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大家来讨论一下未来的肿瘤治疗
发布时间: 2022-11-19
众所周知,现在临床上的大多数抗癌药依然是以细胞毒的为主,即便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些疗效较好的抗癌药,也大都如此.而关于肿瘤病人的化疗给病人带来的利弊常常是大家争论的焦点.经常会看到或听到一些奇怪的想象 有的病人经过一番化疗,花费了大量的钱财,免疫力被破坏,后来肿瘤转移或复发,最终死亡 可是有的病人,不进行化疗,只采用中医的治疗,主要是固本培源,提高免疫力,反而可以保持较好的生存质量,5年生存率反而较高.因此,我很希望大家来一起讨论一下

1未来的抗癌药,应当具有哪些特点?到底是细胞毒活性更重要还是对人的毒副作用小更重要?

2哪一类作用机制的比较有前途,现在研发情况如何?哪一类作用机制的比较有前途,现在研发情况如何?
现在研究表明 肿瘤组织中存在一些幼稚的前提细胞,可以自我增殖、多向分化、自我更新的类似干细胞的肿瘤前体细胞是肿瘤克隆形成的根源和肿瘤转移的原因、复发的原因。因此诱导异常的肿瘤细胞(包括肿瘤前体细胞)分化为正常的细胞的药物是非常有意义的一种药物。可以作为将来的一个研究治疗方向。主任言之有理!好像现在还没有明确的突破口吧?比如哪个分子或靶酶?目前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机制在于
1凋亡
2细胞衰老
3流产丝分裂-丝分裂灾难
4分化,典型的例子为维甲酸
5非凋亡的其他死亡方式

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Ifnotapoptosis,thenwhat?Treatment-inducedsenescenceandmitoticcatastropheintumorcells.
>

其实,肿瘤治疗的疗效评价在西医中也存在分歧,比如就生物治疗和放化疗来说其治疗方式和疗效评价就不能一概而论。

就肿瘤学的发展来看,其开始是以外科为主的,带来的一系列所谓经典标准都是基于外科治疗制定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化学药物带来了治疗上的巨大成就,一些评价标准也在变化;目前,生物治疗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相信其评价标准亦会变化。总之,人类对事物的认识都是有一个过程的,我个人对肿瘤的治疗比较乐观,相信如同应对烈性传染病一样,人类不久就会有所进步!

来到这里的大都是从事肿瘤治疗和研究的老师,同道,战友,这里不存在个人攻击,只有经验的交流!lad自到这里以后感觉从各位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我觉得最值得我学习的就是实事求是,知无不言的精神!

各位老师,同道,战友,让我们携起手来,在各自攻克肿瘤的领域里取得不断进步的同时,共同支持!

lad愿意尽自己的可能为大家服务!

我收回一些过激的话,并对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表示公开的道歉!我也想发表一下看法。基因治疗或者免疫治疗多数人认为是方向,我也没有什么反对意见,但是
1、多数肿瘤的发生并不是与单一基因的改变有关,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基因参与,仅仅针对单一基因进行治疗有其局限性。
2、基因治疗或者免疫治疗的药物对整个人体来说仍是异物或异体蛋白,人体针对药物或载体的免疫反应将会发生,因此药效的持续性及反复用药的药效问题,我想仍是基因治疗的瓶颈之一。
3、相同疾病,相同病期,相同治疗方案,但不同的患者其预后可能会大不相同,这在临床上是常常见到的,我想基因治疗中可能也会遇到相似的问题,其原因何在?难道仅仅是基因不同的原因吗?(可能基因的不同占主要)
因此我觉得未来肿瘤治疗应该是 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方案治疗,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化疗、生物治疗、中医治疗等等。感谢大家的积极讨论!我的感受是 “抛了一块砖,引来一堆玉”!

