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医药
发布时间: 2022-11-19
千百年的临床实践,使壮医药积累了大量的单方、复方、秘方、验方。这些壮医方药,一部分是专病专方,一部分是根据壮医的基础理论指导而灵活组方选用。壮医药的治疗原则是调气解毒补虚,治法大体可分为外治法和内治法两类。强调及时治疗,并十分重视预防。

壮医认为人体的大多数疾病,主要是因正气虚而受的痧、瘴、蛊、毒、风、湿等有形无形之毒的侵犯,致使天、地、人三气同步失调,或人体三道两路运行不畅,功能失调。故在治疗上十分强调祛毒或解毒,既重视内治,更重视外治。用药比较简便,贵在精专,组方一般不超过五味。补虚则多配以血肉有情之品。壮医在遣方用药上,以辨病论治和对因治疗为主,也讲究辨证和辨症论治,作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如对瘴疾,针对瘴毒,选用青蒿、摈榔、薏苡仁等药物;对痧病,选用救必应、金银花、板蓝根、三叉苦、山芝麻、黄皮果等方药;对瘀病,选用田七、桃仁、赤芍、苏木等药物;对疮肿,选用大青叶、蒲公英、地丁、七叶莲、两面针等药物,此为对因治疗。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兼症,结合对症治疗的药物,如外感热毒痧症,咽痛甚者可加毛冬青、鱼腥草、穿心莲、玉叶金花之类;咳甚加瓜蒌根、十大功劳、百部、穿破石之类。

对于以虚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壮医治疗以补虚为主,并主张多用动物药。如妇女虚冷无子者,以山羊肉、麻雀肉、鲜嫩益母草、黑豆互相配合作饮食治疗;对气血虚弱,兼有风湿,颈、腰、肢节疼痛,历年不愈,每遇气交之变而加剧者,壮医主张多进各种蛇肉汤或穿山甲汤或乌猿酒;对阴伤干咳者,喜用猪肉或老母鸭、水鸭、鹧鸪肉煲莲藕,壮族地区动物药十分丰富,因而运用血肉有情之品以补虚,成为壮医用药的特点之一。

由于壮医强调辨病为主,因此在治疗上大量使用专病专方。现已收集的数千个壮医药专病专方,广泛应用于壮医临床各科,有的确实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从历史上著名的陈家白药、甘家白药,至现代广泛应用的百年乐、大力神、三金片、鸡骨草丸等成药,都是在验方、秘方的基础上研制而成。其他如胃病用山白虎胆、一枝箭、过江龙、金不换;痨病用不出林、铁包金、石油茶、穿破石、黑吹风;红白痢用凤尾草、地桃花、金银花藤;骨折用天青地红、小叶榕、七叶莲、泽兰、接骨草、铁板栏、两面针等,不胜枚举。

角吸疗法 是壮医最具特色的传统疗法之一。常用山羊角、黄牛角等作为器具,于体表选定穴位上置壮药一小块,药块中央放可燃物如小油捻子或酒精棉球,不能溢出药块边缘,点燃加热后用角罩盖。呈现负压,产生作用。此便开“拔罐之先河”。

药线点灸疗法 采用经过药物泡制的苎麻线,点燃后直接灼灸患者体表的一定穴位,以局部的刺激,通过经络传导,调整机体气血归于平衡,使人体各部恢复正常的功能,

字数 1231最后更新
1年以前
[08-2601 12]由醒修改本页编辑者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