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医包敷法临床应用举例
发布时间: 2022-11-19
傣医包敷法临床应用举例★★★  傣医包敷法临床应用举例 作者 佚名文章来源 中医人收集整理繁体中文字体 小大(文字太小?连点大试试!)

  傣医漫长的医疗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并总结出了独特的医学理论,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傣族医药学。及至今日,其独特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还有着很大的实用价值和开发价值。傣医外治疗法是傣族医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是研究傣族医药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傣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发扬光大傣族医药外治疗法,对傣医的外治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研究,并对其中包敷法进行了整理归纳。  包敷法,又称外敷法,是傣医所常用的外治方法之一,它是将药物制成糊状、膏状等剂型,包敷于病变部位或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使用安全,疗效显著等优点。其适应症较广,由于它不仅善治局部病变,而且还可通过局部作用于全身,以治疗全身性疾病,故被广泛用于内、妇、儿、外等临床各科。现将其在常见病症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做一简要介绍,以供研究参考。  1常见急症  中风 菖蒲15克、埋麻嘎、旱莲草各等量,研粉,加酒适量拌匀,包敷头部,每天1次,用于中经络者(《傣医中专班临床课试用教材》)。  外感高热 凤梨适量,捣烂,加红糖少许拌匀,包敷手足指趾处(《傣医传统方药志》)。  昏迷 水草20g、聚果榕根5g、大米10g、石菖蒲15g、常绿荚迷根10g、野芭蕉20g、捣烂混合,包敷头部百会穴,每日1次,连包数日,主治昏迷兼高热、头痛、嗜睡等(《档哈雅》傣族)。  2内科病症  咳嗽 类麻疯7个、木鳖子7个、黑丑7个、白丑7个、白胡椒7粒、小白母鸡胆(未下蛋者)4个。前5味共研细粉,用鸡胆调成糊状包敷涌泉穴,男包左,女包右,每日1次(《傣医中专圹临床课试用教材》)。  支气管哮喘 姜5g、桔子20g、捣烂,用货贵地罕叶子包好,加热后包敷于左手指头,每日1次,连包数日(《档哈雅》)。  腹痛 (1)节鞭山姜适量,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主治腹痛、腹胀(《傣医传统方药志》)。  (2)对叶榕鲜品适量,置锅内砂中炒热,取出包敷痛处(《傣医中专班临床课试用教材》)。  积聚 野姜、水菖蒲各适量,捣烂加热包于肿大处,主治肝脾肿大(《西双版纳傣药志》第1集)。  脱肛 粘毛火索麻叶、野藿香、水薄何各适量,捣烂包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西双版纳傣药志》第1集)。  头痛 刺桐皮、燕子窝各20g、酸菜水适量,捣烂,加热包敷头部。主治颢、枕部头痛(《档哈雅》)。  眩晕 对叶榕果30g、胡椒适量,混匀捣烂,包于头部太阳穴。主治肝阳上亢型眩晕(《档哈雅》)。  腰痛 (1)白鸡内金、头发、水牛角、羊角各6g,炮弹果全草、松萝、野黄茄各10g,酒适量,捣烂包敷患处(《西双版纳古傣医药验方注释》)。  (2)砂子1000g,野姜、鸡矢藤各30g、对叶榕少量,后3味捣烂,加入炒热的砂子中,包敷患处(《傣医传统方药志》)。  痹证 蟑螂夯、野姜、姜黄各等量,混匀捣烂,置火上烤热后包敷患处(《傣医传统方药志》)。  虚劳 菩提树叶15g、柠檬果20g,取止药鲜品捣烂,包敷于手心或足心,连包3日(《档哈雅》)。  3外科病症   (1)紫文殊兰鲜茎适量,捣烂后加少量酒调拌均匀包患处(《傣医传统方药志》)。  (2)无根藤、芦荟各迁量,捣烂混匀包敷患处(《西双版纳傣药志》第2集)。  疽 野苦瓜叶适量,捣烂包敷患处(《西双版纳傣药志》)。  丹毒 兰花根、盐各适量,捣烂包敷患处(《傣医中专班临床课试用教材》)。   (1)牛膝根皮鲜品适量,捣烂包敷患处。主治肿疮毒(《西双版纳傣药志》第1集)。  (2)卵叶栝蒌叶适量,捣烂包敷患处,主治糖尿病所致的疽、疮疡(《傣医中专班临床课试用教材》)。  烧伤 (1)芦荟鲜品适量,捣烂包敷患处。