我把大家的观点简要归纳并整理了一下,是否正确,欢迎大家继续讨论

*************************************************************
1、未来肿瘤治疗的指导思想 “注重整体基础上选择性的扶正去邪”,不是单纯针对肿瘤,而更应该从病人病征、病因等诸因素出发,这是与中医思想一脉相承的。

2、未来肿瘤治疗应该是如cyd和zhou_pr两位仁兄提到的“个体化方案治疗”,个体化的依据 a、具体肿瘤的分子机制不同,癌基因的活化与抑癌基因失活情况不同b、中医理论层面的辨证施治,不同肿瘤、相同肿瘤不同时期病人表现不同

3、未来治疗方式 以下方式的组合
手术 (斗胆预测一下,未来手术适应症比重会下降)
化疗 靶向性的药物,具有低/无毒副作用 个体化治疗
生物治疗 如csf,gsf提高免疫力 个体化治疗
中医药 提高免疫力(或同时具有靶向细胞毒) 个体化治疗
**************************************************************

此外,
1、诱导分化治疗适应面窄,似不可能成为未来的主流。
2、基因治疗、免疫治疗 存在两大缺陷 a肿瘤多由多个(至少4个)基因突变引起,b免疫原性
3、近年来出现的一系列新药未必代表未来的肿瘤内科治疗新趋向 “如希罗达(Xeloda),赫赛汀(Herceptin),革列卫Imatinib(Glivec,Gleevec),Bevacizumab(Avastin),Rituximab”。梅艳芳治疗就使用的是Xeloda,疗效并不比常规疗法更优越。Gleevec也不是对所有的CML疗效优,Herceptin好像也有很多问题。但yaobin2217233的“基于对恶性肿瘤的分子生物水平的深刻理解,不同于传统的抗肿瘤药,它们很多具有一定的靶向性,代表抗肿瘤药革命性的进步”观点是对的,这个方向肯定是将来的大方向。

欢迎大家继续讨论!!在人们尚未完全掌握肿瘤发生发展机理的情况下,目前所做的各种努力都是科学的尝试,理论上有效的治疗策略或药物还要经过实践的考验。
所以,除了积极探讨肿瘤治疗的各种新方法和策略外,还要重视临床试验的结果,只有临床试验结果的支持,才能建立成熟的治疗方案,并根据情况加以调整。这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循证医学。其实,肿瘤本身就是全身性疾病。所以,治疗不能只考虑局部,手术,放疗等局部治疗市有必要的,有助于减轻负荷。而切,肿瘤长到一定程度,内部的乏氧细胞会越来越多,对其他治疗不利。化疗是全身疗法,但毒副作用让人头疼,目前,还没有没副作用的药物。因此,在开发的同时,还应该研究对抗的方法。但,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这就是矛盾。HIV能特异结合CD4细胞
我想如果我们能制造出这种特异性的病毒那可就太爽了
大家互相传染就都不得肿瘤了
我们也就退休了
可能有些夸张
但是我相信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我觉得免疫发展潜力很大我认为,肿瘤治疗应该分主要手段和辅助手段。
常规的手术,放,化疗应为主要手段,而其他的,如;免疫,生物等均为辅助手段。毕竟,它是恶性疾病不加紧治疗,会要命。至于副作用,我们要尽力避免,并及时治疗。人无完人,同样,各种方法都有欠缺。常规手段副作用大,而,辅助手段,效果不明显。医生是爱心工作,我们不能只靠药物,有时心理作用也很大。患者信任医生,我们的一句话,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中医的观点我觉得很有用。人体本来就是一个整体,不能只看到局部,而要全面考虑。不能只看眼前,还要看其生存期和生存质量。人和周围环境也是密不可分的,药物很重要,医生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患者,尤其,肿瘤病人。毒性太大或人、瘤皆杀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了,肿瘤的生长有其独特之处,发现它,并利用它可能会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一线希望感谢大家的积极讨论!我的感受是 “抛了一块砖,引来一堆玉”!

我把大家的观点简要归纳并整理了一下,是否正确,欢迎大家继续讨论

*************************************************************
1、未来肿瘤治疗的指导思想 “注重整体基础上选择性的扶正去邪”,不是单纯针对肿瘤,而更应该从病人病征、病因等诸因素出发,这是与中医思想一脉相承的。。。。。。。。。。。。。。。。
请问 “注重整体基础上选择性的扶正去邪”应该是什么意思,人类医学发展到现在,应该让我们的中医更加的明确化!我想,“注重整体基础上选择性的扶正去邪”,是不是有些概念模糊。支持lad兄意见
另外新药的开发以及老药的心得利用如反应停;还有生物治疗如CIK、TNF的应用肿瘤生物治疗的策略

