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养生|【流行时尚】
发布时间: 2022-11-19
鲁迅爱吃北方面食
鲁迅在北京居住了15年,这使他养成了喜欢北方面食的饮食习惯。在他晚年居住上海时,仍念念不忘北方的面食。许广平曾提出给他请一位北方厨师,因为鲁迅嫌费用太高而作罢。鲁迅时常走进上海的北方饭馆。
  饼,是鲁迅最为喜欢的北方面食之一。在北京时,鲁迅经常吃这样一种饼白薯切片;加入面粉.鸡蛋;然后油炸。鲁迅还常以这种菜谱上没有的饼招待客人。人们戏称这种饼为鲁迅饼。
  在“面食之乡”的山西,有一种叫“闻喜煮饼”的名吃,被誉为山西“饼点之王’。煮饼在明末就已有名气,从清代开始,闻喜煮饼不仅畅销北京、西安、济南、开封等内地城市,而且闻名于上海、广州、海南等地。晋南的一些县城和大集镇,一般经营食品的店里,都挂着‘闻喜煮饼’的幌子,作为招揽顾客的名牌。喜欢吃北方面食的鲁迅;自然也喜欢吃这种饼,还将它写入小说《仿徨孤独者》之中“我提着两包闻喜产的煮饼去看友人。”闻喜煮饼随着鲁迅的小说,更加声名远播。
  闻喜煮饼是一种油炸的点心。在晋南民间把“炸’叫“煮’,炸油条都叫作“煮油条’。闻喜煮饼形似圆月,由于外皮粘满白芝麻,所以外观是白色。
  掰开两半,外皮可拉出3~6厘米的一窝金丝,吃到嘴里,酥沙松软,不皮不黏;甜而不腻,食后回味,有一种松柏的余香。
  [食后一得]
  闻喜煮饼始于清康熙年间。相传康熙皇帝巡行路经闻喜时,闻喜官绅为接圣驾,遍选名师治宴。席间,皇上觉得其他肴撰都淡而无味,惟有煮饼滋味独特,余味绵长;不禁喜问其名,众官宦搜索枯肠,都想取一个吉利的名称来讨皇上高兴,但因皇上突然发问,不免一时语塞,无言以对。皇上见此情状不觉笑道;“就叫煮饼吧。”于是康熙皇帝命名的闻喜煮饼就此名声大噪并流传至今。
  闻喜煮饼风味佳美,营养丰富,吃起来越嚼越香;带有一种异样的甜香味,令人回味无穷。即使储存百日以上的时间;也不会发霉变质,除因油分.蜜分凝结,吃起来不太酥沙利口外,仍然颜色鲜雅,气味芳香。

毛泽东饮食保健语录
遇事不怒,基本吃素,多多散步,劳逸适度……
  我想吃什么,就是我身体里缺什么,吃下去就能吸收好……
  医生的话,不可不听,也不可全听;全听你的我就完了,全不听你的我也不行。
  补品能少吃就少吃……战胜疾病,保持健康,主要还得靠自己身体的力量。
  我十分能吃,七分能睡。
  运动就其作用说可以代替药物,但所有的药物都不能代替运动。
  给我吃些“糙米”
  有一次,主席脚痒。他找吴旭君护士长说 “这段时间给我吃精米太多,给我吃些糙米吧。”吴旭君找到管理员吴连登说了此事,这时离开饭的时间已很短了,吴连登赶紧给玉泉山农场的同志打电话,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搞上二两糙米。磨糙米的方法是将稻子用砖头在地上搓去稻壳就行了。这样,当晚就用这种糙米做成了米饭。主席吃了很高兴,此后工作人员就经常给主席做糙米饭吃。
  专家点评 毛泽东对营养学方面的知识早有研究。脚一痒,他就知道要吃糙米。糙米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B1具有维持神经与心肌正常功能的作用,并有稳定情绪和增强记忆力及生命活力的作用。人体内缺乏维生素B1就容易患“脚气病”,缺乏严重时可引起胃肠功能减弱,出现便秘、消化液分泌减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病症。此外,糙米中还富含膳食纤维,具有润肠通便和降血脂、降胆固醇的作用。
  中南海的小鱼小虾
  在中南海,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中南海的湖里常年有几只用柳条编织的鱼篓,鱼篓里放上肉类等一些诱饵。这几只鱼篓是专门用来给毛主席捉小鱼小虾的。每天早晨,工作人员去将鱼篓中的小鱼小虾倒出来,趁着新鲜做给主席吃。毛主席每顿饭都会将这些小鱼小虾连皮一起吃掉。这是主席餐桌上常年不断的一道小菜。
  有时候中南海的小鱼小虾不够吃,生活管理员就让玉泉山农场的工作人员在稻田里捕捞,以保证毛主席每天都能吃上新鲜的小鱼小虾。
  专家点评 毛泽东餐桌上常年不断有小鱼小虾。毛泽东喜欢吃,这与他年轻时在湖南家乡养成的饮食习惯有关。毛泽东的这一饮食爱好,对他的身体健康很有利,既可以补充钙质,又可以补充蛋白质。
  “我想吃什么,就是我身体里缺什么”
  毛主席吃东西是很随意的,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他有个说法,就是“我想吃什么,就是我的身体里缺什么,吃下去才能吸收得好,你们谁也不要限制我”。
  这就难免要发生一些矛盾。有些医生为了他的健康自然要提出一些营养方案,这些意见往往会和他老人家发生摩擦。
  有人建议他吃高营养、高蛋白的东西。他说 “你们说的那些山珍海味,我不喜欢吃,我不想吃的东西你们就不要勉强我,我吃了不舒服,就说明我吸收不了……”

