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湖阁-中国哲学-简论阴阳学说
发布时间: 2022-11-19
欢迎光临!本站网址http //www.cqthg.cn 你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中国哲学】返回首页简论阴阳学说加入时间 2006-12-10作者 李彦鸿

阴阳学说是中国哲学中影响深远的著名理论。它充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可以说不懂阴阳学说,就不会弄懂中国的哲学,也难以理解中国的众多的文化现象。本文拟对中国的阴阳学说基本内涵予以简略的描述。

阴,《说文解字》曰 “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说文系传》曰 “山北水南,日所不及”。阳,《说文解字》曰 “高明也。”《说文解字义证》 “高明也,对阴言也。”中国学术界普遍认为,阴阳概念源起于古人对地势的向阳与背阴的认识。如《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 “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凡是照射到的地方就是阳。山的南面、水的北岸均能直接被阳光照射到,都是向阳面,故山南水北为阳,反之,山北、水南为阴。如秦都咸阳,就是因为其位于九宗山的南面,渭水的北面,正好山水皆阳,故曰“咸阳”。华阴在华山之北,故曰“华阴”。对这种朴素的认识的总结,上升到对事物普遍的哲学认识。在中国哲学里,阴阳则指两种既对立又相联的力量,存在于世界上一切事物里,宇宙的一切现象都是由阴阳两个原则、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而产生。阴,本义指没有阳光的阴影和黑暗,引申为代表被动、阴暗、女性、夜间、冷、柔软等;阳,本义是阳光,或任何与阳光相联的事物,引申代表主动、明亮、男性、日间、热、光明、干燥、坚硬等。老子在《道德经》中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对阴阳的这种原始认识在周朝迅速泛化概念化。周代人还开始用阴阳概念解释自然现象,如伯阳父将地震成因归于“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阴阳学说是对世界认识的一种二分法,阴与阳正是对天地、男女、昼夜、炎凉、快慢、上下、前后、内外等等二分法的一种高度抽象与概括。

二、阴阳对立

阴阳学说认为,自然之万物万象,其内部都存在着相反的两种属性,即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两方面既对立矛盾又相互统一,在对立统一中产生变化,生成万物,阴阳是一切事物的始终。如八卦,即由阴与阳两种对立的符号组成,阴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不断演绎下去,即可推演万物。《周易乾坤凿度》指出 “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乾,纯阳,坤,纯阴。

三、阴阳属性

阴阳不但统摄了万物万象的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而且具有两种不同的属性。这两种属性不是任意指定,不能随意颠倒,而是按照一定规律归类的。《系辞》有“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的说法,这就是阴阳划分的标准。乾为父,坤为母,生震、艮、坎、巽、离、兑六子,六子分男女,即天地生万物,万物无不分阴阳两种属性。凡类似男、高、大、坚、奇的性质的,均属于阳的范畴;凡类似女、低、小、柔、偶的性质的,均属于阴的范畴。

四、阴阳互根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或现象中对立着的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阴与阳的每一个侧面都另一侧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即没有阴,阳就不能存在;没有阳,阴就不能存在。没有乾就没有坤,没有天就没有地。因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阳互以对方为根。

五、阴阳消长

阴阳学说认为,万物万象中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是运动变化的。在运动中阴阳两个方面是此消彼长、此进彼退的。在一种动态平衡中保持事物的相对稳定和政党发展变化。《系辞》指出,“日往月则来,月往日则来,日月相推而生明焉。寒来暑往,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成岁焉”。这是正常的变化,如果变化不正常,则是平衡被打破,事物就会发生质变,变成另外的事物,即阴阳转化了。

六、阴阳转化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不但对立统一,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会向其对立面转化。《系辞》说,“阴阳合德,则刚柔有体”。阴阳对立,又互相统一,互相依存,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使阴阳长期共存。同时,阴阳也可以互相转化。“生生之谓易”,“道有变动,故曰爻”,易即阴阳相易,阴极生阳,阳极生阴,所以就阴变阳,阳变阴。阴阳转化,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事物只有而且必然会顺着阴阳变化的规律发展下去,这是无法逆转的客观规律。

总的来讲,阴阳学说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充满了辩证法,在我国古代的科学发展中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学习继承传统文化,不能不知道阴阳学说。

【关闭窗口】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