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彝医和彝药
发布时间: 2022-11-19

楚雄彝族人民在漫长的风月里不断与疾病作斗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彝族医药。彝族医药书,彝语称“齐梭苏”。彝族传统医药是药重于医,药早于医。彝医最显著的特点是善于利用本地生长的植物药。70年代末期,楚雄州经过认真普查,已先后收集到了彝文医药书28卷,有记载的彝药标本1013种。州药检所对所有彝药的彝药名、汉药名、应用经验、典型病例、药物来源、识别特征、化学成份、发掘经过及服法、禁忌,逐一进行临床试验和研究鉴定。根据药物来源清楚和疗效良好,为彝族常用而且比较成熟的原则,筛选出具有新的不同药用特点的药物103种,编写了一本《彝药志》,1983年9月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

彝族民间广泛使用动物、植物及其他自然物质来治病,有着十分广泛的用药谱,有些广泛运用的彝族药,在中医文献中记载较少或无记载。如黑蜂尿、黄药、毒箭木等等。

彝医不仅在药物开发使用上独具特色,而且传统的医学理论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彝族医书《聂功诺期》中,就怩有了病症人类的记载,如“咪西豪”意为风邪染疾,如抽风、荨麻疹等;“纠豪”意为受寒染疾,如风湿、胃肠型感冒、肠风下泄之类病症等。

在双柏县雨龙彝寨一位民间彝族老医生家收集到的一本手抄本彝文医书,第一页上记载着,最早写成本书于明代嘉靖四十五年(1566)。距今已有430多年,比饮誉海内外的李时珍《本草纲》还早12年。一些彝医书籍,如《医病书》、《医药好书》、《娃娃生成书》、《吃药好书》等,都有较珍贵的医学价值。

彝医重视疾病症状的对症治疗,他们有不少灵活应急对症的治疗手法,如刮痧、针刺、拔火罐、割治、按摩等。针刺还分着钢针、瓦针、香针,尤其香针独具特色,香针用獐的犬牙制成,掏出牙髓扩大髓腔后,填入麝香,根部用蜂蜡密封,使用时用牙尖对穴位进行针刺,用于急症、疯症、闭症和无名肿毒等,有显著疗效。

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彝药,1987年9月楚雄卫校建立了解占地32亩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药用植物园”,成功地引种彝药50多种,标本250多种。 【关闭窗口】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