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盗汗具体治疗方法爱问知识人
发布时间: 2022-11-19

昕昕妈
[先知]小儿盗汗

问 我的儿子今年6岁,平日身体尚算健康,只是晚上睡觉经常浑身大汗,即使已开了空调,盖的被子亦不过厚,但他仍然流汗不绝,不知道为甚麽?

答 首先要明白,小孩子与大人不同,小朋友出汗通常比大人多,因为他们气血足,新陈代谢快,汗腺又比较发达,到公园玩一会儿,陪同的大人还未出汗,他们已经浑身湿透。

小孩盗汗有两种

  如果试过汗味,没有特别,亦排除了盖被过多,以致体温过高而冒汗这个理由,则小孩子常见的不正常冒汗有两种

(一)阴虚盗汗
  出汗後摸他,会发觉身体热得好紧要,小孩的反应一般是踢开被子。其他特徵包括

面红、眼红、唇红,每日往往由下午开始就掌心发热;

睡不安宁,辗转反侧,好像不断有梦;

平常脾气暴躁易怒;

如有肝热,更兼大便燥结。

(二)脾虚气虚
  出汗後摸他,会发觉浑身冰冷,显示身体极为虚弱。其他特徵包括

容易疲累,平时不太活跃;

胃口不好,不想多吃;

大便稀烂;

人较浮肿。

  「脾虚」的「脾」不等於脾脏的脾。中医所谓「脾」,包括整个消化系统,所有食物营养的吸收、分解、传送,都必须畅旺,不可有阻滞,否则会窒碍体液流通和机体运作。医书有云 「脾为後天之本」,不无道理,因为一个人吸收和排功能差(中医术语为「固能力差」),整体都受影响,行动有如慢几拍。

  至於「气虚」的「气」也不光是呼吸,而是包括 肌肉弹力、器官运作功能(气机是否畅旺)。调理时,必须健脾补肾。


脾、气两虚最常见
  小孩盗汗,多为第二种情形。如间中贪吃燥热食物,更可能两种情况同时出现。要解救不难,主力有运动和食疗。

  运动方面,最简单的跑跑跳跳也可增进血液循环,可多带小孩作户外活动。

  食物方面,首要建脾开胃,方法有淮山磨粉 用以伴饭、煮粥,因其含消化酶,可将体内多馀水分排出,帮助吸收
淮山药、莲子、芡实煮汤 淮山药、莲子、芡实各五钱,配猪肚(健胃)或生鱼(养阴)。莲子、芡实与淮山药一样,可固肾健脾。煮时加放几粒黑、白胡椒,可藉其辣性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蠕动。
莲子、芡实、扁豆、粟米须配鲫鱼各种材料5钱(15克)同煮,可固肾利水,消积滞。
谷芽、麦芽、鸡内金煮汤 谷芽、麦芽、各5钱(15克),鸡内金(即鸡胃膜)3钱(15克)。前者含消化J,可消积滞,後者则可去肥腻。加鲜陈肾同煮可增鲜味。
山楂煲水 含酸性,可刺激消化系统活跃,饮时加少许正蜜糖调味即可

  要戒口的食物有 寒削的西瓜、香蕉、冷饮等






盗汗自测
--------------------------------------------------------------------------------
    时间 2004.04.13

  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具有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


盗汗的病人,有的一入睡即盗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后盗汗出,有的刚闭上眼睛一会儿即盗汗出。出的汗量,相差悬殊很大。根据盗汗病人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


轻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时许或在醒觉前1~2小时时汗液易出,汗出量较少,仅在醒后觉得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稍有汗湿,醒后则无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适的感觉。


中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入睡后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则可使睡装湿透,醒后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后,再入睡即不再出汗。这种类型的盗汗,病人常有烘热感,热作汗出,醒觉后有时出现口干咽燥的感觉。


重型盗汗的病人,汗液极易泄出。入睡后不久或刚闭上眼即将入睡时,即有汗夜大量涌出,汗出后即可惊醒,醒后汗液即可霎时收敛。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带有淡咸味,或汗出同时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湿,一夜非数次替换睡装则无法安睡,有个别重证病人能使被褥湿透,被褥较薄或用席子时,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迹。这些病人常伴有明显的烘热感,心情也表现的烦燥,汗后口干舌燥,喜欢凉水。平时可伴有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颧红,头晕,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


轻型与中型盗汗,对身体损伤不会太大,但重型盗汗病人,时间久了常会使病情恶化,向“脱症”发展,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怎样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盗汗?


盗汗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尤其是小孩生理性盗汗的发生率很高,有时弄得家长非常紧张,这就需要掌握如何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盗汗。


(1)生理性盗汗 小儿时期,皮肤十分幼嫩,所含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活动时容易出汗。若小儿在入睡前活动过多,机体内的各脏器功能代谢活跃,可使机体产热增加,在睡眠时,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多,大汗淋漓,以利于散热。其次,睡前进食可使胃肠蠕动增强,胃液分泌增多,汗腺的分泌也随之增加,这可造成小儿入睡后出汗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小时之内。此外,若室内温度过高,或被子盖的过厚,或使用电热毯时,均可引起睡眠时出大汗。


(二)病理性盗汗 有些小儿入睡后,出汗以上半夜为主,这往往是血钙偏低引起的。低钙容易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好比打开了汗腺的“水龙头”,这种情况在佝偻病患儿中尤其多见。但盗汗并非是佝偻病特有的表现,应根据小儿的喂养情况,室外活动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还要查血钙、血磷及腕骨X线摄片等,以确定小儿是否有活动性佝偻病。


结核病患儿的盗汗以整夜出汗为特点。除此还有,面色潮红、低热消瘦,食欲不振,情绪发生改变等症状。检查血沉,抗结核抗体、胸片等,常可发现异常。有一点要注意,详细查颈部有无淋巴结肿大,这对小儿结核病的诊断极有价值。


综上所述,凡是影响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以及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原因和疾病,都可以引起小儿盗汗。作为家长,应仔细观察小儿,综合分析后再作出判断,不可盲目服药,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盗汗病人应怎样自我养护?


中医认为,“汗为心液”,若盗汗长期不止,心阴耗伤十分严重,应积极治疗。在治疗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自我养护。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必要的体育锻炼,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


(2)在饮食方面,要摸索出与自己病证有利或有弊的饮食宜忌规律,进行最适合自己食疗调养。如属阴虚、血热及阴虚火旺的病人,应禁食辛辣动火食物,切勿饮酒,并多食一些育阴清热的新鲜蔬菜等,以使汗腺的分泌功能牢固的在机体健康的基础上得到恢复。


(3)在条件允许时,适当调节一下居住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如阴虚血热者的居住环境就应稍偏凉一些等。


(4)患者的被褥、铺板、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凉晒,以保持干燥,并应经常洗澡,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


(5)重症盗汗且长期卧床的病人,家属应特别注意加强护理,避免发生褥疮。还要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神志、出汗量大小,如有特殊改变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回答 2007-02-1514 08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共0条评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