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家养生精要
发布时间: 2022-11-19
图书目录

上古西周
岐黄探索长寿之理
岐黄论谈人生发育
岐黄评说养生“四种人”
彭祖论摄生养神
姜子牙垂钓养生
春秋战国
管子论节食止怒
医缓论行恶损寿
医和“六淫”致病论
公孙侨论近婚不殖
晏子论破迷信保性命
老子论遵循自然法规修身养性
老子论“玉泉”驻颜
孑L子论以德助寿
孙子养生处实论
程子华以智养生
墨子“五行”养生论
孟子论养“浩然之气”
庄子论养生须少私寡欲
列子论心理诊治
屈原论端操持正
苟子论“以公义胜私欲”,勤劳健身
扁鹊论有疾早医
韩非啬神养生论
吕不韦论损寿“三患”
汉晋三国
仓公答文帝论养生
枚乘《七发》养生论
刘安养生之训
司马迁忍辱养生
扬雄养生大论
桓谭论形神持养
王充论养气健身
潜夫论治病犹治国
荀悦“秉性中和”养生论
张仲景论官吏养生
郭玉养治论
应劭论惊恐自伤
曹操论养怡之道
诸葛亮论以静养性
华佗阴阳养生论
董奉倡导植树卫生
阮籍论祛焦养生
嵇康养生服食之道
向秀养生适中论
葛洪论丹药养生
陶渊明田园养生
褚澄论除疾康生
陶弘景论养生方、契、要
萧衍为帝养生四法
颜之推养生家训
隋唐五代
孔志约修本草拯生灵
孙思邈论“性自为善”
孙思邈论养老之要
孙思邈《卫生歌》
司马承桢“五解”养生术
王冰注《内经》,倡奉生
杜甫论怡心养生
陆羽著《茶经》,益养生
白居易乐天养生
白居易讥讽求仙
刘禹锡论生由养致
柳宗元教诲庶民养生
吕洞宾论人身“三宝”
钟离八段锦引导法
钟离五脏真气说
马自然德善养生说
陈抟论睡功
孟昶论赏对联益年寿
两宋金元
欧阳修论“五友”养生
邵雍论睡眠养生
王安石“清心治本”养病论
沈括论治病“五难”
王令论用医之道
钱乙实言笃行救苍生
苏轼论养生“三戒”
苏辙论茯苓养生
王怀隐论枸杞延龄
蒲虔贯论养生药枕
温革养生语花
陈直论病前自防
陈直录养老奉亲歌
陈自明论妇人养生
陈自明论胎儿养教
刘完素论修真之要
洪迈论日灸健身
陆游养生座右铭
陆游“四爱”养生说
范成大割愁养生
丘处机四时摄生论(春)
丘处机四时摄生论(夏)
丘处机四时摄生论(秋)
丘处机四时摄生论(冬)
张从正祛邪养生论
李东垣论养生真趣
文天祥图志养生
曾世荣正心修身论
朱丹溪养老论
李鹏飞男女房事论
王圭论泰定养生
明代清朝
宋濂论积劳成疾,精护祛病
刘基论养生安邦
贝琼论心明眼亮寿延长
方孝孺论损生来自昧治身
方孝孺论养身治疾之道
朱权论耄老调养
沈仕论“七情”致病
万全论弃疑养生
万全谈婴儿养护
万全养生“四要”
李时珍集药学大成,开生民寿域
李时珍《奇经八脉考》
李时珍论饮酒利弊
杨继洲针灸卫生论
李贽论读书怡性养神
龚廷贤论医家病家之要
沈之问忘我攻恶疾
王肯堂辞官习医济世
徐春甫论庸医害生
李梃正宗养生论
陈实功论医家修德养生
吴有性杂气伤生论
张景岳论养形
喻昌调和营卫说
李中梓记述黑发良药“何首乌”
冷谦论修龄要旨
蒲松龄论除妖护生
玄烨倡导国民健身
程国彭论知医保身
叶天士论颐养功
叶天士抗老秘诀
曹雪芹论放风筝健身心
郑板桥论仁慈养生
徐大椿论人参药用
乾隆皇帝养生诀
袁枚论文人养生
沈金鳌尊生论
赵学敏论草医济世
吴鞠通论爱民慎医
陆以活论医家周察救生
王清任绘脏腑救黎民
陆懋修论安逸生疾
曹慈山论粥食养生
高桐轩论老人“十乐”

书摘

黄帝和岐伯促膝长谈,述阴阳气运之理,明养生治疾之道,寻治世救人
之法。黄帝还同岐伯谈了世上有四种人,即“真人”、“至人”、“圣人”
、“贤人”,并道出了他们之间的区别。实为识人养生之高论。
黄帝说 我听说在远古时代,有一种精通养生保健规律和方法的人,他
们始终能够保持真气和精气的充盈,被称之为“真人”。这种人能“提挈天
地”,“把握阴阳”,掌握自然界变化无穷的奥妙,来进行养生保健。他们
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性合于道,精神及于至真
,故他们的寿命可以与天地同在,无有终时。
在中古时代,有一种稍逊于“真人”的人称为“至人”。他们品德纯朴
,全面掌握了养生之道,能使自己的身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
,积精全神”,心神可以任意到达天地间最美好的地方,悠然自得。他们的
视觉与听觉特别灵敏,可远际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如果能达到这一步
,就可以延长寿命,而使身体健康,不衰。
还有一种仅逊于“至人”的人称为“圣人”。他们养生的特点是,能巧
妙地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而安然自在地生活,“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
。他们随时调整自己的生活规律,尽量适应社会一般生活方式和习惯。他们
的举止和行动,在外表上和常人一样,但是思想和处理事情的方法,却不与
世俗同流。“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形体不敝,精神不散”,
可以长命百岁。
P4-5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