一、肿瘤发生的免疫学机制
肿瘤抗原、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效应机制、肿瘤逃避机体免疫攻击的机制
二、肿瘤发生的其他机制
肿瘤相关基因与肿瘤的发生、细胞周期或细胞凋亡机制、端粒和端粒酶机制
三、肿瘤生物治疗原理
肿瘤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基于抗体的靶向治疗、细胞因子治疗、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基因治疗
肿瘤发生的免疫学机制
(一)肿瘤抗原
*肿瘤抗原(tumorantigen)
指细胞在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物质的总称。
*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antigen,TAA)
指无严格的肿瘤特异性,但可在肿瘤细胞异位表达或出现量的改变,包括某些糖蛋白、胚胎性抗原等。
*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specificantigen,TSA)
指仅表达于肿瘤组织而不存在于正常组织中的抗原。
1.实验动物肿瘤抗原
(1)理化因素诱生的肿瘤抗原
*化学致癌剂、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
→正常基因突变或潜伏的致癌病毒激活
→诱发肿瘤
*特点 多为胞内蛋白;具有明显的个体特异性。
(2)病毒诱生的肿瘤抗原
*包括DNA或RNA致癌病毒诱生的肿瘤抗原。
*特点 1)病毒DNA或RNA整合到宿主基因组DNA中
→细胞恶变
→表达突变基因产物
2)由同一病毒诱发的肿瘤均表达相同肿瘤抗原。

2.人类肿瘤抗原
(1)突变的癌基因与抗癌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如ras原癌基因和p53抑癌基因突变体蛋白(多位于胞内)、染色体易位或内部缺失突变导致的融合蛋白。
(2)转化病毒癌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如肿瘤患者体内出现的多种EB病毒抗原等。
(3)体细胞突变产生的独特型抗原
如T细胞和慢性B细胞白血病恶变细胞表达的TCR和BCR独特型决定簇。
(4)共有肿瘤抗原
乃一类由不同个体相同或具有相同组织起源的瘤细胞所表达的肿瘤抗原。
*沉默(silent)基因编码产物,仅表达于恶性肿瘤细胞,正常组织(除睾丸外)不表达,如恶性黑色素瘤基因-1(melanomaantigen-encodinggene-1,MAGE1)序列编码产物,。
2)过量表达的糖脂和糖蛋白抗原
例如 粘蛋白(mucin)由分泌性上皮细胞产生的异质性糖蛋白,癌前病变和癌组织中其表达出现异常。
(5)正常自身成分的异常表达
1)分化抗原
在正常分化成熟的某一阶段,特定组织细胞高表达的某些标志(如酪氨酸酶等)。
2)癌胚抗原(fetalantigen)
正常情况下仅表达于发育中的胚胎组织,癌变细胞发生基因脱阻遏(derepression)而重新合成,表达于瘤细胞表面或血清中,包括AFP、CEA等。

(二)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效应机制
1.机体抗肿瘤的细胞免疫学机制
(1)CD4+T细胞
*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辅助其他免疫细胞;
*CD4+CTL具有MHC-II类分子限制的杀瘤作用;
*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参与抗瘤效应。

(2)CD8+T细胞
*MHC-I类限制性杀瘤作用。

(3)TCRγδ+T细胞
*分泌细胞因子杀瘤或抑瘤;
*非MHC-I类限制的胞毒活性。

(4)NK细胞介导的抗肿瘤效应
*非MHC限制性的直接杀瘤作用(表达FasL,分泌颗粒酶);
*ADCC;
*在IL-2作用下转化为LAK;

(5)巨噬细胞介导的抗肿瘤效应
*ADCC
*非特异性膜受体直接与瘤细胞结合;
*Mφ介导的胞毒作用(Mφ-mediatedcytotoxity,MMC);
*非特异性吞噬和杀伤;
*释放细胞毒性单核因子。

2。机体抗肿瘤的体液免疫学机制
*ADCC;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
*形成免疫复合物;
*调理作用。

(三)肿瘤逃避机体免疫攻击的机制
1。肿瘤细胞缺乏激发机体免疫应答所必需的成分
(1)肿瘤抗原的免疫原性弱及抗原调变(antigenmodulation)
(2)MHC抗原表达异常
影响T细胞对肿瘤抗原的识别和激活
(3)肿瘤细胞表面“抗原覆盖”或被封闭(如唾液粘多糖或封闭因子)
(4)肿瘤抗原的加工、提呈发生障碍(LMP、TAP表达↓)
(5)协同刺激分子表达下降
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变为无能

