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辩证治疗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 2022-11-19

  五行辩证治疗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赵伟东农邦向南宁市第三医院530003南宁市新阳路227号

  本文根据五行辩证综合治疗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49例,治愈19例,显效17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79.6%。根据五行学说,五行之间相生相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一个稳态结构.而慢性疾病的各个病理因素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形成的稳态结构符合五行结构特征。针对各个病理因素进行综合治疗,打破或弱化稳态结构,较好地达到根治目的。

  关键词五行辩证脾虚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越来越多地困扰人们的生活,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也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但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西医治疗至今无重大突破。估计今后10年将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据统计,此病的发病率高达20%~30%,占消化门诊的50%左右。目前,国内主要应用中药进行治疗。我科运用五行辩证对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进行临床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93例病人均符合以下标准 ①持续性反复发作的上腹痛或不适 ②或具有下列症状之一项或数项,即餐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早饱、恶心、呕吐、烧心、胸骨后痛、反胃 ③上述症状持续4周以上 ④1个月内,经胃镜、B超和实验室检查排除消化性溃疡、胃新生物和肝胆胰等器质性疾病[1]。并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脾虚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病例选择标准[2]。其中男39例,女54例,年龄18~65岁,平均41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2个月。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49例,其中男20例,女29例,平均年龄40岁,平均病程3.5年。对照组44例,其中男19例,女25例,平均年龄42岁,平均病程3.6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各方面都具可比性。

  2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综合治疗,中药辩证取小建中汤加味 桂枝10(后下),白芍20,炙甘草10,生姜5片,黄芪30,大枣20,葛根20,麦芽糖20。外治采用手法点按胸5至胸9段督脉及膀胱经穴,整复错位胸椎,艾条炙足三里及手法中的敏感穴位。每天1次,共2周。对照组 多潘立酮(西安扬森有限公司生产)10mg,每天3次共2周。治疗结束6个月后随访并观察疗效。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胃脘痛疗效判定标准,即治愈 症候全部消失,半年到1年内不复发 显效 主要症候消失,半年到1年内不复发 好转 主要症候基本消失,半年到1年内虽有复发,但疼痛程度减轻,持续时间缩短 无效 主要症候无变化。

  3.22组疗效对比见表1。

  表1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

  组别治愈显效好转无效合计总有效率(%)

  治疗组19173104979.6

  对照组7810191456.8

  经统计学处理 x2=5.63.84< x2< 6.63故P< 0.05,判断结果 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3.32组复发率比较见表2。

  表2两组复发率比较

  组别未复发复发合计复发率(%)

  治疗组373407.5

  对照组1772429.2

  经统计学处理 x2=5.343.84< x2< 6.63故P< 0.05,判断结果 两组治疗的复发率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五行学说是在五材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引伸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整体平衡。因而五行学说的研究对象是整体,是一个关于整体的学说,是中医学整体观念的理论基础。五行构成了内稳定器模型,在整体的闭合系统内,靠五行间的内在联系和正负反馈意义的生克是实现阴阳平衡也即整体稳态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条件,中医通过对自然界实现平衡和人体平衡的研究,通过用生克理论分析,发现负反馈调节是实现稳态的机制,只要其中的一个元素的状态改变,就可以使整个系统失去平衡,因此任一因素的改变都可导致整体的改变,而调节任一元素,又都有使系统恢复平衡的可能[3]。

  功能性化不良为慢性疾病,证属虚实错杂,多种因素构成一个稳态结构,临床中存在以下几个因素 ①虚症 主要表现为气阳虚症状。②内邪 主要表现为痰食寒阻滞。③气机失调 痰湿阻滞,气机失常,表现为餐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早饱、恶心、呕吐、烧心、胸骨后痛、反胃等症 ④经络瘀阻 久病入络,经络瘀阻在病机中起重要作用,李东垣在《脾胃论》调理脾胃虚弱时认为“然终不能完复,后或有因而再至者,由督、任、冲脉为邪,皆胃气虚弱之所致也[4]。”表现为发出神经支配食道、胃、肝胆的胸5至胸9段常出现压痛及错位。5外邪 由于经络的阻滞造成经络易于感受风寒湿邪这是慢性病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原因。

  各种因素具有相互促进及相互制约的关系,虚证可促进内邪的生成,内邪阻滞可造成气机紊乱,气滞日久则入经络,经络瘀阻则易受风寒,风寒受体则加重虚寒。改善一个因素会对整体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造成影响。

  这样,功能性消化不良作为慢性疾病,由多种因素构成一个稳态结构。治疗上则采用综合疗法针对各种因素进行治疗。本证多由情志饮食所伤,小建中汤疏肝补脾[5]以治其本,手法点按脊旁腧穴,整复胸椎可疏通经络瘀滞,艾炙祛邪通经。这样,通过消除或减弱各个病理因素,推动内稳定结构的变化,破坏或弱化病理稳态结构,较好地达到根治目的。

  对于五行的内稳定结构,也可以解释中医的各种治疗方法如方药、推拿、针炙等治疗方法都能对同一种慢性疾病起到同病异治的作用,因为各种治疗方法都能治疗病理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打破或弱化了内稳定结构,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增烈,廖宁逊.我国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类型概况及治疗回顾的研究.中华消化杂志,1997,17 13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91~92.

  3孟庆云.中医理论渊数.第1版.重庆 重庆出版社,1990 38~41.

  4湖南中医药研究所.《脾胃论》注释.第1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 42.

  5曹颖甫.经方实验录.第1版.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62.

  作者简介

  赵伟东,男,(1968-)年,汉族,广西陆川县人,中医主治医师,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医疗系本科,中医专业,学士学位,主要研究慢性病、结石病中医治疗。Tel 0771-2152029

责任编辑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