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中成药适合治疗小儿发热
发布时间: 2022-11-19

  中医学认为,小儿发热主要是由于外感温热邪毒,邪热亢盛所致。因此,中医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多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用于小儿发热的中成药很多,应该根据什么选择不同的中成药呢?

  中医治病很重视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也就是说,根据不同的病因和临床症状,采用不同的治法。同是一个发热症状,因其病因不同,临床伴随症状亦随之有别。所以,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中成药。

  对小儿发热初起,临床主要为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即中医所说的邪热在表阶段,中药应选择清热解表剂。常用药有小儿感冒冲剂、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小儿金丹片、桑菊银翘散、小儿清热灵、妙灵丹等。

  对发热持续较高的患儿,且伴有一些全身症状,如头痛、呕吐、乏力、口渴、大便干燥、尿黄、舌红苔黄等,属中医邪热亢盛阶段,中药应选择清热解毒之力较强之品。常用药有小儿牛黄散、小儿羚羊散、紫雪散、至圣保元丹、清开灵口服液、小儿清热散等。

  对高热不退,伴有头痛、烦躁、高热惊厥或神昏者,中药应选择清热解毒,镇惊熄风之剂。常用药有小儿急惊粉、牛黄清宫丸、回生救急散、牛黄抱龙丸、安宫牛黄丸等。

  对小儿发热后期,体温渐退,其它症状好转,但仍有低热、盗汗、手足心热、口渴、便干尿黄者,中药应选择滋阴清热之剂。常用药有青蒿鳖甲片、养阴清肺膏等。

  总之,小儿发热时可根据不同疾病和不同症状,选择适当的中成药治疗。但小儿热势较高时,多数中成药不能起到迅速退热的作用。临床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应用其它退热方法,如物理降温、西药降温等。对感染所致的发热,可根据不同病原体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或其它药物治疗。

  暑季感染病原微生物而发热中医称之为暑温,应在对症及抗感染的同时辨证施治

  有发热恶寒、鼻塞咳嗽等感冒症状者称冒暑,常用新加香薷饮、苏叶杏仁汤化湿退热、宣肺止咳。

  有发热咳嗽、痰鸣喘息等症状者称暑咳,常用甘露消毒丹、三仁汤等清肺化湿,解毒退热。

  有发热头涨、烦躁呕恶、胸脘痞闷等症状者称冒秽,常用藿香正气散、玉枢丹等芳香避秽,化湿涤浊。

  有高热汗多、心烦头痛、口渴等症状者称暑入气分,常用白虎汤、生脉注射液等清暑泄热,益气生津。有持续发热,夜间高热,睡眠不安,时有谵语者称暑入心营,常用清营汤、安宫牛黄丸、清开灵注射液等泄热凉营,清心开窍。

  有发热,头目不清,气粗咳嗽,出斑发疹,鼻衄吐血等症状者称暑入血分,常用犀角地黄银翘汤、神犀丹、黄连三七等凉血解毒。低热日久不退、心悸烦躁、舌红苔少者称暑伤气阴,常用梅汤、青蒿鳖甲汤、三甲复脉汤等清热养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