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河县藏医医院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 2022-11-19
甘肃国内国际游戏体育IT娱乐房产时尚汽车甘肃法制报专稿时评政务生活教育财经女性科技健康人才考试论文作文美食旅游兰州酒泉嘉峪关张掖金昌武威白银临夏甘南定西天水陇南平凉庆阳图片专题甘肃日报兰州晨报西部商报甘肃农民报甘肃经济报新旅游报平凉日报金昌日报张掖日报甘南日报陇东报新闻网军事文化鑫报全部24小时热点新闻排行韩忠信在夏河县调研夏河县门户网站“拉卜楞在线”开通碌曲县新牧村建设掠影【附图】玛曲县努力增加牧民收入卓尼县组织干部职工为受灾群众献爱心铁尺梁隧道及迭部至九寨沟公路开工临潭农村多数劳力外出务工夏河恶意诽谤害人害己碌曲交警司机“五见面”记玛曲县司法局副局长索南吉夏河县藏医医院发展纪实

  藏医文化源远流长国之瑰宝永放异彩

  作者 徐芹雯

  闻名遐迩的藏传佛教六大宗主寺之一的拉卜楞寺,不仅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客到此一游,也以悠久、渊源的藏医文化而享誉中国,并为世界了解中国打开了窗口。

  夏河县藏医医院座落在拉卜楞镇,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凭借高尚的医风、医德,凭借高超的医术,使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近三十年来,她代表藏医文化之精髓,民族文化之瑰宝,传统医药之典范。她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卫生事业、藏族人民的健康和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

  藏医藏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重要内容。

  出自于对藏医文化的神秘感,记者慕名来到了夏河县藏医医院。

  这是一座新型的医院,红白相间,黄绿相融,色彩斑斓。

  这是一所集藏文化与汉文化相结合的医院,既古老又现代,她是拉卜楞镇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这所新建的藏医院虽已竣工,但还未使用,记者有幸先参观了这所医院的硬件设施及正在完善的配套工程。尝试了解藏医文化的神秘莫侧之感。

  仁院长的侃侃而谈和陪同参观,使记者了解藏医的博大精深,藏族人民的纯朴、真诚以及这所医院在当地人民心中举足轻重的位置。仁院长说 “这是一所为民治病,为民造福的百姓医院,患者都是当地农牧民,由于地域经济环境的限制,要从根本上解决农牧民就医难的问题就必须降低药价。让农牧民以最低的就医费得到最好的治疗。”据了解,当地就有300多户牧民、五保户享受免费医疗。

  在仁院长的陪同下,记者参观了藏医藏药陈列室,这里陈列了动物、植物、矿物的多种标本、经典的藏书,更为可贵的是让记者目睹了资深的医师的尊像,这里记载了历代高僧的丰功伟绩和藏医学文化的精髓,这是藏医文化的宝库。

  看着这些琳琅满目,图文并茂的标本,记者不禁要问 这些藏药是怎样来的呢?带着疑问又走访了几位医生。

  一位医生感慨地说 “这些药全是医院医生根据药物滋生的时节、气候特点、摸清药物生长的习性采集而来的,首先他们要不怕劳苦,不畏严寒酷暑,不图回报从山上点点滴滴会聚而成,有的甚至从矿物、动物身上提炼而成,最后到药剂室分类、加工才形成了现在各种药性、各种功能的藏药。这里凝聚了多少医务人员付出的汗水以及对农牧民的爱。

  据介绍,该医院自制藏药有300余种(分汤剂、散剂、丸剂、膏剂、药酒、药浴液等剂型),其中“洁白丸”、“八味沉香散”、“九位石灰华散”曾首次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版),并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36种藏成药及9种单味被收入六省区《藏药标准》。整理出版了藏医药古籍《晶珠本草》。编写了《赤脚医生藏医教材》、《藏医历史全书》、《藏医百科全书》(生理学、病理学部分)。研制了藏药“痔疮散”、“乙肝宁”、“肛瘘涂剂”等新特藏药,在临床应用中效果显著。夏河县藏医医院擅长治疗心血管、消化道、风湿类、妇科、肛肠、神经系统病等。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为证实我们的眼睛不被欺骗,记者第二天又来到了正待搬迁的藏医院。

  来到这里,门庭若市,患者络绎不绝,就医者并没有因为即将搬迁而影响。桑吉嘉主仁说 “不是旅游旺季,这里每天给当地农牧民群众及各少数民族就医近200人。如是旺季,加上游客就更多了。这里老医院条件有限,相信搬到新医院后,能更好地服务于民。”

