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午后低热警惕肺结核
发布时间: 2022-11-19

  前不久,家住天河岗顶的张先生遇到了一桩怪事 连续三天,只要一到下午5时他就会“准时”发烧到近38℃。联想到自己一感冒常常拖了很久才好,心觉不妙的他赶紧到医院拍片检查,结果发现肺部纹理较深且出现了几个钙化点。医生告诉他,他不幸染上了肺结核,但幸运的是已经不治而愈,而“午后低热”和感冒不易痊愈是肺结核留下的“纪念品”。



  一听说自己曾经和恐怖的“肺痨”擦肩而过,张先生在后怕之余也有些纳闷 为什么得了肺结核就会“午后低热”?为什么自己的病能够不治而愈?



  “午后低热”是典型表现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省177医院)二内科陈映民副主任医师解释说,肺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在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人数中居于第三位。绝大部分肺结核患者会出现“午后低热”。患者一般在下午发低烧,如果伴发结核胸膜炎,则发高烧。



  这种现象是因为结核病菌侵犯人体后造成免疫力低下,通常人在上午的身体机能、免疫力较强,午后免疫水平出现减退,容易倦怠、发热。此外,人的体温会随着气温和代谢而出现轻微波动,一到下午,人的体温会随着气温升高而增高。



  有些人染病后由于症状不明显、自身免疫功能强再加上身体摄入的营养充足,因而尚未觉察到身体有异就已自动痊愈,只是事后才在肺部发现有钙化点。但这种幸运儿只占全部患者的2%~3%。



  城市人更容易感染



  据介绍,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由于有效抗结核药物的问世和合理用药,肺结核曾一度得到明显的控制,只要在发病早期及时治疗,治愈率可达98%。



  值得人们警惕的是,从90年代初期至今,肺结核的发病率再次出现上升。仅广东一省,每年新增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就有4万名,每年还有5000人因结核病而死亡。全省每年确诊的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约占全国发现病人总数的10%,而且67%的患者为15~55岁人群。相对来说,城市人群更容易感染肺结核。



  陈映民指出,15~55岁年龄段的人工作压力最大、竞争激烈,导致精神高度紧张、休息不好、免疫力下降。城市患者中,许多人整日在大楼等环境中工作,空气流通相对比较差,如果与结核病菌或者和肺结核患者接触,就很容易受到传染。此外,城市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人际交往频繁也为细菌传播造成了有利条件。



  易和慢性支气管炎混淆



  肺结核发病早期要特别注意和慢性支气管炎相区别。陈映民表示,因为这两种病在症状上极为相似,都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一般只有通过拍片才能确诊究竟是否肺结核,相对来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肺部纹理比较粗,而肺结核患者在肺尖有结核病灶,肺部呈现片状阴影。



  老年人久咳不止,尤其应该多加小心。老年人原本就是慢性支气管炎的多发人群,由于感染了肺结核后症状相差无几,许多“老病号”还以为是慢性支气管炎犯了,像往常一样自行服药,由于肺结核发病缓慢,等到症状严重到咯血时人们才会发觉病情有异,但这时已经失去了治疗的最好时机。



  有的患者认为“以前得了肺结核,将来就不会再发病”。陈映民强调,肺结核患者痊愈后并不能获得终生免疫力。有的患者肺部的结核瘤虽然暂时稳定,但只要身体抵抗力下降,就有可能再度发作。此外,骨结核等胸外结核也可引起肺结核。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