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研究进展解剖学|39康复网|医源世界
发布时间: 2022-11-19

  耳鸣临床症状,人群中约17%的

  耳鸣形成的机制

  有关耳鸣形成机制的假说很

  一、耳鸣产生的解剖部位

  Meikle[2]及其同事比较了

  动物实验中常用水杨酸(salicylateacid,SA)、耳毒性抗生素或噪声暴露来造成实验性“耳鸣”,且已有行为实验证实大鼠注射SA后确有耳鸣产生[5]。Wallhausser-Frnke等[6]观察到注射SA后的沙土鼠的脑干耳蜗核、外侧丘系及下丘处的脱氧葡萄糖和c-fos(细胞-编码核原白的原癌基因)活性降低,而在内侧膝状体、听皮层及与唤醒、应激、痛刺激有关的脑区活性增强。已知脱氧葡萄糖、c-fos的活性与神经元的兴奋程度成正比。内侧膝状体和听皮层的激活(可能有耳鸣产生)不象是通过听觉通路、而可能源于脑内的某些部位。

  Mφller[3]指出 有些耳鸣可能产生于耳蜗或耳蜗神经,但严重的、难治的耳鸣其病理过程较复杂,病变部位往往在听觉系统内

  二、耳鸣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

  耳鸣作为病理性兴奋,其形成过程与正常听觉产生过程不同。

  1.耳鸣的存在、传递和感受 对耳鸣形成过程进行研究的实验,检测了听觉通路不同部位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从单根耳蜗神经纤维上测得的自发放电率结果是不一致的[3] 噪声暴露后仓鼠的耳蜗背核及注射SA后的大鼠下丘脑外侧核都观察到自发放电率增加的现象,并有异常的簇状放电(burst)[3,10];猫注射SA或奎宁后,听皮层AⅡ区神经元的自发放电率增加,而AⅠ、AAF区神经元的自发放电率降低,并有异常同步放电[8,11]。

微信