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称亟待规范
发布时间: 2022-11-19
中药名称亟待规范中药名称亟待规范

--------------------------------------------------------------------------------

http //www.100md.com2002年8月14日中国中医药报

中药名称很不规范,有一药多名的,一名多药的,相互交叉,难以区分。这些名称在论文、书籍、处方中随意应用,这给中药研究带来很多麻烦,人们越来越希望中药名称规范。

一、药品名称的现状

中药名称的不统一、不规范由来已久,这在历代医药文献中随处可见。其原因有很多,但主要还是重视的力度不够。就拿国家2000年版《药典》一部(以下简称《药典》)与国家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六版《中药学》(以下简称《中药学》)相比,就有许多来源一致而名称各异的现象。如来源于BambusatextilisMcClure或SchizostachyumchinenseRendle,《药典》称之为天竺黄,《中药学》教材称之为天竹黄;来源于GentianascabraBge.、GentianatriflraPall.、GentianamanshuricaKitag.,《药典》称之为龙胆,《中药学》教材称之为龙胆草;来源于氧化物类矿物赤铁矿的矿石,《药典》称之为赭石,《中药学》教材称之为代赭石;来源于Pogostemoncablin(Blanco)Benth.,《药典》称之为广藿香,《中药学》教材称之为藿香;来源于CitrireticulataeBlanco,《药典》称之为陈皮,《中药学》教材称之为橘皮;来源于Perillafrutescens(L.)Britt.,《药典》称之为紫苏子,《中药学》教材称之为苏子;来源于PolygonummultiflorumThunb.,《药典》称之为首乌藤,《中药学》教材称之为夜交藤;来源于TribulusterrestrisL.,《药典》称之为蒺藜,《中药学》教材称之为刺蒺藜;来源于AlpiniaoxyphyllaMiq.,《药典》称之为益智,《中药学》教材称之为益智仁;来源于Sargentodoxacuneata(Oliv.)Rehd.etWils.,《药典》称之为大血藤,《中药学》教材称之为红藤。其他书籍中名称不一致的现象更多,不一一例举。

由于这两本书的特殊性,其名称的不统一以及不能确认哪一个为正式的名称,在实际应用中,让人无所适从。这是一药多名的现象,还有一名多药的,就更复杂了。如广东金钱草Desmodiumstyracifolium(Osbeck)Merr.、连钱草Glechomalongituba(Nakai)Kupr.、积雪草Centellaasiatica(L.)Urban、车前草PlantagoasiaticaL.,PlantagodepressaWilld.都称为马蹄草;广东土牛膝EupatoriumchinenseL.、天名精CarpesiumabrotanoidesL.、云牛膝AchyranthesasperaL.var.rubrafusca(Wight)Hook.都称为土牛膝;大活血可以是大血藤Sargentodoxacuneata(Oliv.)Rehd.etWils.、鸡血藤SpatholobussuberectusDunn、五香血藤KadsuralongipedunculataFinet;芍药有赤芍PaeonialactifloraPall.、PaeoniaobovataMaxim.、PaeoniaveitchiiLynch,白芍PaeonialactifloraPal1.;沙参有南沙参Adenophoratetraphylla(Thunb.)Fisch.、AdenophorastrictMiq.和北沙参GlehnialittoralisF.SchmidtexMiq.等。

药品名称相互交叉、盘根错节的现象就更多。如在《中药别名词典》中查正名三七草,可有土三七、见肿消、散血草、破血丹、九头狮子草、血牡丹等别名;同书中九头狮子草、土三七、散血草亦是正名,查出九头狮子草的别名有接骨草、土细辛、万年青、绿豆青、铁焊椒、竹叶青;土三七又称菊三七、天青地红;散血草又称散瘀草、退血草、白毛筋骨草、地龙胆、紫背金盘、破血丹、石灰菜。而接骨草、万年青、菊三七在该书中同样是正名。如此查下去,可将几十种,甚至几百种来源于不同植物的药物联系起来。使用时,单凭名称很难知道用的是来源于何种植物的药材。

二、名称混乱的影响

由于中药名称混乱引起的许多问题,已越来越多地受到同行专家的关注。近年出版的关于药品名称的书籍就是很好的说明,也能充分反映当前药品名称不规范的现状。如《中药正别名》、《简明中药药名词典》、《中药处方名辨义》、《中药别名速查大词典》、《中药别名手册》等书籍。这些书籍虽然不同程度地改善了药名不规范及相互交叉的不良影响,应用有据可查,但这也仅仅是将一药多名和一名多药分别列出来,本身并未改变药名相互交叉、盘根错节的状况,根本不能适应当代及以后中医药发展的需要。

目前,中药名称混乱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研工作人员在查文献时,一般都通过数据库查阅。由于药品名称多不一致,大多难以查准、查全,甚至有许多重要文献漏检,直接影响到科研工作。如一些药物数据库中既有淫羊藿,又有仙灵脾,查其中的一个,必漏检另外一个,因为二者为同一种药。而制作数据库的根源在于发表论文、申报资料等原始文献是否规范,如申报专利,或申报新药资料,或撰写论文中,应用药名不规范,就会直接影响数据库的建设。不用说查文献又快又准,有时候甚至还不如手工检索准确。

第二,药名的不规范直接影响疗效和专利保护。在医生的处方中经常会看见牛夕、天龙、茴香、乌头、花粉、贝母、木通、沙参等,在配药时,直接涉及到用具体药物。如天龙同时是蜈蚣和壁虎的别名;茴香又有八角茴香、小茴香、藏茴香、角茴香等区别;花粉有天花粉和松花粉的不同等等。如此,在药房配药时就需要判断。如若判断给药,就有误判的机会,若所配之药药性相近尚可,若药性相反,轻则贻误病情,重则贻误生命。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由于不规范的药品名称将直接影响专利的保护。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外贸易急剧增加,上个世纪发达国家的专利贸易战也将会在我国重演。在中药专利保护的内容及要求,可能会因名称不规范出现具体要保护的对象模糊,而在以后的市场贸易中受到挑战,其损失也将是不言而喻。

目前,国外在我国申请的天然药物专利,基本上是一个品种的保护要求是一个种属。由于其申请的药物使用除药名外,还有拉丁药名或拉丁动植物名称,如此,保护的对象清楚而具体,也就真正有了法律的保障。

此外,药名的不规范在药品贸易、中医药学者对外交流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确定名称的建议

笔者认为统一常用中草药的名称,势在必行。我国地大物博,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据统计有一万余种。而常用中草药只有几千种,如能以有关政府部门牵头,组织相关专家对常用中草药进行考证,从药物来源、历代应用文献总结、药性、药效、临床应用特点并结合现代研究成果,逐一加以研究、归类,一一对应,制订一个法定名称,在全国推广应用,不仅可避免因名称不规范带来的许多负面影响,而且对中医药的发展、促进中药现代化,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章洪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