主治烧伤及水火烫伤(《西双版纳傣药志》第2集)。  (2)报春石斛鲜品适量,捣烂包敷患处。主治烧伤及水火烫伤(《傣医传统方药志》)。  瘿病 树头菜叶、饭米、芝麻、刺芋各20g,混合捣烂,加猪油和淘米水后加热包敷患处,每日1次,连包数日(《档哈雅》)。  疝气 马鞭草适量,酒炒热敷,也可用鲜品捣烂外敷患处(《中国民族药志》傣族)。  颈淋巴结结核 刺天茄、大口木兰各5g,研粉加酒少许调匀,包敷患处(《档哈雅》)。  急性乳腺炎 山萘或鸡蛋花鲜品适量,捣烂调匀,或加少许酒调敷患处(《西双版纳傣药志》)。  毒蛇咬伤 (1)艾纳香叶、臭牡丹叶、蔓荆子叶、绿色藤、毛叶巴豆叶各10g,捣烂,部分搽敷伤口,其余用开水送服(《档哈雅》)。  (2)橄榄根皮、万年青各适量,研细,用酒类调敷患处(《傣医中专班临床课试用教材》)。  4皮肤科病症  银屑病 (1)草烟叶30g,多荚草25g、毛叶紫薇、梧桐叶、麻埋西双冷(音译)果(毒)各适量,将药物烧黄后研细,用猪油或芝麻油调敷患处,每日1次(《傣医中专班临床课试用教材》)。  (2)大叶沿阶草、胡椒藤各50g,捣细包敷患处(《西双版纳古傣医药验方注释》)。  疥疮 野花椒25g、食盐少许,捣烂包敷患处,每日1次(《傣医中专班临床课试用教材》)。  湿疹 无瓣枣、鹿角藤各适量,捣烂包敷(《西双版纳傣药志》第3集)。  寻常 荷莲豆草,取全草捣烂包敷患处(《西双版纳傣药志》第1集)。  麻风 白花树适量,取根、皮、叶适量捣烂敷或研粉撒。主治麻风溃烂者(《西双版纳傣药志》第2集)。  鸡眼 花叶假杜鹃全株适量,捣烂用猪油调敷(《西双版纳傣药志》第3集)。  虫咬螫伤 平卧土三七或水蓼叶鲜品适量,捣烂包敷患处。其中,前药主治毛虫螫伤,后药主治蜂螫伤(《西双版纳傣药志》)。  5骨伤科病症  肩周炎 蝉翼藤、卡沙尔姜、姜黄各30g,捣细炒热,加适量的酒包敷患处,每天换药1次(《傣医中专班临床谭试用教材》)。  坐骨神经痛 鱼子兰根20g、鱼子兰叶适量,叶捣烂加少量酒烧热敷于患处,根加水煎服(《傣医中专班临床课试用教材》)。  急性腰扭伤 艾蒿鲜品适量,捣烂加酒少许调拌,包敷患处(《傣医传统方药志》)。  腰肌劳损 毛叶巴豆根20g、金钢纂根20g、姜黄20g、艾纳香叶20g、臭牡丹叶30g、小天冬10g、苦冬瓜10g、蔓荆子根10g、藤苦参10g、箭根薯10g、羊耳菊(白牛胆)根10g,取鲜品捣烂包敷患处,连包数日(《档哈雅》)。  化脓性骨髓炎 青菜30g,黄姜、黑种草子、巴豆叶各10g,用鲜品捣烂,加芝麻油适拌匀包敷患处,每日1次(《档哈雅》)。  骨折 (1)接骨草、接骨丹、香茅草、紫米各适量,研细,用冷饭和大蛇胆适量混匀包敷患处(《西双版纳傣药志》第1集)。  (2)臭牡丹根15g,夜花藤根、狗牙菜、姜黄、苦菜子、苦荞、藤蔑根、黄姜各10g,捣烂加酒适量包敷患处(《档哈雅》)。  6儿科病症  鹅口疮 头花仙茅适量,取知审理捣敷,或取根置火上烤干碾成粉,调芝麻油外搽(《西双版纳傣药志》第3集)。  小儿惊风 齿翼臭牡丹、滇刺枣、糯飘(音译,一种笋叶)各适量,研细用石灰水调匀包敷腕关节。主治慢惊风(《傣医中专班临床课试用教材》)。  急性腮腺炎 (1)三叶五加鲜品,捣烂包敷患处(《西双版纳傣药志》第2集)。  (2)齿翼臭牡丹、苦凉菜叶、马鞭草各适量,捣烂包敷患处(《西双版纳傣药志》第1集)。  7妇产科病症  胞衣不下 (1)葫芦根10g、牛角20g、蛇皮15g、青菜子15g、捣烂包敷下腹部(《档哈雅》)。  (2)曼陀罗根、辛姜各适量,捣烂包敷三阴交及寸口穴一带(两侧)(《档哈雅》)。  8五官科病症  鼻衄 鲜鱼腥草适量,捣烂包敷前额部(《傣医中专班临床课试用教材》)。  慢性咽炎 枸杞树皮、旱莲草、洗碗叶树皮、黄姜各10g,牛角、姜黄、人头发、已出小鸡之蛋壳、石菖蒲各5g,桔子汁适量,取鲜品混合捣烂,蛋壳烤黄研细,充分拌换后包于脚脉(即三阴交)和手脉(即寸口)处,每日1次,连包数日(《档哈雅》)。

精液发黄的原因性功能异常的病因肝硬化的日常预防
广州整形医院子宫肌瘤是什么病?如何诊治睾丸炎?

输入您的搜索字词提交搜索表单 Webwww.tcmer.comwww.yszzks.comhealth.tcmer.com

 相关文章任世玉老中医临床经验撷英(胃痛、头痛等)
临床中药用量该如何确定
藿朴夏苓汤临床运用医案四则(发热、胃脘痛、口疮等)
中医临床评价可以借鉴现代医学的评价体系
头七针治疗顽固性失眠临床观察
枳实消痞丸临床应用举隅(消化不良、结肠炎、胃轻瘫等)
【进入讨论】【会员中心】【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好书推荐,在线购买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2分3分4分5分 内容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