2.肿瘤细胞的逃逸和免疫刺激
*肿瘤逃逸(sneakingthrough)
肿瘤早期瘤细胞量少、肿瘤抗原编码基因突变
→干扰或逃避机体对肿瘤抗原的免疫识别

3。肿瘤抗原诱发免疫耐受
*幼稚淋巴细胞接触肿瘤抗原→诱发免疫耐受
4.肿瘤细胞诱导效应细胞凋亡
*瘤细胞高表达FasL
→活化的肿瘤特异性T细胞(高表达Fas)凋亡
*瘤细胞内Fas信号传导分子获得性缺陷
→抵制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

5。机体免疫功能异常
*机体免疫系统功能障碍(CTL、NK、DC)
*恶性肿瘤直接或间接抑制机体免疫功能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表达异常
→细胞的恶性增殖。
*某些粘附分子表达异常
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

二、参与肿瘤发生的其他机制
(一)肿瘤相关基因机制
1.肿瘤相关基因
(1)癌基因(oncogene)
乃动物细胞及致癌病毒基因组内固有的一段功能单位,正常情况下其表达受严密控制,当胞内调控机制受损时,其过度激活并异常表达,可导致正常细胞癌变。
1)病毒癌基因(viraloncogene,v-onc
2)细胞癌基因(cellularoncogene,C-onc)
乃正常细胞基因组内与逆转录病毒基因具有同源性的序列,可参与细胞生长代谢。
C-onc一般以非激活形式存在,被称为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一旦被激活成癌基因后可发生异常表达,其产物可引起细胞生长和分化异常,导致癌变。
(2)抗癌基因或抑癌基因(suppressoncogene)
乃正常细胞内能抑制细胞转化和肿瘤发生的基因,其丢失或失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包括p53、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等,其产物广泛分布于胞核、胞浆及胞膜。
(3)调控基因
此类基因本身并不引起正常细胞癌变,而是参与其调控作用,包括转移基因、抗转移基因以及MHC基因等。
2.肿瘤基因参与肿瘤发生机制
(1)癌基因激活
*癌基因编码产物调控细胞生长、发育、分化、成熟
*原癌基因激活
原癌基因突变、逆转录病毒的插入、染色体易位
原癌基因激活、表达异常
启动胞内信号传导通路
细胞增殖、癌变

(2)抑癌基因突变或表达异常
1)RB基因与视网膜母细胞瘤
2)P53
P53
DNA受损细胞停滞在G1期机体启动修复机制
P53
修复机制无效DNA受损细胞凋亡
3)P16抑制CDK4
控制细胞由G1期进入S期
抑制细胞生长
(二)细胞周期或细胞凋亡机制
细胞周期与肿瘤
*细胞周期调控因子 周期素(cyclin)、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yclindependentkinase,CDK)、CDK抑制剂(CDKinhibitor,CDKI)
*cyclinD1作为癌基因;与RB结合使之失活;
*CDKI抑癌基因活性
2.细胞凋亡与肿瘤
(1)凋亡基因(P53、TNF-、Fas)亦为抑癌基因
*肿瘤细胞Fas在转录和表达水平下降;Fas基因突变、死亡域缺失;可溶性Fas水平升高;
*肿瘤细胞高表达FasL、T细胞高表达Fas
肿瘤免疫逃逸
*Trail(TNF-relateapoptosis-inducingligand)或APO-2,可诱导多种肿瘤细胞死亡,而对正常细胞无作用。
(2)凋亡抑制基因(bcl-2、EBV)亦为癌基因
*bcl-2与B淋巴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
(3)化疗或放疗常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显示疗效
可以瘤细胞凋亡作为筛选抗瘤药物的重要指标。

(三)端粒(telomere)和端粒酶(telomerase)机制
1.基本概念
*端粒 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序列。
细胞分化和分裂
端粒长度不断缩短
至临界长度

细胞染色体稳定性丧失
发出阻止细胞继续分裂的信号
细胞坏死或凋亡

*端粒酶 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核酸蛋白酶。
端粒酶以自身RNA为模板
指导DNA合成、使端粒延长
延长细胞寿命或永生化
2.端粒/端粒酶与肿瘤的发生
端粒酶活性增高
合成端粒功能增强
补偿正常的端粒丢失
端粒不能达到临界长度

