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煮的讲究
发布时间: 2022-11-19
中药煎煮的讲究作者 佚名文章来源 《中国医药报》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09-9-15

  一般人认为,中药煎煮就是把买回来的中药放进砂锅,按照医生注明的煎煮水量,直接加水煎煮至一定浓度。孰不知,中药煎煮有很多讲究之处。  中药在煎煮前应先用冷水浸湿,几分钟后再加入适量冷水煎煮,使中药的有效成分在加热过程中逐渐煎出;如果一开始就用开水煎煮,将使含有淀粉的药物(如山药、芡实、苡仁、谷芽、麦芽、茯苓等)里的淀粉凝结,影响药物效能。煎煮中药讲究火候,火候有“文火”缓煎与“武火”急煎之分。实际上,就是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和治疗需要,对于水量、火力及煎煮时间进行区别 如治感冒的解表药,或通利大便的攻下药,水量宜少,头煎只要水浸过药面就行,火力宜大,迅速煎沸后,再煎15分钟左右即可;第二煎及第三煎加水都只需与药面相平,急火煮沸约10分钟即可,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药效。又如治疗虚弱病证的补养药,水量宜多,头煎加水应高出药面近半寸,火力宜小,煎沸后再煮20~30分钟;第二煎及第三煎加水均应超出药面约1寸,并用微火缓缓煎煮30~40分钟,这样才能使药汁浓厚,服后药力持久。所以,在煎煮中药前,要认真听取医嘱,最好详细询问一下煎煮方法,以便充分发挥中药功效。

文章录入 nudt_computer责任编辑 nudt_computer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