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电子版
发布时间: 2022-11-19

  近日,世卫组织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发布消息 任督二脉、正经奇经……3543条传统中医名词有了国际统一的英文名。这一历时4年多的项目终于“开花结果”,《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为曾经五花八门的中医英文翻译作出了统一规范。

  中医术语有了“洋名”,本市中医学界知名专家对此表示 它是中医迈向世界的意义深远的一步,但仅有名词概念还远不够,中医走向世界仍任重道远。

  有了规范载体,还应赋予解释

  中医界长期存在一个困扰 懂中医的外语不好,懂外语的中医不熟。很多中医专家在对外交流时,只得无奈对着翻译先说一通,听任翻译“自由发挥”。任脉、督脉简单翻译成“renmai”、“dumai”,国外学者听得云里雾里,中医专家也不知如何解释才好。

  上海中医大附属龙华医院副院长江启中研究员说,“不少西医专家觉得,中医的望闻问切与西医最新的系统医学不谋而合,这是中医走向世界的一大契机”。有了国际统一说法,中医交流不畅现象将会有明显改善。不过,规范的载体还应赋予充分的解释,才会真正让世界对中医心领神会。如正经十二脉、奇经八脉等,积淀了五千年传统的中医名词术语,经过科学界定确实有其道理,但如何用英语描述其传统来源、存在的科学性乃至功效作用,应是接下来的“重头戏”。

  输出名词,更要输出整体理论

  “中医就是针灸,中药等于花草”,许多外国人对中医存在片面理解。由于无法领会“阴阳之说”等理论,各种翻译著作又大多词不达意,一些外国人甚至直呼中医是“玄学”,这无疑为中医国际化增添了沟通障碍。

  “中医是个整体学说,它包括经络、气血、脏腑等等,针灸不过是一小部分。”市卫生局中医处处长季伟苹说,“可惜中医在输出时,常常被肢解,国外常见短期针灸培训、对付哪种病记牢哪些穴位即可;中药同样如此,哪些单一成分可杀菌、可抗病毒被罗列出来……这显然已脱离了中医本质。中医讲求系统整体,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疗效。”专家强调,中医在输出专业名词之时,更应有意识地输出整体理论,让国外“中医迷”有更全面细致的了解,确保中医走出国门仍能“原汁原味”。

  立足世界,现代中医亟需突破

  医学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绝大多数中医术语却仍是前人数百上千年留下的词汇,这也注定了中医术语晦涩难懂、玄奥神秘的特点。而今,摆在中医领域专家面前最大的问题是 中医要走向世界,先要实现中医的现代化。

  上海市名中医王庆其教授指出,中医治得好病,可怎样才能把“治好病”的机理准确传达给外国同行,目前尚是个难以突破的瓶颈。中医学者在要求他人听懂之时,自身也应抓紧时间寻求理论与临床双方面的突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