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妙元壮医中创办我国首个壮医学校的文化人
发布时间: 2022-11-19

广西新闻网实习生梁苏平

千百年来,壮族医学主要是依靠老壮医口传身授,限制了壮族医学的发展。1983年7月,靖西一位民间壮医在家乡开办了一所民办壮医学校&mdash &mdash 靖西壮医药学校、编写了一系列有关壮族医药学的资料,还撰文介绍了当地著名的端午壮药市场,推动了壮族医药学的发展。

笔者近日联系到靖西壮医药学校的创办者&mdash &mdash 赵妙元,远在百色的他向记者讲述了他培训壮医药人才,普及壮族医药知识的的历程。

以个人力量开办学校,弘扬壮族医药赵妙元出生在一个壮族民间医药世家,自小便在家人的指导下学习了不少有关壮族医药学的知识。高中毕业以后,赵妙元又进入当地的卫校,学习了西医、中医的理论知识。

在卫校的学习经历使赵妙元有了这样一个想法 在学校里面有老师指导,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而传统的壮医都是依靠师傅言传身教,不利于壮族医药学的推广,自己为什么不办一所专门的壮医学校呢?可由于种种原因,赵妙元的设想在当年没有能转化为现实。

20世纪80年代以来,装医药的发掘整理收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一批壮医药科研、医疗、教学等机构逐步建立起来。我国首家省区级民族医药研究机构&mdash &mdash 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于1985年获批准成立;广西中医学院也成立了壮医研究所和壮医门诊,并招收攻读壮医发展史的硕士研究生;在原南宁地区崇左县成立了一所壮医医院&mdash &mdash 右江壮医医院,其他部分县也相继成立了民族医院。

看到了壮族医药学发展契机的赵妙元1988年在家乡靖西开办了一家民办壮医学校&mdash &mdash 靖西壮族医药学校,开始招收短训学员。

18年来,赵妙元的学校共培养了多名学生。这些学生毕业以后,大多回到家乡开办诊所,用在学到的知识行医济世。

编写教材,传播壮医药学

开办学校之初,赵妙元也是和传统壮医教授徒弟一样通过口授、手抄来上课。学生普遍反映没有教材,上起课来十分吃力。有了学校,没有教材又成了赵妙元的一块心病。

思前想后,赵妙元决定自己编写教材。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结合自己从家人处学到的壮族医药知识和自己的行医经历,用汉语编写出了一套教材。这些教材包括《实用壮医学》、《靖西端午药市书》、《简明壮医学》(未出版)、《人生锦囊》、《靖西药市博览》、《壮医诊疗技术》、《壮医制剂学》和《健康小常识》等作为内部教材使用。

相对于言传身授,有了这些教材后,赵妙元教书、学生听讲都变得简单多了。

撰写文章,推广靖西端午药市

从事中药交易的人大多知道,靖西有个端午药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远近村寨草医药农以及稍懂一方一药的群众纷纷将自采自种的各种中草药、药用动物、矿物等,肩挑车载到靖西县城出售。

赵妙元在1989年曾组织20多名靖西壮族医药学校的学员逐摊对药市进行调查登记,此后他也多次撰文介绍该药市,对提高靖西端午药市在各地的知名度起了一定的作用。

现在,靖西端午药市不但吸引了靖西县本地以及德保、那坡、田东、田阳、百色、天等、大新等地民间医生和群众,还有不少外省商人、越南人也慕名而来。人们除了交易药材外,还互相交流壮医药经验,传授壮医知识,有的还互相提供药材种子,发展药材生产。

有媒体评说靖西传统端午药市节是中草药材的大展销,是民间医药经验的大交流,它也是目前广西壮族人民独特的药市文化节。



 相关文章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