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
发布时间: 2022-11-19
苹苹  
  (《吴普本草》)
  【异名】宾草(《山海经》),大萍(陶弘景),]菜(《本草拾遗》),四叶菜(《卮言》),田字草、破铜钱(《纲目》),四眼菜(《分类草药性》),四叶草(《天宝本草》),夜合草(《广州植物志》),水对菜(《陆川本草》),夜关门(《重庆草药》),水草头、水金花头、野连菜、十字草、夜里串、夜爬山(《上海常用中草药》),水羚羊、四瓣莲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水浮钱、四蝶草、四面金钱草(《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苹科植物苹的全草。
  【植物形态】苹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匍匐泥中,细长而柔软,不实叶具长柄,长7~20厘米,叶柄顶端有小叶4片,十字形,对生,薄纸质;小叶倒三角形,长与宽1~3厘米,先端浑圆,全缘,叶脉叉状,下面淡褐色,有腺状鳞片。孢子果斜卵形或圆形,长2~4毫米,被毛,于叶柄基部侧出,通常2、3个丛集,柄长1厘米以下,基部多少毗连;果内有孢子囊群约15个,每个孢子囊群具有少数大孢子囊,其周围有数个小孢子囊。孢子期 夏秋。
  生于静止浅水里。常见于水池或稻田中。温带及亚热带均有分布。植株高5―20厘米。根状茎细长横走,分枝,顶端被有淡棕色毛.茎节远离.向上
  发出一至数枚叶子。叶柄长5―20厘米;叶片由4片倒三角形的小叶组成,呈十字形,长宽各1―2.5厘米,外缘半圆形,基部楔形,全缘,幼时被毛.草质。叶脉从小叶基部向上呈放射状分叉,组成狭长网眼,伸向叶边,无内藏小脉。抱子果双生或单生于短柄上,,而柄着生于叶柄基部,长椭圆形,幼时被毛,褐色,木质.坚硬。每个泡子果内含多数袍子囊,大小孢子囊同生于孢子囊托上,一个大泡子囊内只有一个大孢子.而小孢子囊内存多数小泡子
  【采集】春、夏、秋均可采收。
  【性味】甘,寒。
  ①《纲目》 " 甘,寒滑,无毒。"
  ②《食物本草汇纂》 " 味辛酸,寒,无毒。"
  ③《医林纂要》 " 甘咸,寒滑。"
  【功用主治】清热,利水,解毒,止血。治风热目赤,肾炎,肝炎,疟疾,消渴,吐血,衄血,热淋,尿血,疮,瘰疬。
  ①《本草拾遗》 " 捣绞取汁饮,主蛇咬毒入腹,亦可敷热疮。"
  ②《医林纂要》 " 除烦,解热,消痰,行水。"
  ③《分类草药性》 " 治妇女红崩白带,月经不调,退火消肿。"
  ④《天宝本草》 " 清心解热,去火毒。治螬疳,敷疮,拨云散雾。"
  ⑤《陆川本草》 " 凉血,止血。治吐血,衄血,血热。"
  ⑥《南宁市药物志》 " 治热淋。"
  ⑦《四川中药志》 " 治火眼红肿,牙龈疼痛,热淋尿血,除瘰疬、痔疮肿。"
  ⑧《泉州本草》 "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退癀定痛,行气逐瘀。治水肿脚气,热疮毒,跌打扭伤,虫螫咬伤及疔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 煎汤,鲜者1~2两(大剂量3~5两);或捣汁。外用 捣敷。
  【选方】①治风火赤眼,肾炎、水气脚肿、肝炎 田字草三钱至一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②治疟疾 鲜田字草三至五两。发作前三小时水煎服;或用鲜全草揉细,发作前数小时塞鼻。(《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消渴 苹(暴干),栝楼等分。以人乳为丸。(《本草拾遗》)
  ④治吐血 鲜田字草二两,鸭肝一只。共捣烂,开水烫热顿服。(《陆川本草》)
  ⑤治热疮,肿毒 鲜苹叶一握。洗净并捣匀,敷患处,日换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妇女阴道红肿 四叶草五两。煎水兑白糖服。(《重庆草药》)
  ⑦治疔疮 鲜田字草捣烂外敷,每日换一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⑧治毒蛇咬伤 一鲜田字草全草适量,加雄黄末三钱,捣敷伤口周围。二田字草(鲜全草)二至三两,捣绞汁。冷开水送服,渣敷伤处。(《福建中草药》)
  ⑨治外伤腰痛 先将鲜苹全草六钱至一两,和醋同炒,然后酌加水煎,温服。(《福建民间草药》)
  > > > > > > > > > > > > >
  说「苹」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选集,从它内容的叙述中,不难看出当时人民的生活概况,诗中对於当时的生活环境及许多动、植物也有许多的描述,孔子在《论语‧ 阳货篇》中就提到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於鸟、兽、草、木之名。」他认为学习《诗经》可以认识许多草木鸟兽。「水生植物」在《诗经》中的记载也不少,主要是这些水生植物除了可以当做食物之外,更是祭典中重要的祭祀物品之一。《礼记昏义篇》中就曾记载用苹藻做羹汤来祭祀祖先,表示女子已完成教育,具备了妇人柔顺的德性,所以要用这些阴柔的东西来祭告祖先。
  《诗经• 召南• 采苹》就是一首歌咏南国大夫祭祀的诗