庄子听息法
庄子听息法是二千多年前庄子发明的最简单实用、却易学难精的气功。它的操作方法是坐着或躺着;闭上眼,用“心”去听自己呼吸的声音,如此就可以治疗疾病;使身体转弱为强。为什么不是用耳去听呢?因为,用耳是听不见的。而凡听得见的呼吸声,如粗大的呼吸、喘息等是不合格的练功方法。凡调息应该柔和.细长.均匀,鹅毛也吹不动,那代表你已逐渐入静;但这呼吸却是没有声音的。
  那么,如何用“心”去听呼吸呢?它既没有声音,而只能感觉它的一出一入。那是可以的。最初可能比较困难,但有一个方法,就是在最初的五十次或一百次呼吸的时候,用自己一只食指横放在鼻端下半寸处,以食指感受鼻中气息的出和入,就容易得多了。其感觉一般是一小股热气的出入。在五十或一百次呼吸之后,逐渐移开手指,再细心感受你自己的每一次呼吸。只要用心去“听’;是可以感受到的。
  那么这庄子听息法又如何可以治病呢?道理也很简单。由于我们要高度集中精神和注意力,才不会错过每次呼吸的出入,无形中等于以一念代万念,脑子不再杂念丛生,这就逐渐达到放松和入静的效果。能放松;能入静,就可以止痛(慢性病发作),进而治疗疾病。
  庄子听息法最适宜年老及体弱多病的人练习。你只要平静地仰躺床上,闭上眼练习,由最初默数呼吸的次数,进而逐渐忘记了呼吸,很快就可以在放松中入睡了。睡醒之后,人会无比舒畅。于是起床散步,活动一下筋骨,在略感疲乏时再躺下练习,不久又可再入睡。睡醒又可再练习。经过多次的反覆练功一入睡一醒来一散步时再练功,衰弱的体质和疲乏的身心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慢性病发作的痛楚也会由痛到不痛,再痛<第二次练功>到再不痛。日子有功;就进一步由量变到质变,慢性病会好转甚至痊愈,人的体质也将转弱为强了。
  当然,治好了疾病,要使体质真正强壮;还必须从事其他体育锻炼如游泳、跑步.打球等。假如你身体肥胖,或有其他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之类,体育锻炼是不太适宜的。因为较为剧烈的运动;会使你大量消耗氧气,而陷入严重的缺氧状态!由于运动量难以控制;过度缺氧会十分危险。你想增强体质,可以练站桩气功,它运动量极大,却不会陷入缺氧,因为它是位静运动”。
  真正要练好庄子听息法,要非常专心和有恒心才成。在练习过程中,很容易杂念丛生;思想随时会开小差,效果就大打折扣。所以要时刻提防杂念的出现。练功的秘诀在于杂念来了,重新再数呼吸。在最初练习时,一小时之内,可能产生几十次杂念。但不可灰心,再努力,日久杂念自会减少。如到达一小时只有几次杂念已很好了。其次病的痛楚也容易使人灰心,但你只要有信心坚持下去,痛楚将逐渐减少和消失。