细胞不能进入正常衰老和死亡
细胞永生化
恶性肿瘤细胞

三、肿瘤生物治疗原理
(一)肿瘤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specificactiveimmunotherapy,SAIT)
1。细胞疫苗
1)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疫苗
→瘤细胞致瘤性↓,提高其免疫原性↑
2)肿瘤抗原肽或基因修饰的APC疫苗
*应用肿瘤抗原(肽)刺激APC;
*将肿瘤抗原mRNA导入APC;
*将肿瘤抗原cDNA转染APC;
*建立DC-瘤细胞嵌合体。

2。分子疫苗
(1)与肿瘤发生有关的病毒疫苗
*重组病毒疫苗(肿瘤抗原肽与灭活病毒的重组疫苗)
→增强肿瘤抗原的免疫原性
(2)癌基因产物分子疫苗
*癌基因点突变(如p21ras)或易位(p210BCR-ABL)
→编码产物具有较强免疫原性。
(3)抗独特型抗体疫苗
*某些抗独特型抗体(作为抗原内影像)
→模拟抗原(成为疫苗)
(4)HSP-肽复合物肿瘤疫苗
(5)人工合成的肿瘤多肽疫苗
*人工合成TAA多肽或构建表达TAA的重组病毒→疫苗。
(6)基因工程疫苗
*将外源基因(TA、MHC抗原、AM、CK、CKR)靶向导入肿瘤细胞
直接或间接增强肿瘤细胞免疫原性
刺激机体产生较强抗瘤免疫应答
*肿瘤核酸疫苗(裸DNA疫苗)
编码肿瘤抗原的DNA(或RNA)质粒直接肌肉注射。

(二)基于抗体的靶向治疗
原理 应用针对肿瘤细胞表面或胞内分子(如肿瘤抗原、细胞因子受体、癌基因产物等)的抗体或其他相应配体,定向地将抗瘤效应分子(药物、放射性核素、酶、毒素、超抗原或其他肿瘤毒性物质)携带至肿瘤灶局部发挥治疗作用。
方案 抗瘤抗体/杀瘤效应分子、抗瘤抗体/超抗原、抗CKR抗体/杀瘤效应分子、CK/杀瘤效应分子、双特异性抗体等。
1.抗瘤抗体介导的靶向疗法
(1)抗体-药物偶合物、免疫毒素(immunotoxin)、抗体-核素偶联物、双功能抗体、抗体-超抗原偶联物导向治疗。
(2)抗体导向酶解前药疗法
(Abdirectedenzymeprodru
gtherapy,ADEPT)
*McAb与前药活化酶交联
→酶在靶部位作用于前药(prodrug)
→形成细胞毒性药物。
(3)以血管为靶的抗体导向治疗
3.胞内抗体(intrabody)或抗体基因治疗
*在胞内表达的、针对肿瘤相关分子(癌基因编码产物或端粒酶等)的抗体。
(三)细胞因子治疗
*外源性细胞因子治疗、细胞因子导向疗法、细胞因子基因治疗。

(四)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adoptivecellularimmunotherapy,AIT)
*原理 向肿瘤患者转输抗瘤效应细胞,直接杀伤瘤细胞或增强机体抗瘤免疫应答,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方案 TIL、LAK、抗CD3抗体激活的CTL、经肿瘤抗原刺激的DC。

(五)基因治疗
1.原理
导入有治疗价值的正常或野生型基因
诱发机体产生有效抗瘤免疫效应
增强对肿瘤的特异性识别
抑制或阻断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
增强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

2.基本策略
(1)调控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表达与功能
*反义DNA、反义RNA、核酶(ribozyme)
反义抑制抑制癌基因表达。
*克隆或表达野生型抑癌基因
恢复或增强其抑制肿瘤发生发展的能力

(2)增强宿主抗肿瘤免疫功能
*外源细胞因子基因导入效应细胞
增强杀瘤效应
*外源细胞因子或共刺激分子基因导入肿瘤细胞
增强宿主抗瘤免疫应答
*肿瘤抗原基因导入肿瘤细胞
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

(3)提高化疗的疗效
1)自杀(suicide)基因疗法
酶解前药(prodrug)
提高肿瘤灶局部抗瘤药物浓度
2)多药抗性基因(multi-drugresisitance
gene,MDR)
控制化疗副作用
(MDR 肿瘤细胞接触某一化疗药物后,不仅产生对该药的耐受,而且对其他结构、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也产生耐药性。)
3)肿瘤药物增敏基因
钙调素导入
癌细胞对抗癌药物(长春新碱)通透性、敏感性增强

