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类型崩漏用药大不同
发布时间: 2022-11-19

  暴崩之际,流血之时,应先止血,有以下几种止血方法

  1.中医辨证治疗。

  (1)脾肾阳虚型。

  主证 不规则阴道出血,量多如注,或淋漓不止,或时多时少,色淡,质稀,畏寒肢冷,神疲肢倦,气短懒言,面色晦黯或白,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大便搪,夜尿多,舌质淡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滑。

  治法 健脾补肾,固冲止血。

  方药 举元煎加味。

  党参30克,黄芪30克,白术15克,炙甘草6克,补骨脂15克,艾叶12克,川续断15克,首乌30克,阿胶15克(另溶),金樱子30克。

  方解 方中用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健脾补气 补骨脂、川续断、金樱子补肾固冲,首乌、阿胶养血止血,艾叶温经止血。

  加减法 形寒肢冷加肉桂1.5克(h服)、熟附子10克以温补肾阳。经量多,色暗红夹血块,加益母草30克、田七末3克(冲)、炒蒲黄10克以祛瘀止血。下腹疼痛加台乌药12克、延胡索12克以理气止痛。出血量多,可另炖高丽参10克以大补元气,加赤石脂20克、乌贼骨15克以收涩止血。

  典型病例

  吴××,女,44岁,教师,住院号005180。患者3年前因甲状腺瘤行切除术后,出现月经紊乱,时一月二行,时三月一行,量多如注或淋漓不止。曾在其他医院诊刮提示 子宫内膜增殖症。本次月经来潮1+月,时量多如注,时淋漓不止,曾用药未效,遂来医院住院,入院症见阴道流血量多如注,夹血块,神疲乏力,面色白,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尿多,大便溏,舌质淡胖,有齿印,苔薄白,脉细滑,诊断为功血,中医属脾肾阳虚夹血阏型崩漏,即予针刺断红穴,艾灸足三里、隐白穴。拟方 党参30克,黄芪30克,白术15克,艾叶12克,阿胶15克(另溶),川续断15克,金樱子30克,益母草30克,蒲黄炭12克,田七末3克(冲服),煅牡蛎30克。用药一天,阴道流血明显减少,用药6天阴道流血干净,上方去益母草、蒲黄炭、田七末,加五味子10克、菟丝子15克,给予出院,继续门诊调理。

  (2)肝肾阴虚型。

  主证 不规则阴道流血,量时多时少,经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耳鸣,腰膝酸疼,五心烦热,手足心热,咽干口燥,失眠多梦,小便黄少,大便干结,舌质嫩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 滋养肝肾,固冲止血。

  方药 二至丸加味。

  女贞子15克、旱莲草18克、岗稔根30克、干地20克、白芍15克,金樱子30克,首乌30克,阿胶12克(另溶),五味子9克,煅牡蛎30克。

  方解 方中用女贞子、旱莲草滋养肝肾止血,金樱子固肾收涩止血,首乌、阿胶养血止血,干地、白芍养阴,岗捻根补血收涩止血,五味子、煅牡蛎收涩止血。

  加减法 伴小腹疼痛夹血块加益母草30克、生蒲黄10克、香附12克以理气活血,止痛止血。流血量多,加茜草根15克、地榆15克以凉血止血。

  典型病例

  黄××,女,48岁,工人,门诊号012053。患者阴道不规则流血3个多月,量时多时少,经色鲜红,腰酸,口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小便黄少,大便干结,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细数,已婚,孕3产2人流1,己上节育花环10+年,妇科检查 外阴潮红,阴道血污,子宫颈光滑,见环尾长1厘米,子宫体前位,大小活动正常,双侧附件正常。B型超声波检查提示 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宫内节育环。诊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肝肾阴虚型。即予除环术加诊断性刮宫术,刮出子宫内膜约10克,病理检查提示 子宫内膜呈囊腺型增生。

  中药拟方① 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岗稔根30克,干地20克,白芍15克,首乌20克,阿胶10克(另溶),益母草30克,炒蒲黄10克,用药5剂,阴道流血干净。

  拟方② 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岗稔根30克,干地20克,白芍15克,首乌15克,山茱萸10克,菟丝子15克,太子参15克,鸡内金10克,排卵前期及经前期加用赤芍15克,丹参20克,牛膝9克,月经期量多时改用方①,共调经3个月,月经周期及量、色、质恢复正常,追踪一年无复发。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