乾隆的养生之道
中国封建社会的皇帝中,即位时间最久,寿数最高的皇帝莫过于乾隆。他25岁登基即位,做了60年皇帝后,又当了4年太上皇才死去,享年89岁。比起爱心觉罗氏的另一位皇帝同治,竟高出70年的寿命(同治死时才19岁)。而且,在他当上太上皇的几年里,依旧事必躬亲,抓权不放。可见,乾隆晚年的生命质量也是很高的。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心态,对健康有直接的影响。当不良刺激发生时,关键就看你如何把握。
  史书记载乾隆平定边疆;俘回一位绝色女子,非常喜爱,封为香妃。然而这位刚烈女子,守身如王,誓死不从帝意。乾隆见了,反而愈加珍爱。现在北京新华门的彩楼;就是乾隆为此妃所建。一介帝王天子,百般曲迎于一个俘奴,可谓用心良苦。就是这样,乾隆也没有让这位香妃回心转意。
  皇太后怕儿子有什么闪失,趁着皇帝走开一两日,下令赐香妃死。皇帝回来知道后;那份心痛不用言表,可是他自能泰然处之,并未造成怎样的打击。
  而另一位皇帝顺治则不然。顺治有一位心爱的妃子董鄂死了,真使皇帝断肠裂肺,寻死觅活,闹着出家,结果家没有出成,24岁年纪便早逝而去。相形之下,两位皇帝对应激事件的处置能力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要想长寿,就要学会正确把握心态,平衡心理,善待生命。
  脑细胞活力的减退,常常是中老年朋友比较烦恼的事情。许多人稍有些年纪,便觉得“脑力不够”,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懒于思考,一段文字要看上半天,再好的电视节目看不了一会儿,便失去了兴趣,正可谓‘人老先老脑’。这是一种缺乏脑力锻炼的基本表现。
  乾隆这位皇帝对于锻炼大脑是很有讲究的,前面讲过,他到了85岁的年纪,尚不敢稍有懈怠,做到事事关心。据史书记载,这位皇帝御制诗文有41000多首。这是个很惊人的数字。宋朝有位诗人范大成,写诗1万多首。陆游一生中也才写下诗词9300首。而比起乾隆皇帝来说,尚不足其1/4。当然,乾隆的诗,可能有捉刀之作,但4万多首诗;平均89年中每天写诗13首,这种持之以恒的勤奋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对诗名的推敲,恰恰是锻炼大脑的最好方法,其他如书法、奔棋.写日记、背英文单词等,也都是锻炼大脑的最佳选择。可以说,那些笔耕不止、创作不断的脑力劳动者,长寿的希望是很大的。

师法老子留住青春
 老子以长寿著称于世,《史记》中记载“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本文拟从老子留下的《道德经》中探讨他的长寿之道。
  自然长寿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一词在老子的思想体系中有丰富的内涵。自然可理解为保持事物原有的状态和发展规律,不要人为的破坏或歪曲,它表明了事物存在的一种状态,是道的本质特征。自然而然,才是真正的“长生久视”之道。事实证明;不苛求长寿者反而是长寿者,那些追求长寿而不择手段,肆意破坏自身发展规律的人反成了短命之人。这就说明,自然是外界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个体的人,就不应该破坏自身的规律,要效法天地的长久之道,即;“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生命反而能够延续,这就体现了老子养生学中深刻的辩证法思想。
  无为不争
  老子认为保持自然状态,最重要的是要无为不争。而事实上在当时的社会中存在着大量的争斗现象;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私心杂念所引起的,有的为利,有的为名;但无论哪一种情况,最终的结果都可能导致生命的过早终结。因此,一方面,他特别推崇无为不争的养生方法;认为想长寿的人就要像水一样,要有水的品德;因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所以最接近于自然之道。水也是柔弱,而柔弱正是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体现,他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脆弱,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另一方面;他认为,如果为了名利而斤斤计较,那就会“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整日沉浸于争斗的欲念之中,必然不能长生。
  清心寡欲
  老子认为,争斗的根源在于内心的私欲,由于私欲的升起掩盖了内心纯朴的自然本性,必须清心寡欲,把恢复人的自然本性当作达到长生的手段,提倡养性,即人的精神环境的锻炼,通过养性,到达赤子心态,保持天真浪漫、纯朴无私.安静和谐的精神状态;可以使人少生病.不生病,不求长寿而自延。反之,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如果经常处于波动之中,为“五色.五音.五味”所迷惑,必然导致“目盲、耳聋.口爽”的后果,更严重的是“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则欲求长寿而不达。现代医学亦证明;有55%一80%的疾病与情绪异常有关,头痛、失眼.消化性溃疡高血压、癌症等,无不与情绪异常有关。