  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_;于以湘之?维W及斧。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诗中「于以采苹」的「苹」,自古以来一直存有许多不同的注解,一般的看法都认为「苹」就是「田字草」(MarsileaminutaL.),例如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陆文郁《诗草木今释》(1992)和潘富俊《诗经植物图鉴》(2001),而明确指出「苹」就是「田字草」的说法,则是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然而在探讨一些文献之後,笔者有不同的看法 《诗经》中的「苹」指的可能是「水鳖」(Hydrocharisdubia(Blume)Backer)这种植物,古代又称「白苹」、「]菜」。
  我们就先来看看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说法 「苹乃四叶菜也,叶浮水面,根连水底,其茎细於n,其叶大如指顶,面青背紫,有细纹,颇似马蹄决明之叶,四叶合成中拆十字,夏秋开小白花,故称白苹,其叶攒簇如萍,故尔雅谓大者为苹也。」我们知道田字草是蕨类植物,根本就不会开花,然而从其文中提到的「夏秋开小白花,故称白苹。」可以看出矛盾之处,而潘富俊在《唐诗植物图鉴》(2001)文中的解释认为古人只是把田字草的「孢子囊果」误当成是「花」而已。我们知道田字草的「孢子囊果」并非在夏季长出来,而是在冬季缺水的情况才会形成,生长的位置是在接近地表的位置,而且孢子囊果的高度也不会超过叶片的高度,如果不用手拨开来看,是不容易发现到的。以孢子囊果的大小、颜色和形成的条件来看,被误看成白色的花是不太可能的,可见李时珍和潘富俊的说法都有错误之处。
  东汉郑玄《毛诗郑笺》中注解 「苹就是大」,这和《尔雅• 释草》「萍,其大者苹。」的说法相同,三国时代吴国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也说 「苹今水上浮萍是也,其粗大者谓之苹,小者曰。」可见「苹」有大、小之分,小的就是俗称「i」的「浮萍」,晋代郭璞注解的《尔雅》中就有 「水中浮萍,江东谓之i。」从清朝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中我们也可以得知「苹」、「」、「萍」三者都是同指一种「无根、浮水而生的植物」,然而古人对於植物的观察不见得准确,今天我们知道,浮萍这一类的植物漂浮於水面上生长,随波逐流,种类有多种,常见的青萍(LemnaaequinoctialisWelwitsch)和水萍(Spirodelapolyrhiza(L.)Schleid.)都有根,无根的种类则有无根萍(Wolffiaarrhiza(L.)Wimmer)。
  「d」是「苹」的本字,《说文解字注》中就指出「d」和「苹」是古今字,指的就是大萍;从字形来看,d有「宾」的意思,《左传》中就有「苹蘩藻之菜,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的说法。谈到这里到底这个「大的苹」是什N植物呢?唐朝陈藏器《本草拾遗》中记载 「苹叶圆阔寸许,叶下有一点如水沫,一名]菜。」「]菜」指的就是「水鳖」这种植物,它的叶片漂浮於水面,近於圆心脏形,中间具有一个蜂窝状的储气组织,就是陈藏器所说的「叶下有一点如水沫」。花期在夏秋季,花白色,伸出水面,因此古人称为「白苹」。幼叶柄可以做为蔬菜食用,所以古代被用来做羹汤祭祀祖先,是可以相信的,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也说 「可糁蒸以为茹,又可用苦酒淹以就酒。」宋朝郑樵《通志》也说 「苹水菜也,叶似车前,诗所谓于以采苹是也。」耿煊在他的《诗经中的经济植物》(1996)中也指出 「于以采苹」的苹,无法确定是否为田字草,因为它的叶片过薄,似乎不太适合食用。笔者不知道为何古人会把田字草当做是苹,然而观察是否详细,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另外,文献的考证也是重要的,许多的误解都是来自於未能详细考证就直接的引用。
  水鳖是一种多年生浮叶植物,冬季植株萎凋,形成休眠芽越冬,春夏季节再由休眠芽生长出植株或由种子萌芽生长。叶丛生,叶柄基部有一枚托叶;叶圆心脏形,长约3至7公分,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略带紫色,具有一蜂窝状的储气组织;基生脉5条,弧形。花单性,直径约1至1.5公分长,花瓣三枚,白色。果实球形,直径约一公分。种子椭圆形,具有许多毛棒状的突起。分布在南亚、东亚及澳洲东部。中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主要生长在静水的池沼;台湾是否有水鳖的分布一直都有争议,目前都是人为栽种的植株。水金英(Hydrocleysnymphoides(Willd.)Buchenau)则是常被误认为是水鳖的植物,水金英的叶背仅在中肋形成窗格状的储气组织,叶柄具有横隔,花黄色大型,这些特征可与水鳖区别。

上一篇中医 黄花蒿下一篇中医 黑老虎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