3.相关的技术路线
(1)应用途径
1)exvivo 体外基因修饰的TIL、瘤苗、成纤维细胞体内回输或接种;
2)invivo 将外源基因靶向性导入或直接注入瘤体。

(2)导入外源基因的方法
1)病毒载体
*逆转录病毒
优点 稳定持久表达外源基因产物;
缺点 与内源性逆转录病毒重组体内复制;
*腺病毒
不整合至宿主基因组DNA
可能诱导机体产生抗病毒应答;
2)脂质体
*药物载量大、杀瘤效应强。
3)裸露DNA直接注射

(3)外源基因的靶向性导入或选择性表达
1)应用单抗靶向性导入外源基因
*免疫脂质体
2)修饰目的基因
*连接组织选择性表达分子(如FP或CEA)编码基因的启动子序列。

4.基因治疗的方案
(1)细胞因子基因治疗
1)将具有杀瘤效应的CK基因导入免疫效应细胞
增强免疫细胞的杀瘤效应
2)将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CK基因转入肿瘤细胞中
制备免疫原性更强的新型瘤苗
3)将CK基因转入APC
增强APC对肿瘤抗原的提呈功能或杀瘤活性
4)将CK基因转入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骨髓细胞中
过继入体内持续表达细胞因子
5)裸露的CK基因表达质粒、脂质体包裹的CK表达质粒体、携带CK基因的痘苗病毒和腺病毒体内直接注射。
(2)MHC基因治疗
*肿瘤细胞的MHC抗原表达低下或缺失
*MHC基因转入肿瘤细胞制备瘤苗

(3)协同刺激分子(如B7)基因治疗
*肿瘤细胞表达协同刺激分子水平下降
T细胞激活的协同刺激信号减弱
机体抗瘤免疫应答受阻

(4)抗体的基因治疗
*构建抗肿瘤抗原单链抗体/膜抗原融合蛋白的基因
转入杀瘤效应细胞
表达于效应细胞膜表面的单链抗体具导向作用
*构建胞内抗体(intrabody)基因
在胞内拮抗致瘤活性分子(如端粒酶)的作用

(5)肿瘤抗原基因治疗
*构建TAA或TSA的免疫原性多肽基因
导入细胞制成瘤苗
增强机体的抗瘤免疫应答

凋亡基因治疗
*野生型抑癌基因(P53)导入肿瘤细胞
*Fas基因导入肿瘤细胞

(7)自杀基因(suicidegene)治疗
*病毒导向的酶解前药疗法
(virusdirectedenzymeprodrugtherapy,VDEPT)。
HSVtk基因定向导入肿瘤细胞
释放tk
使无毒性的前药(GCV)转变为毒性(磷酸化GCV)
在肿瘤灶局部维持高浓度的抗瘤药物
与化疗有关的基因治疗
1)耐药基因疗法
*将多耐药基因(MDR)转入造血干细胞
提高机体对化疗药物所致骨髓损伤的耐受性
2)肿瘤药物增敏基因治疗
→提高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

(9)综合性基因治疗
2)基因治疗与其它疗法联合
细胞因子基因/化疗、/细胞因子注射、/过继细胞治疗
(10)抑癌基因的导入或修饰
(11)反义寡核苷酸技术
*抑制与肿瘤发生有关的蛋白表达
1)抑制与血管新生有关的分子(如血管生成素)
2)抑制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因子(FGF、VEGF)
3)抑制端粒酶活性
4)抑制癌基因产物表达
5)抑制凋亡抑制分子(bcl-2)
6)效应性T细胞表达Fas
*另可用胞内抗体技术或应用单抗封闭上述活性分子的作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肿瘤免疫治疗为核心的生物治疗已成为第四种治疗肿瘤的模式,是传统三大治疗模式的补充。我认为也是目前较有前景的治疗。随着人们对免疫反应认识的不断深入,生物治疗领域越来越宽,前景十分光明。
癌症是一种基因紊乱性疾病,肿瘤的发生需要两个以上的癌基因的参与,研究表明肿瘤患者处于一种免疫抑制状态,癌症患者的营养不良也可能与免疫抑制有关。因而生物治疗可能成为未来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我觉得肿瘤的治疗已经从寻找和铲除转变为靶向和控制。最近的iressa已经不以CR+PR作为有效的指标。而是强调肿瘤稳定和并发症的缓解,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换言之,如果我们控制了症状及达到较长的寿命,较好的生活质量。带瘤生存也是一个方向。
我不同意中医有较好的前景,但是植物药物却很有潜力。可能两者结合考虑问题会好些。治癌重在防癌,要是大家都不得癌症了 就是失业了也高兴 
以后给所有的中老年人吃防癌功能的转基因食品
     