曲园老人养生有术
晚清经学大师俞樾(1821-1906),字荫南,曲园居士是因居室而为号,浙江德清人。他一生著作极丰,所撰诸书总名日《春在堂全书》。对中国古典文献的研究和整理殊多贡献。在治经之余,对中医药学也有所研究。校沽《素问》,释岐黄之玄奥。校读《素问》所做的札记四十八条,乃俞氏用考据方法对《黄帝内经》所作的“探颐索隐”、“辨讹正误”,其中不乏精彩校语。所处时代正值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晚清,特别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鸦片涌入国门,残害国人。俞氏深怀忧虑,极力主张戒烟。将他人所传戒烟有效方二首刊人《春在堂随笔》,以期戒除烟害。
  俞曲园从九岁开始作文,到八十岁搁笔,案犊劳形费精耗神整整七十年,却得享八十五岁高寿。这与他一生注重养生之道有关。他备极推崇盂子的养生论,奉行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为养生之大旨。他认为,要养生,就必须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豁达的思想感情,摈弃世间名利虚荣。俞氏三十八岁任河南学政,因出科举试题犯了讳忌,被弹劾而罢官。从此他真正地做到了淡泊名利,远离官场,潜心著作。他自撰一联,表述自己修持浩然之气以潜心学术的决心 “读书养气十年足,扫地焚香一事无。”因为没有了官场酬酢,所以真正做¥叮无官一身轻,可以快心乐事地从事自己喜欢的著书立说和学问之道。俞氏的养生之道,重视从精神情志来防治疾患。他曾抄得“读《易》有得方”指导养生 “民,君子以思不出其位,此方治心。心之富则思,多思伤心;手之以艮,则随事顺应,无人而不自得矣。损,君子以惩忿窒欲,此方治肝治肾。多怒伤肝,多欲伤肾,惩之窒之,则肝木不致妄动,而肾水亦易滋长矣。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此方治肺治脾。多言伤肺,多食伤脾,慎焉节焉,可以保肺而健脾矣。”认为此方“颇有思理。试用其方,则五脏皆受其益,河却病延年之上剂也。”民、损、颐,是易中三卦。此方提出“思不出其位(慎思)”、“慎言语,节饮食”、“惩忿窒欲”等几个概念,目的是达到治心、治肝肾、治肺脾。俞樾从精神、心理、情志三方面论述养生,丰富了祖国医学理论。
  俞曲园生活简朴,在春在堂手书楹联 “越山吴水随所适,布衣蔬食了余生。”又作诗曰 “世局变迁如傀儡,老怀清静喜浮图。布衣蔬食浮生了,随意勾留越与吴。”诗与楹联可以互读印证,这是夫子自况,说的都是他生活恬淡、随遇而安的晚年生活境界。他说 “余居家所服之服,无非布者,惟出而与人间周旋,则以其外衣。盖不敢以大布之衣,登人之堂,使人诧为怪物也。至蔬食,则数岁以来,已习以为常。一月中,不蔬食者不过一二日耳,即偶一食肉,亦不过一片。此外,如鸡鸭鱼虾之类,概不沾唇。”生活简朴布衣蔬食,是俞氏高寿的一个重要原因。