  这里设有“新型农牧村合作医疗”窗口,并挂有“军人优先”的牌子。

  记者了解到 夏河县自2006年被省列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有关精神。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解决“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出发,在运行当中,因地制宜,探索合理的补偿办法,扩大参合群众的受益面。根据少数民族聚居的特点,消除观念上的差异,并实现了县乡定点医疗机构现场直报。

  在采访中,记者亲眼目睹了合作医疗在该医院的试点情况。亲自体验了藏医号脉的神奇之处,证实了用最低的价格得到最好治疗的实惠,体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让记者感受到他同中医号脉同出一辙但各有千秋。藏医文化源远流长

  以史可鉴,藏医文化,源远流长。

  据记载藏医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夏河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有辽阔的草原和海拔4500米以上无污染的高山采药点,如 被誉为甘南“药王山”的达里加山和太子山等。独特的自然环境给珍稀野生动物和天然药材提供了优越的生长环境,据考证,这里盛产动物药28种、矿物药32种、植物药660余种,分布范围广,蕴藏量大,为藏医药品规模生产提供了原料保障。

  早在远古时代生活在西藏高原的居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逐步认识到了一些植物的性能及其用于治疗的经验;在狩猎过程中,又逐渐知道了一些动物的药理作用。相传在公元前三世纪,就有了“有毒就有药”的说法。

  追溯历史,就有汉藏联姻,以此发展汉藏文化促进国家强盛之说。在这里记者似乎了解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美丽故事的现实意义。当时大唐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大量的医学著作和医生。同时,藏王还请了印度、尼泊尔医生入藏,结合高原古老的医学,编辑整理了大量的医学经典著作,其中最负盛名的是云丹贡布所著的《四部医典》。这部医典的问世,标志着藏医独具特色体系的完成。

  回顾历史,藏医的讲学传统可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一代雪域医药宗师宇孚宁玛?云丹贡波大师在著书、行医,扩大对外医学交流的同时,在西藏工布的曼隆(医药沟)修建“曼吉贡巴达那豆”(胜境医药寺院),培养众多医药人才。其中佼佼者就有五十名医学博士(曼巴本然巴)、五十名医学硕士(曼巴然坚巴)、一百名医学学士(曼巴噶居巴),这里也成为当时研究医学、加工炮制药品、医治疾病、搜集民间验方的重要基地。藏传佛教进入后弘期,各寺院和高僧学习、研究医药学的气氛日益浓厚,成就也很卓越,藏医药学教育得到雨后春笋般的迅猛发展。形成了藏医文化的源远流长,据了解,该医院的资深医疗专家都是从藏医院或医学院的藏医系毕业。唐东杰波(1385-1507)在拉萨药王山创办藏医药学校,药王山自此成为藏医药事业的象征和最高学府。三世达赖?索南嘉措(1543-1588)还在外蒙库伦、河北承德等地藏传佛教寺庙创立曼巴仓;五世达赖?阿旺罗桑措(1617-1682)加倍关怀扶持医药教育的发展,于1643年在哲蚌寺西宫建成“索柔卓盘林”(医学利济众生院),在日喀则创办藏医专校“章松迪贝林”(仙人聚集院),又在桑普尼玛塘、布达拉宫夏庆角(东阁)等创办藏医药学校。1696年,第司?桑杰嘉措在药王山创办“杰日贝志亚卓盘达那豆敖察热协林”(药王山琉璃利益众生奇妙智慧院,即药王山藏医学校),还于每年7月亲率学员赴朵德、娘热、扎叶巴等地采药实践,现场讲解药物知识,为后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创造了典范。随着医药学的进一步普及和佛教文化的推广,各派寺院纷纷创办专门的医药学院,弘扬了藏族文化教育的宝贵财富――藏医学。人民医院为人民

  先贤可攀,前功可勉。

  提到藏医院的发展,医院的现任贡保扎西院长和医生们都忘不了创院的德高望重的老院长――旦巴加措。他毕业于拉卜楞寺医学院,他把一生的精力献给了藏医事业,他率先垂范的医德、医风在医院被传承和发扬,全院的职工铭记老院长的嘱托 “这是人民的医院,要为农牧民服务好,药价不能涨,‘人民医院为人民’是医院的服务宗旨。老院长语重心长的肺腑之言道出了农牧民的心声。”

  夏河县因拉卜楞寺的影响历来是安多地区宗教、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甘南州对外旅游开放县,随着游客的增多,使患病的人数比例也不断上升,所以藏医医院的产生和扩大,也迎合了民众的需求,为构建和谐社会,发展藏医文化扬帆引航。

