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好三道“护栏”防脑瘫
发布时间: 2022-11-19

  脑瘫,占小儿先天性残疾比率较大。据郑州市儿童医院康复中心主任尚清介绍,脑瘫的平均发病率在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之间。

  但是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以及危重症抢救水平的提高,使得一些可能会患上脑瘫的患儿通过救治而生存下来。因此,脑瘫预防尤为重要,一旦发现要尽早积极治疗。

  ■商报记者王惠丛

  ■名词解释

  脑瘫全称为小儿脑性瘫痪,是指怀孕至出生后一月内,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小儿脑损伤所引起的运动障碍、姿势异常综合征。病变在脑,累及四肢,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听觉障碍、视觉障碍、语言障碍和行为异常等,是导致儿童残疾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尚清掌握的数据,脑瘫的平均发病率在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之间。“但是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以及危重症抢救水平的提高,使得一些可能会患上脑瘫的患儿通过救治而生存下来,因此,近些年脑瘫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尚清说。

  三种高危因素导致脑瘫

  尚清介绍,脑瘫的病因很多,既可发生于出生前,也可发生在出生时,还可发生于出生后。归纳起来导致小儿脑瘫的原因主要有三种因素 一是出生前的高危因素,如母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重度贫血、放射线损伤、一氧化碳中毒、弓形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胎盘异常等;二是分娩时的高危因素,如早产、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病、窒息、颅内出血、脐带绕颈、高胆红素血症等;三是出生后的高危因素,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等。

  郑州市儿童医院康复中心首席专家吴丽在门诊中发现,造成脑瘫患儿的高危因素中,以早产、窒息以及母亲患病的因素最为多见。

  小儿一旦患上脑瘫,身高会比正常孩子矮小,营养吸收也会比较差。这样的孩子,并发智力低下的可能性最高,由于发声、构音器官的运动障碍,听觉障碍以及智力低下的原因,这样的孩子多有语言障碍,“很多脑瘫的孩子三四岁了还不会说话。”尚清说。

  在康复中心的六层大楼内住院的,大部分都是脑瘫患儿,其中很多孩子的眼睛有异常,主要为内斜、外斜等眼球协调障碍。“约有20%的脑瘫患者,眼睛都会出现问题。”尚清介绍。

  提醒 知道了病因,这些有高危因素的孩子就应当在出生后及时到正规医院神经科复诊,每月一次,持续半年;如果半年内没有发现异常,可以两个月去一次,一直到孩子会说话会走路为止。

  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如果早期干预的话,症状较轻的可以恢复正常,病情严重的孩子也可以生活自理。”尚清说。

  3岁的佳佳(化名)来自商丘,一个月来一直在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他出生时因为缺氧,直到七八个月大了还不会坐不会爬。“邻居都说没事,长长就好了。”佳佳的奶奶说,因此也没有太在意。可佳佳长到快2岁了,还不会说话,家人这才着急把佳佳送到医院检查,最后被确诊为脑瘫。

  在康复中心治疗一个月后,佳佳学会了喊“阿姨”,把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如果能在七八个月的时候过来治疗,效果会好得多。”尚清说。因为小儿的脑组织在6个月内时还在迅速发育的,脑损伤也是早期,异常姿势和运动没有固定化,这时候治疗和纠正,会起到最佳的效果。

  脑瘫孩子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时间和效果取决于孩子是否及时治疗及家长的耐心和配合。医生给予的只能是治疗时间内的帮助,家长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尤其是在关键性的学前阶段,如果能及早给予患儿各种基本训练,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里尚清强调,脑瘫治疗不是依靠药物,而主要是靠运动功能康复训练,以达到恢复幼儿身体各机能功能,药物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常行为

  其实孩子出生后会出现许多先天的本能行为,称为“无条件反射”,如果缺失或出现异常,就可能是宝宝患脑病的信号了。“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扶着是会走路的,慢慢这种反射才会消失。很多脑瘫患儿一直都保持这种本能反射,家长还以为孩子‘硬实’,其实孩子是患了脑瘫。”尚清介绍。

  尚清给出了一些脑瘫患儿的典型表现,希望家长能够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生后3个月还无站立或迈步表示者。婴儿过百天还不能抬头,4~5个月挺胸时头仍摇摆不定者。握拳,如已过4个月仍是拇指内收,手不张开者。

  抓东西 婴儿在3~5月时看东西要伸手去抓,如5个月以后还不能抓或只用一只手抓者应怀疑。

  面部表情 一般生后4~6周会笑,以后认人,痉挛型脑瘫近于无表情,手足徐动型脑瘫常呈愁眉苦脸的样子。

  发育比别的孩子晚,4~5个月不会翻身,8个月不会坐。或全身发软无力,或四肢发紧,硬挺易惊,动作过多或少动者。吃奶无力经常呛噎、吐奶、哭声微弱或阵阵尖叫,呼吸障碍者,进食差者。

  吴丽提醒,早期硬和松弛症状可在出生后不久即可发现。其他一些症状可能需要几个月后才显现,所有的症状可能到两岁才会全部出现,而且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上述症状。

  尚清介绍,现在很多家长对脑瘫的诊断存在一些误解,这样很容易耽误孩子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误区一 脑瘫在影像检查中一定有变化

  “其实,脑瘫在影像检查中不一定能看出异常。”尚清介绍,很多家长说,我孩子做了脑部CT和核磁共振,都没有看出任何异常,你凭什么说我们孩子是脑瘫。其实不然,婴儿早期脑组织处于生长发育最旺盛时期,脑组织损伤处可能很快就会被掩盖起来,在影像检查中根本看不出来,但脑组织损伤造成的后果已经留下了。因此,脑瘫的诊断绝不能只看影像检查。

  误区二 脑瘫就是智力低下

  尚清介绍,这也是错误的理解。脑瘫会伴随智力低下,但都是比较轻微的,主要表现为运动异常。而造成智力低下的原因有很多,决不仅仅是脑瘫。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