    “美国培育出具防癌功能的转基因西红柿

  美国科学家最近培育出一种新型转基因西红柿,它因其中含有一种名为花色素苷的物质而呈现出奇异的紫色,还具有预防癌症和心肌梗塞的功能。

  来自俄勒冈州立大学的卡尔?琼斯等人在专业期刊《遗传杂志》上发表论文介绍说,花色素苷是黄酮类化合物的一种,广泛分布于诸如葡萄、血橙、紫叶甘蓝、茄子以及樱桃等植物中。含有该物质的植物会因所含的花色素苷含量不同颜色各异。红酒中也含有这种物质。这一物质具有一定的预防心脏疾病的功效。

  科学家说,西红柿虽然含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物质,诸如具有一定防癌功效的番茄红素等,但却不含花色素苷。为使西红柿这种“健康的食品更健康”,他们尝试向西红柿中植入一种可以控制生成花色素苷的基因,并获得成功。据悉,科学家已经证实了这种经过转基因改造的西红柿中稳定地产生了花色素苷,达到了预期目的。科学家同时期望,他们可以利用类似的方法向西红柿中植入一些可产生其它健康物质的基因,使西红柿及其它健康食品越来越健康。”从目前的科学进展情况看,未来一段时间综合治疗还将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其中包括手术治疗,放化疗,以及生物治疗。在体外将肿瘤细胞与树突状细胞融合,回输体内,诱导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是比较有前途的一种方法。单纯的中医治疗我不认为有好的前途,将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应该有不错的前景。tobylh128
请问 “注重整体基础上选择性的扶正去邪”应该是什么意思,人类医学发展到现在,应该让我们的中医更加的明确化!我想,“注重整体基础上选择性的扶正去邪”,是不是有些概念模糊。

我所说的“注重整体基础上选择性的扶正去邪”是借用中医的概念,但内容上是包含了中、西医学,特别是西医的。毕竟现在肿瘤治疗还是以西医为主。

我的意思是 注重整体 体现在 1、在评价指标上,应该不仅着眼于肿瘤体积的缩小,而更应关注肿瘤的稳定和病人身体状况的改善,现在西医也开始注意这个问题了,比如前面网友说的iressa。2、诊断时,不仅注意肿瘤本身的大小,应同时注意病人机体的其它一些重要的技能指标,比如免疫力等。这样根据个人免疫力的不同,选择侧重不同的药物质量可能更有效!

同样 扶正去邪,也就是说我们采用一切中、西医的方法来稳定、缩小肿瘤并尽可能使其消失,同时尽可能提高人体的抵抗力,使之可以自动趋向全愈。比如现在的肿瘤化疗,可以杀死99.99%的肿瘤细胞,但残余的0.01%必须依靠机体自身,否则会引起复发。

一点浅见,请多指教!既然是讨论未来的肿瘤治疗,就不能仅仅包含药物吧。
因为当时只限定了半个小时,内容比较粗糙,请原谅。
不骂我就谢谢!!

讲稿(肿瘤治疗简述).ppt(205.5k)上一篇 Re 【资源】临床病理生理学(英文版)下一篇 长沙岳麓书院您的位置 医学教育网> > 医学资料相关内容?Re 山东的ggmm聚过来!!(不来要后悔得)?Re 请教高手,怎么贴抓图??儿科专业讨论小组报到处(规则更新,取消加分,欢迎继续报到。)?Re 【讨论】全口烤瓷?2007哈尔滨申格5人制足球,正在组队,急需门将。?【求助】Ad-Laz腺病毒的构建方法?【公告】征集医学院及药物生物学校的学生论坛地址?少发牢骚!?Re 知识是共享的.想与大家分享一些东?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