  “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服务”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本着这个目标,使夏河县藏医院成为全州惟一一家在没有国家任何补助的情况下长期为全县各乡镇及周边县乡镇的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实行全免费医疗的医院。自建院以来,全体职工在历代院长带领下挖掘整理藏医药古籍,保持藏医药传统特色,发挥藏医药独特优势,制定藏医制药规程,为以后甘南州乃至安多地区藏医药的继承、复兴、发展事业及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和多样化卫生需求,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采访结束时,记者心里增添了几份感动。藏医院真正体现了人民医院为人民的医德、医风,在当地人民心中,已形成了“品牌”,他以最低的价格,最好的服务,最有价值的藏药使人民得到了实惠。党的民族政策的倾斜,医疗制度的改革,农牧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初步尝试,上级领导的扶持使藏医院如虎添翼,如鱼得水。记者希望一座新型的高科技含量医院早日竣工使用,她将为创建夏河县卫生县城而推波助澜,为藏医、藏药文化的发展再立新功。甘肃省夏河县藏医医院简介

  夏河县藏医院,始建于1978年,是继西藏自治区藏医医院之后建立的全国第二所全民所有制藏医药医疗机构,也是建国以来国内建立的第一批民族医院之一,是甘肃省第一家藏医医院。医院现有职工58名,其中藏医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者23名,藏医(护)师29名,其他6名,专业技术人员占医院总人数的90%。技术骨干大多数来自拉卜楞寺医学院和全国各藏医医学院校。现设有藏医门诊部、藏西医结合住院部、藏药制剂科等基础科室和B超、心电图室、检验科、放射科等辅助科室,另设有药浴、骨伤、肝胆专科三个特色科室及标本室和资料室。

  2002年4月份由省计委批准立项,项目总投资560万元,总建筑面积4836.19平方米(其中门诊楼2180.92平方米,住院部1791.38平方米,制剂楼863.89平方米)。该工程于2002年10月份正式开工,2004年12月7日竣工并通过州级质量验收,现正在修建配套工程,有望今年年底交付使用。该项目工程以发展、长远、高起点为目标,在设计时环境、设施、房屋等各环节上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建设跨入一个新台阶。

  夏河县藏医医院自制藏药有300余种(分汤剂、散剂、丸剂、膏剂、药酒、药浴液等剂型),其中“洁白丸”、“八味沉香散”、“九位石灰华散”曾首次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版),并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36种藏成药及9种单味被收入六省区《藏药标准》。

  合作医疗首次试点

  夏河县自2006年被省上列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县卫生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有关精神,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解决“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的着眼点,从一切为人民利益的高度出发,扎实进行了安排部署,县卫生局和县管办结合七月、九月份两次召开的全省新农合工作精神认真分析了该县的实际情况,从而量体裁衣制定适合的方案。夏河县藏医院列为首选试点。县卫生局和合管办政策扶持的情况下,使医院的合作医疗进入轨道。

  该县在运行当中,因地制宜、探索合理的补偿方法,发现原有方案补偿比例偏低,及时地对方案中的住院补偿比例、起伏线、封顶线进行了调整,充分调动了群众住院医疗的积极性,扩大了参合群众的受益面,又防止了过多沉淀资金的发生。根据少数民族聚居县群众的健康防护意识较差的特点,消除观念差异以农牧村合作医疗相关政策、定点医疗机构名单、医药费报销程序等内容为主的宣传材料等多形式加大了宣传力度,消除了宣传盲点,扩大了影响。县乡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了现场直报,使藏医医院试点顺利进行。合作医疗工作取决于乡镇合管办住院补偿资料上报这一关键点,医院配合上级按时上报参合农牧民门诊和住院医疗补偿资料。

  藏医医院遵照《夏河县新型农牧村合作宣传工作方案》和《夏河县新型农牧合作医疗农牧民个人医疗基金征缴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任务目标,在县领导的安排下对五保户、特困优扶对象、特困二女户、特困残疾人家庭的个人基金的资助得到落实。由于该县加强领导、大力宣教,实现了群众参与这一根本合作目的,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业为民所做。”使藏医医院的合作医疗真正做到民心所向。

  在藏医医院正门前挂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牌子,并写着“军人优先”。窗口上时时有人服务,有人挂号。这说明合作医疗在藏医院并非流于形式,而是切实落到了实处。

来源 甘肃经济报编辑 高睿[发表评论]相关新闻夏河 营造和谐投资环境2006-10-30夏河加快农牧村基础设施建设2006-10-27夏河门户网站――“拉卜楞在线”开通2006-09-22夏河县用民族语言宣传药品法律法规2006-08-31夏河一社区党支部被中组部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6-08-08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