教师还会组织专题测试。可以这么说,高三,考试是家常便饭!

只有通过考试,才能发现教学中的不足,自身存在的薄弱环节,才能查漏补缺。因此,不要排斥、抵触高三的各种考试。

战略上藐视考试,战术上重视考试

高三过程中的考试都很重要,特别是前几年的全市一模考试,这个成绩是作为高校自主招生的参考依据的。这几年很多高校没有了自主招生,一模考试成绩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在这里,我给你的建议是,战略上藐视考试,战术上重视考试。

为什么要在战略上藐视考试呢?

因为决定考生命运的关键一考,就是高考。平时的各种各样的考试都是为了高考练兵的。因此,平时的成绩怎么样,不用过多关注,不要因为成绩的好坏影响到自己的情绪。

为什么要在战术上重视考试呢?

虽然平时的考试并不能决定你的高考录取,但是毕竟是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检阅。因此,你要重视每次考试的做题情况,特别是做错的题目,一定要找出原因,是思路的问题,还是审题的问题,还是知识掌握不牢固的问题,要想办法解决掉,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才能在高考的时候畅通无阻!

观点

对高中学子来说,高考的确很重大,它会影响你接下来的四年将要享受的教育资源、社交环境甚至就业。但是高考的主动权掌握在你手里,只有你才能创造无数可能性。人生的可能性太多了,你的选择太多了,高考只是其中一种选择,因此你大可不必在意它。

有这样一个问题:有哪些是你高考后才明白的事?

其中有一个回答非常精彩:

高考之后我才知道的事情是,就算高考失败了,天也不会塌下来!

放宽心,轻松备考吧!


我是松子说教育,关注我,带给你不一样的精彩!

有哪些大佬们,靠高考改变了命运

潘石屹高考前遇车祸,许家印复读才考上、王石靠关系直接进大学!

今天(7月8日),是高考的第二天,也是部分地区的最后一天,在全国1071万名高考生中,即将有一部分人完成人生中第一次“大考”!

一直以来,都有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高考改变命运”!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许家印、王健林、潘石屹、孙宏斌、冯仑、王石、杨国强等房地产大佬,是不是因为参加高考,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一、孙宏斌(“融创中国”董事长)参加了山西省1979年高考,成功考入“武汉水利学院”(后并入“武汉大学”)水利专业;

考上大学这一年,孙宏斌才15岁,22岁时,他又成功考上“清华大学”水利专业研究生,于1985年顺利毕业并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后来,孙宏斌还到美国“哈佛大学”研读了为期2个月的管理课程;

因此,孙宏斌也被称为“地产圈学霸”!

二、潘石屹(“SOHO中国”董事长)参加了甘肃省1979年高考,由于在高考前8天遇到车祸(肩胛骨被一辆卡车撞断),因此落榜;

知道自己没考好的潘石屹,紧接着立刻改名“石屹”,去隔壁县报考中专,并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兰州培黎石油学校”录取;

2年后(1981年),潘石屹再次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石油部系统内)被“石油管道学院”录取!

三、王健林(“万达集团”董事长)参加了辽宁省1978年高考(第二届高考,1977年恢复高考),并成功考取“大连陆军学院”;

5年后(1983年),王健林又成功考取“辽宁大学”(党政专修班),并在3年后(1986年)顺利完成学业,成功获得“经济管理专业”学位!

四、冯仑(“万通地产”创始人)也是参加了第二届高考(陕西省1978年高考),成功考入“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魏杰是同学);

4年后(1982年),冯仑成功考取“中央党校”法学研究生;又2年后(1984年),冯仑顺利毕业并获得法学硕士学位;

在国家相关部门任职7年左右时间,后又于2003年获得社科院法学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