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清热当心脾虚
发布时间: 2022-11-19

  受访专家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杜淑娟

  文/记者宋导实习生刘锡辉黄楷亮通讯员吴远团

  一岁的豆豆最近有些大便干结,身为老广的奶奶说这是热气重,还把邻居的孩子这个头上长包、那个眼屎分泌多作为相关的证明,一个劲地给孩子喂小儿七星茶“清热”。可是,常常看育儿杂志的妈妈却有些疑惑 不去咨询医生,自己凭经验对付,这么做会不会不妥当呢?真是“热气”还好,若有其他问题,不是耽误了诊治吗?

  如果你和豆豆妈妈想得一样,那就确实值得表扬了。从西医来看,相同的症状可以是不同的病因,而中医更讲究辨证施治,便秘有可能是湿热所致,也有可能是脾虚的表现,一味给孩子清热,很可能让“脾虚”的孩子变得更严重!

  湿热、脾虚都可以表现为“热气”

  眼屎多、大便干结、头上长子,这些问题小儿最近比较多见。杜淑娟说,主要和岭南地域有关,广州地处岭南湿地,加上时值长夏季节,易受湿邪为困。因为小孩是纯阳之体,若被湿邪侵袭,则会从阳化热。“湿热下注则可能便秘,湿热上蒸则会多眼屎”。但孩子脾常不足,若湿邪粘腻太久,就会导致脾虚湿困。“脾虚的孩子胃肠功能差,容易发生便秘或腹泻,而脾虚的小孩常常属于过敏性体质,有过敏性鼻炎的孩子由于鼻塞鼻泪管不通畅也会导致眼屎多”。

  至于皮肤上长子,中医认为,“疖”的发生乃因内蕴湿热,外感热毒之邪,二者相搏,壅滞肌肤所致,或因素体虚弱,腠理不固,外受“热邪”所致。西医说毛囊炎有些是感染性的,有些是过敏性的,对应中医则为湿热和脾虚两个病因。

  区分湿热和脾虚并不难

  杜淑娟说,要区分湿热和脾虚其实并不难。胃肠道湿热的孩子整体会表现出一种“热象”,如面色红、大便干结、多呈金黄色、味较臭、舌苔很厚、口气重等,皮肤长丘疹则会有痒、红、肿、热、化脓的表现;而脾虚的症状表现为脸色偏黄、胃口差、出虚汗多、容易累、易兴奋、睡眠差、胃口差、便秘或腹泻等,由于是多见过敏体质,还容易可能出现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和皮肤湿疹

  腹泻也是两者都会引起的症状,但湿热对应的多是感染性腹泻,大多为急性起病,而脾虚引起的腹泻则是因为肠胃功能紊乱,多纠缠反复。因此,家长应该注意喂养,不要在孩子腹泻期间急于为其补充营养,在肠胃功能未恢复之前,绝不能喂给太多高蛋白、高糖的食物,否则会导致消化问题,加重腹泻的症状。

  长夏让孩子远离湿气

  要防止湿邪攻击孩子,在护理上就得注意以下几点 勤换衣服,天气转凉也不要捂,要比大人少穿半件,因为小孩子更易怕热,穿太多易出汗,一吹凉风便会容易感冒;多出外呼吸新鲜空气,不要整天呆在空调房,但是不要带他们到超市、酒楼等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避免肠道病毒通过呼吸道的传染;在饮食上可以适当用一些健脾祛湿的汤料,如云苓、扁豆、谷芽、麦芽、淮山、太子参、白术、布渣叶、薏米等煲汤或煲水。

  针对湿热和脾虚的食疗还有所不同。湿热的话,必要时可以用一些清热利湿的药物,如蝉蜕、菊花、薏米、木棉花、槐花等,从中挑几样煲水,连续喝两三天,或喝一点五花茶、小儿七星茶或清热利湿汤等,但没有必要长期喝,一周一两次足矣。因为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孩子还是脾虚的问题,因为饮食中摄入过多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的食物,忽视主食、蔬菜、水果等,以致变成“酸性”体质,比较容易过敏。再加上广东人总喜欢给孩子喝凉茶和老火汤,对脾胃本就不足的孩子而言更加有损害。

宋导、刘锡辉、黄楷亮、吴远团(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放大 缩小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