袁枚吟诗话养生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享年82岁,被誉为“一代文星兼寿星”。他在老年用诗作表达了他的养生观和生死观,颇能给人以启迪。
  袁枚喜爱远游、登山等活动,从运动中求得健康和欢乐。“我年六十四,今春犹聪强。上山不嫌高,坐夜不厌长。有时逸性发,跳跃如生漳。”(《病后作》)“闲扫萧斋静扫绳,修行何必定如僧。”(《偶成》)主张动静结合,在读书间隙不妨做点清扫书斋等事,既可活动筋骨,又可创造清洁的环境。到了古稀之年,从事剧烈的活动不行了。又该作何消遣呢Z他写道 “一笑老如此,作何消遣之?思量无别法,惟有多吟诗。”(《追怀杂诗》)又道 “我生嗜好多,老至亦渐忘,惟有两三事,依旧欢如常 摊书傍水竹,随手摩圭璋;名山扶一杖,好花进一觞;谈文达甘苦。说鬼瓷荒唐。七十苟从习,逾矩亦伺妨!”(《书所见》)
  袁枚处世积极乐观,直到晚年仍笔耕不辍。“譬如将眠蚕,尚有未尽丝。何不快倾吐,一使千秋知。“(《遣怀杂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乐观进取的精神。
  袁枚不仅“八十不知老”,且能坦然面对死亡,认为那是自然规律。无须畏惧。他在《喜老》诗中写道 “一起百事生,一眠万事了。眼起即轮回,无喜亦无恼。何物是真吾?身在即为宝。就便再龙钟,凭人支笑倒。试问北邙山,年少埋多少!”作者自豪自足、洒脱乐观的情绪溢于言表,令人敬佩。64岁那年,袁枚患疟疾,病愈后自感消瘦异常,精力大不如前,因此,他谆谆告诫老年朋友 “始知将尽灯,不可使扇风;又如将落叶,何堪风再戕!寄语衰年人,寒暑宜周防。”(《病后作》)人到衰老之年,经不起风吹霜打,应该小心提防寒暑的变化和疾病的侵袭。

姜昆的糊涂和潇洒
相声演员姜昆说,我写过一篇文章《一二三四五--相声演员健康谈》,发表在南京的一个杂志上。
  “一”是一个中心 以心理健康为中心,有了健康就有了一切。
  “二”是两个点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人在世上不能叫真儿,该属于你的不见得永远属于你,不该属干你的可能属于别人,这就是公平地对待别人,也公平地对待自己。人到一定岁数,除了心理平衡,还要注意一点生活保健。
  “三”是三个忘记 忘记年龄、忘记疾病、忘记恩恩怨怨。病这东西不能琢磨,一琢磨就能琢磨出病来。
  “四”是四个老 老窝、老伴、老友、老底儿。由于工作原因,我经常住饭店,在饭店的时候想家,这很正常,如果在家的时候想饭店,这人就不正常了。(笑)老了老了看出“伴”的重要,“小蜜”再好不能跟你一辈子,对不对?前院着火后院着火,最后把自己烧死了。(笑)你高高在上时的朋友,你破落了还是你的朋友,还能跟你互相交流。
  “五”是五个字 笑、俏、跳、唠、掉。年轻时可以不在意,到一定岁数可要注意精神面貌。要学会“掉价”,在年纪上“服老”,在职位方面能上能下。

国药泰斗无药养生
 被中医界尊为“国药泰斗”的金世元先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药材系统高级职称评委、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他享有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尽管金老和各种名贵药材打了一辈子的交道,但是他却提倡“无药养生”。
  任何病都要靠自我调理
  可以用三句话来总结他的“无药养生”之道 粗茶淡饭;保护好脾胃和肾脏;合理运动。
  一辈子与药打交道的金世元说 “我的‘无药养生’靠的就是粗茶淡饭。此外,我平时爱吃大枣,一天吃三个,一辈子都不显老。”在养生方面,金世元除了强调“食补”的重要性外,还告诫人们一定要注意保护脾胃和肾。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胃坏了,消化不好,人的营养就差;有病了要吃药,药到了胃里无法分解,药性无法起作用,吃了也等干白吃。肾功能不好,体内的废物就无法排出,这就是把一个人的根本破坏了。
  干洗脸吐故纳新保健操
  金老年过古稀,依然精神矍铄。金老说 “我起床讲求三个半分钟,即醒半分钟,坐半分钟,站半分钟。然后在床上就可以进行简单的锻炼。第一步控脸,俗话叫干洗脸,每次30遍;第二步,搓耳朵,也搓30次,耳朵的穴位很多,能够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再往下搓脚,我两脚对搓,两只手就专门搓脚心…??每天一个小时,一项一项地进行锻炼。从周身的主要穴位,循序渐进到全身的简单运动,就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 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
  床上锻炼之后,金老就到楼下的公园里,找一个人少的地方,做几次深呼吸,而这就是他坚持了18年的深呼吸锻炼,并因此受益匪浅。经过一番吐故纳新之后,金老还要再花上15分钟,做一套保健操。吐故纳新再加上做操,每天不到20分钟的时间。十几年来,无论多忙,金世元从没有间断过。而每次做这些时,金世元还有一个雷打不动的规矩 日出之后再锻炼。他认为只有太阳出来了,空气才新鲜。 

