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医傣药
发布时间: 2022-11-19

  傣族医药,是我国四大民族医药这一。据记载,其历史已有2500多年。傣医药的理论、诊治疾病方法以及药方药材,都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四塔五蕴理论,傣语叫做&ldquo 塔都挡细&rdquo ,&ldquo 夯塔挡哈&rdquo ,是傣族成文的医学理论。四塔,指瓦约塔(风)、爹卓塔(火)、阿波塔(水)、巴他维塔(土)。傣族认为,风、火、水、土这四种特殊物质即是世间万物的构成要素,也是构成人体生命的物质生机。没有风,万物不能生长;没有火,万物不会成熟;没有水,万物干枯;没有土,万物不能生存。同时认为,人体内的风、火、水、土各具功能。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傣医形成了四类药方 用于医治因风致病的药方,叫&ldquo 佤约塔雅塔&rdquo ;用于治疗因火致病的药方,叫&ldquo 爹卓塔雅塔&rdquo ;用于医治因水致病的药方,叫&ldquo 阿波塔雅塔&rdquo ;用于医治因土致病的药方,叫&ldquo 巴塔维雅塔&rdquo 。

  五蕴,傣语分别称为录巴夯塔(形体蕴)、维达夯塔(感觉蕴)、先雅腊夯塔(知觉蕴)、温雅腊夯塔(心蕴)、尚哈腊夯塔(组织蕴)。五蕴包括人体的各种器官、感觉、知觉、思维、表情&hellip &hellip 等。傣医依五蕴分析人体生理与健康或患病现象,探索治病施诊办法。四塔五蕴相互配合,形成了傣族医学、药学的理论基础。

  傣医诊断疾病的方法分为短(音为dung)、访聋、探、赶四法。

  短,即望诊,即望患者的神、色、形态。包括观察表情、精神、面色、肤色、汗量、步履、五官、毛发等。

  访聋,即问诊与闻诊,即用耳朵探听患者的各种声音,如呼吸声、肠鸣声、咳声、笑声、哭声等以及用鼻子嗅患者体味、汗味、口气息等各种气味。

  探,即部诊,重点询问发病时间、季节、自感症状、嗜好、家庭病史、患者病史、居住环境等。傣医认为在四诊中,问诊极为重要,它可以获得诊断与治疗的宝贵资料。

  赶,即摸诊,包括摸脉和摸体表一些特殊部位。摸体表的部位,主要有前额、鼻、耳、四肢末端、腹及疼痛部位。

  在四诊中,以望、闻、问三诊为主,摸诊作为参考。

  傣药,傣语叫做雅傣,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以植物药为主。传统的植物药,有傣语称为&ldquo 埋&rdquo 的乔木植物;有称为&ldquo 芽&rdquo 的草本类植物;有称为&ldquo 帕&rdquo 的匍匐类植物;有称为&ldquo 克&rdquo 的藤本植物;有称为&ldquo 景&rdquo 、&ldquo 尖&rdquo 的带香气药物;有称为&ldquo 宋&rdquo 的酸味药物;有称为&ldquo 万&rdquo 的甜味药物;有称为&ldquo 烘&rdquo 的苦味药物和称为&ldquo 发&rdquo 的涩味药物。已收集编入《西双版纳傣药志》的药物有400多种。

  傣药的药性分为雅黄(热性、温性药)、雅嘎雅因(大寒性药与凉性药)、雅沙墨(平性药)三个大类。药味有宋、万、发、景、烘、闷、撇、荒(酸、甜、涩、咸、苦、麻、辣、香)八味。

  傣药的剂型有丸剂、散剂、水浸剂、酊剂、酒泡剂、膏剂、汁剂、液剂、片剂、油剂等。

  傣医传统的治疗方法,分为烘雅、暖雅、阿雅、囊雅、沙雅、达雅、果雅、闭抱等约有十种。

  除以上八法外,还有药膳茶酒疗法和皮肤康复美容法。(作者 杨胜能)

傣医傣药发布 szm|分类 医药|评论 0|引用 0|浏览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