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癌需软硬兼施
发布时间: 2022-11-19
中医治癌需软硬兼施  文何裕民(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是目前令医学界最感棘手的难题。

  全世界每年肿瘤发病人数都在1000万以上,许多病人发现时已是中晚期。我国每年新发病例200万,每年在治患者超过600万,治疗费用在1500亿元以上,因癌症死亡人数达130万。

  癌症成为新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不再仅仅是一个医疗问题,更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中医治癌还需慎重

  对付癌症,经典的西医治疗方法是寻找并破坏癌细胞,直到消灭最后一个癌细胞。这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手术切除肿瘤,放、化疗直接杀死肿瘤细胞的方法,我们叫做“硬对策”。据西方科学家统计,约有45%的癌症患者可以通过“硬对策”而临床治愈,有效率依次为手术22%,放疗18%,化疗及其他方法5%。对于曾经是“绝症”的癌症患者来说,这已是了不起的成就了。即便如此,仍意味着还有多达40%~50%的患者无法临床治愈。

  另一方面,据我们对上万病人的长期追踪观察,仅借助中医药,可使超过15%的癌症患者长期健康地活着,其中有约4%~5%的患者临床检查癌症消失。我们并不认为这是完全杀尽癌细胞的结果。中医治疗肿瘤着重于全身治疗,对人体器官功能具有强大的调整恢复能力,使体内没有被各种西医疗法杀伤的肿瘤细胞被人体免疫系统所清除,以此达到治愈肿瘤的目的。中医的不足之处是对肿瘤局部的治疗作用不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度不够。虽然副作用小,但见效较慢。因此,我们把中医疗法叫做“软对策”。

  正统的中医界,形成了不少抗癌的思路与疗法,不过,有些疗法在今天看来必须慎重。

  “软坚散积”是以前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研究表明,至少在上海地区,不少甲状腺肿瘤是“碘”依赖性的,而不少软坚药物含碘很高,如海藻、昆布、夏枯草、山茨菇等,都属于禁忌药。笔者曾遇一例乳腺癌转移到肺的患者,中药治疗稳定已达3年余,2004年底听信他人经验,曰海带可以抗癌,故大量食之。尔后左颈部甲状腺处突然冒出个硬结节――甲状腺恶性肿瘤。再一追查,此人25年前曾有甲状腺癌乳腺癌肺转移得到了控制,甲状腺癌却复发了,很显然大量食海带乃是罪魁祸首。

  笔者还有一位10年前的老病人,膀胱癌术后,有中医给予大剂补药,包括野山参等,一边吃中药,一边做冲洗,不仅三个月后镜检即见复发,且服药后一直感到小腹坠胀不适。这其实就是滥用补药,壅滞气机助癌生长所致。

  以毒攻毒理念应变

  中医因理论概念模糊不清,模棱两可,导致其自身发展缓慢。多年来,我们明确主张 过去以创伤性手段为主来治疗肿瘤,第一时间彻底杀灭(同时也往往是过度治疗)癌组织的决策思想不足取;即便是晚期,企图押赌注一样凭借最后一次化疗、介入等来力挽狂澜亦常常是没有实际意义的。相反,多数情况下特别是对中老年患者,把其所患癌症视为一类慢性病,目标追求上既考虑短期最佳疗效,更追求长期稳定及生存质量;治疗方法上讲究合理、适度与综合;对多数患者贯彻“姑息治疗”和“维持治疗”的思路最好。

  许多情况下“悠着点”往往效果更佳,也更符合病人长期的最大利益。而整个治疗中,手术、化疗、放疗等创伤性手段的选择更应“因人而宜”、“适可而止”。这又回到了中医学“因人制宜”,“大毒治病,十去其六”,“食养尽之”等的传统思想,也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法之精髓,真正凸现出人的医学“以人为本”的基本宗旨。我们把这些思路叫做软硬兼施的“巧对策”。

  “巧对策”的关键是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质量及延长寿命已成为现代肿瘤治疗的金标准。在这一前提下,我们应根据病人综合情况,参照循证医学证据,采用标准化及个性化的疗法相结合,最终使各种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延长。在新的疗效指标下,我们选择治疗的方案应该是在“消灭肿瘤”与“保护机体”之间达成一个平衡,选择一个既能最大限度保护人体机能,避免创伤或毒副作用,同时又能对肿瘤细胞产生抑制作用的治疗方案。

  总之,科学、综合、合理的治疗原则,使我们从只关注生物学肿瘤的抑杀转移到“以人为本”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为主要目标,体现了一个重大的观念转变。

  在制定肿瘤治疗方案时,一定要掌握综合治疗的原则。综合治疗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软硬兼施”,讲究如何取得“1+1>2”的效果。在强调综合治疗时,尤其要突出中医药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的综合效应。

  其实,中医药治疗在恶性肿瘤中的突出意义很长一段时间被严重低估或误解,而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则长期遭受漠视,这正是当今中国肿瘤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已到了充分重视综合治疗的意义,努力纠正偏差以有效提高肿瘤疗效的时候了。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