神秘而浪漫的庄子
 “庄周化蝶”这一古老而浪漫的故事流传至今,令人觉得仿佛进入仙境一般。庄子名周,字子休(生卒约在公元前369-286年)。《汉书、艺文志》把他列于道家,与老子并称为道家之祖,故此就形成了“儒必称孔盂,la爻评献薄
  庄周继承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并进一步发展建立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主观唯心体系。他坚持虚无主义人生观,对整个人生采取虚无主义态度,幻想摆脱一切外物和肉体的束缚,追求一种个人精神上绝对自由的境界。
  在养生上,他认为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顺着中间)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尽年。”(《养生主》)庄周解释“缘督以为经”时,举了后来广为流传的“疱丁解牛”的故事来解释。他说依乎天理,顺乎自然,不走极端,通过“虚己”。“顺物”两个途径来达到健身的目的。
  在性情方面,庄周认为生老病死都是自然的变化,只要看破就可得到“逍
遥”。“至乐活身,唯无为几存。”(《至乐》)就是此意。庄子既然继承了老子的思想,自然其生活哲学也必然带着老子的烙印。他提出的“虚静恬淡,寂寞无为”和形神合一的观点,成为后世道家修炼己身的主要原则之一,同样也成了中医养生学的一大观点。庄子还道出了“精神守静”的具体方法--心斋 人们应心态专一,排除杂念,超然于物外,达到“归心于虚,凝神平静”的境界,最后对境视而不见,听而不一闻,精神专,即可达养生目的。(“若一态,无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所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庄子还指出彭祖等人长寿的原因“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他还告诫人们 “人之所畏者,衽席之上欣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达生》)即养生必须谨饮食、节色欲,不可纵一时之欲,不顾后果。

吕不韦论养生“三患”
吕不韦,战国时秦国丞相。著有《吕氏春秋》一书,内有专论养生长寿之篇章。
  “圣人于声色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舍之,此全性之道。”吕不韦指出,自古富贵之人都想长寿,但寻求长生不老的仙丹妙药,只能是水中捞月。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修节止欲,方得身心之康泰。他总结出了丧生损体之“三患”
  一是好逸恶劳。“出则以车,人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蹶之机。”有些富贵之人,终日过着四肢不勤,五谷不分,衣来伸手,饭来张D的寄生生活,这样的人安能长生?
  二是恣食酒肉。“肥肉厚酒,务以相强,命之日烂肠之食。”有些富贵之人,大杯喝酒,大块吃肉,终日过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殊不知“酒是灌肠毒药,色是别骨钢刀”。古人云 “大醉必生大害”。
  三是奢侈腐化。有些富贵之人,依仗手中权势,贪污腐化,日出鱼肉乡里,夜宿花街柳巷,喜听靡靡之音,终日纵欲放荡,这样的人焉能长寿?

乐天法师的长寿之道
  乐天法师100多岁了身体还特别健康;耳不聋,眼不花,牙齿完好无损,总是红光满面,一副乐呵呵的样子,给人一种气定神闲的感觉。
  有一位生命学专家想从法师这里得到一种长寿秘诀,就专门来寻访乐天法师。
  第一次寻访时,乐天法师说“没有什么秘诀啊,连我也没弄明白,我是为何如此长寿的。”
  几年过后,生命学专家不甘心,再次拜访乐天法师。
  乐天法师说;“我知道为什么了,但是,天机不可泄露。”
  又是几年过去了,乐天法师的身体依然强健,一点也看不出老态,就像进入了时光隧道。
  生命学专家再次来拜访;他对乐天法师说,他对生命的探讨,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全人类。这次,老法师终于说出了他的长寿之道,他不无遗憾地说“我从60来岁就盼着圆寂,视圆寂为佛家的最高境界.最大快乐。可是;我的修行一直不够,一直未能实现早日圆寂的最大夙愿这,也许就是你要探讨的长寿的奥秘。
  视死如归.恬淡平和的心态,让老法师早早卸下了生命和心灵的重负,一直生活在别样的期待和无所畏惧的轻松愉快之中。生命之树在心灵的沃野上,便一发而不可收地膨胀着年轮。顶端Posted 2008-11-2421 30|送花扔蛋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